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栽竹

《雨中栽竹》是明朝創作的詩詞,作者是陳憲章

作品原文

心被清虛引,非關索竹看。

檐前纔數個,淇上已千竿。

微雨土初覆,北風天正寒。

昆邱有孤鳳,何處啄琅玕﹖

題 解

冒著寒風和細雨,在檐前初翻的土裡栽下了幾株竹子。這怎么能和淇上的千竿竹相比,又怎么能引來鳳凰呢?這裡作者有傾慕竹子的高雅、謙虛之意,也不乏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之憾。

注 釋

清虛:清虛淡遠是道家所推崇的最高精神境界。

非關句:不一定與索要竹子看有關。索,要。

纔(caí):同“才”。

淇上:淇河上。

土初覆:剛把栽竹子的土埋好。

昆邱:當指崑崙山。崑崙山北谷名叫“懈谷”,即“嶰谷”。《呂氏春秋·仲夏記·古樂篇》記載,黃帝命伶倫作樂律,伶倫取懈谷之竹,先用其中厚薄均勻的做成竹管。伶倫根據鳳凰的鳴叫聲,經過長時間的揣摩、推敲,終於創製出音樂上12音律,受到了黃帝的讚揚。唐詩有句“意欲託孤鳳,從之摩天游。鳳苦道路難,翱翔還昆邱。”(李白)“請說軒轅在時事,伶倫采竹二十四。伶倫采之自昆邱,軒轅詔遣中分作十二。”(李賀)

啄琅玕:傳說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琅玕,美石,古人常以之喻竹。

作者簡介

陳憲章(1428-1500),字公甫,號石齋,又號碧玉老人,因是新會白沙鄉人,故世稱白沙先生。陳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被稱為“一代大儒”“嶺南一人”。據明史載,他身材修偉,有極聰慧的儀表,目光如星,右邊臉上,長了七顆好像北斗星座般的黑痣。從小就穎悟非凡,過目不忘,而且很有氣節,要做天地間的第一等人,即孟子所謂的“天民”。他19歲中鄉試,20歲參加會考,榜上有名,因而得以到京師進國子監讀書。陳白沙多才多藝,精詩文、工書法、善畫梅。他的詩作有2000多首,其詩格調頗高。著有《白沙全集》等。明孝宗弘治十三年,陳白沙病死於家鄉,被謚為“文恭”。明萬曆二年,朝廷詔建家祠於白沙鄉,即江門的陳白沙祠。至今,江門留有很多陳白沙的遺蹟,如釣魚台、碧玉樓、白沙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