雲南蘭花蕉

雲南蘭花蕉

雲南蘭花蕉(學名:Orchidantha yunnanensis Lowiaceae):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葉基生,二列,葉片披針形或長圓形。花兩性,兩側對稱,排成聚傘花序或單生,由根狀莖生出。每一苞片內有花1-2朵;花瓣3,花從基部生出,會散發出腐爛屍體的臭味,具有吸引蒼蠅[雙翅目蠅科動物]以及其它昆蟲為其傳粉的功能。蒴果3室,室背開裂;種子具3裂的假種皮。生於亞熱帶地區山谷中,生長在石灰岩區林下。該野生居群只有15叢,原產地為中國雲南河口,分布區極其狹窄,生境特殊。“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有人工栽培。

基本信息

物種簡史

雲南蘭花蕉雲南蘭花蕉
2018年4月16日,一度被認為在野外滅絕的植物重見天日,這讓研究人員欣喜不已。16日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傳來訊息,雲南河口發現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雲南蘭花蕉的野生居群。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衛邦研究團隊在執行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項目——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資源調查與種質保存的野外工作中,有了這次意外發現。雲南蘭花蕉是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與華南植物園合作發表的一個新種,其模式標本采自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2001年引種於雲南麻栗坡的人工栽培植株,並一直被誤認為是蘭花蕉,直到2014年才被注意到它與該屬其它種類不同,2017年得以正式發表。由於未見到野生居群,人們普遍認為它在野外可能已處於滅絕狀態。
這次發現的野生居群只有15叢,生長在石灰岩區林下,分布區域極其狹窄,生境特殊,是典型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據初步觀察,雲南蘭花蕉的花從隱蔽的基部生出,會散發腐屍臭味,具有吸引蒼蠅和其它昆蟲為其傳粉的功能,但未見果實,其生物學特性及瀕危機制有待研究。孫衛邦研究團隊建議,在儘快建立保護區進行就地保護的同時,應開展人工繁育技術研究,以擴大種群數量,使該種野外能正常更新。同時,須加大野外調查力度,進一步摸清野外種群狀況,開展相關科學研究。

形態特徵

雲南蘭花蕉雲南蘭花蕉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莖極短。葉基生,二列,葉片披針形或長圓形,具明顯的方格狀網脈;葉柄長,基部具鞘。花兩性,兩側對稱,排成聚傘花序或單生,由根狀莖生出,具宿存的鞘狀苞片,每一苞片內有花1-2朵;花萼3,披針形,近相等;花瓣3,很不相等,中央的1枚大型而有色彩,稱唇瓣,具柄或無,平展或摺疊,側生的2片很小,頂端常具芒狀尖頭;雄蕊5枚,花絲短,花葯2室,平行,縱裂;子房下位,頂端延伸呈柄狀,頗似花萼管,3室,胚珠多數,倒生,著生於中軸胎座上,花柱1,柱頭3,裂。蒴果3室,室背開裂;種子具3裂的假種皮。
雲南蘭花蕉的花從基部生出,會散發出腐爛屍體的臭味,具有吸引蒼蠅以及其它昆蟲為其傳粉的功能。

生長環境

生於亞熱帶地區山谷中,生長在石灰岩區林下。

分布範圍

其模式標本采自中國雲南“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2001年引種於雲南麻栗坡的人工栽培植株。該種栽培在版納園。此次發現的該野生居群只有15叢,分布區極其狹窄,生境特殊,且受人為活動干擾,為典型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