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鐵龍2CV

雪鐵龍2CV

1935年雪鐵龍公司決定生產一種“國民汽車”,車要便宜耐用、便於駕駛、維修方便、能走爛路、能帶4個人、時速80公里、每百公里油耗不超過5升。經過4年的努力,1939年9月1日,2CV開始了試生產,首批生產了250輛。只比大眾的甲殼蟲晚了一年。然而由於戰爭的爆發,2CV的生產中斷了。直到1948年,二戰結束3年後,生產才恢復。

1935年雪鐵龍公司決定生產一種“國民汽車”,車要便宜耐用、便於駕駛、維修方便、能走爛路、能帶4個人、時速80公里、每千公里油耗不超過5升2CV。經過4年的努力,1939年9月1日,2CV開始了試生產,首批生產了250輛。只比大眾的甲殼蟲晚了一年。然而由於戰爭的爆發,2CV的生產中斷了。直到1948年,二戰結束3年後,生產才恢復。
當2CV出現在1948年的巴黎車展上時,觀眾和記者無不大跌眼鏡:“太醜了”,“太落後了......”但還是有幾個專業人士意識到了這輛車日後將造成的衝擊。2CV的設計思想是保留車輛最本質的功能,滿足最基本的駕駛要求,速度不快,雙缸,配置精簡到極點。
「醜小鴨」是車迷對法國雪鐵龍車廠生產的2CV的暱稱,她醜得貼心,醜得惹人憐,正因為她醜而不陋;弁h,維修易,價格宜,也成為車壇的長青樹之一,卻在一九九?年七月正式停產,是第一個凋零的萬人迷。
一九四八年誕生的2CV,適逢二次大戰後物資極度缺乏之際,因而造車材料多利用剩餘品,特別是油漆,全都使用法國陸軍的綠色剩漆,因而第一批出廠的2CV,只有一個顏色─綠色,不料卻贏得「綠色小精靈」的雅號,並且一炮而紅,每天生產一千輛,還供不應求。
配置六百零二西西,氣冷式兩缸引擎的2CV,一九四九年在巴黎車展上亮相,引發如雷驚艷聲,成為雪鐵龍車系外銷的尖兵。雪鐵龍車廠運用巧思,賦予更活潑的色彩,加裝可卷式天篷,纖細有致的車身,突破世代洪溝,成為戰後青年的新歡。
2CV車系中,有一款叫「撒哈拉」(Sahara),專為穿越嚴酷多變的撒哈拉沙漠而打造,特點是在車前與車尾都配置了引擎,再倒楣也不會在沙漠中「雙機停愈v吧!這款遊走北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一帶的小精靈,共生產約八百多輛,大部分由人工組裝,十分珍貴。
一九八八年二月,2CV退出巴黎雪鐵龍生產線,轉往葡萄牙Mangnalde繼續生產,終於在上世紀90年代劃下休止符,共約生產七百餘萬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