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雜炒乾巴菌

雞雜炒乾巴菌

菌類一向以味道鮮美著稱,野生菌類的鮮美自然更甚一籌。雞雜炒乾巴菌的特點是黑白分明,滋嫩爽口,菌香味醇厚。此菜看上去也許有點兒其貌不揚,但那種美味異香讓吃過的人都終生難忘。

原料

主料:
雞雜炒乾巴菌原料

鮮乾巴菌350克、雞雜100克,雞蛋清半個,麵粉35克,花生油500克;

調料:精鹽6克、味素4克、胡椒粉2克、蠶豆水粉10克、芝麻油3滴。

製法

(1)乾巴菌去根、去雜草,撕成小條盛入盆內,加入少許清水和麵粉拌勻捏透,反覆淘洗多次,漂去泥沙和雜草撈出,擠出水分備用。
(2)雞雜洗淨,盛入碗內,注入清水浸泡20分鐘撈出,加入精鹽、味素、胡椒粉各1克和蛋清、蠶豆水粉拌勻捏透,醃15分鐘待用。

(3)炒鍋置中火上,熱鍋注入適量花生油,待油燒到三志熱時將雞雜放入,滑散滑熟後連油一起倒入漏勺中。隨將乾巴菌放入煸炒,待煸去水分,香味透出時,淋入少許油,再繼續煸炒,待香味四溢時,加入剩餘的精鹽、味素、胡椒粉拌勻,投稿滑好的雞雜拌勻,將鍋顛翻幾下,淋入麻油拌勻,即可裝盤上桌。

特點

此菜黑白分明,滋嫩爽口,菌香味醇厚。

原料介紹

乾巴菌是雲南省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學名:繡球菌,也叫對花菌、馬牙菌等。草菌科、繡球菌屬。子實體肉質,直立,從柄上多次分枝,枝扁平、帶狀。枝端扁平呈花瓣狀,密集叢生為蓬,形美似繡球花。有灰白色、黃色、淡黃色或黑灰色幾種。其花瓣狀小枝互相交錯,波狀彎曲至扭曲,嫩時脆而易碎,老時柔韌,子實層生於瓣畔之下側。
每年的夏秋之季,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松林地帶的腐木朽根之上,便會生長出一種灰黑色的枝狀食用菌。其貌不揚,黑黑的帶有一層白色。由於它的味道鮮美,肉質柔韌,無論炒、煮、蒸、燒,其味與醃製精美的牛肉干巴極為相像,所以人們都把它稱為"乾巴菌"。
它生長在滇中及滇西的山林松樹間。但味道卻鮮香無比,是野生食用菌中的上品。用乾巴菌炒青椒或炒雞蛋,其味妙不可言。
乾巴菌風味獨特,是滇中、滇西地區頗受歡迎的美味食用菌。它具有香味芳醇、肉質脆嫩、嚼味無窮、食味異常佳美的特點。與青辣椒和瘦肉共炒,其方向更加濃郁,可與雞肉絲相媲美。可曬成乾菌保存,亦可製作成獨具特色的罐頭
雲南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每年七月九月生長在馬尾松樹下。

營養及功效

乾巴菌,此菌香味濃郁、滋嫩香甜、肉質堅韌,乾燥,回味醇香綿長,嚼味無窮,含有、鐵、蛋白質、硫胺素等營養成分.

雞雜,即包括雞心、雞肝、雞腎、雞腸等,鮮美可口,且有多樣營養素。中醫認為它們皆有助消化、和脾胃之功效。合而為湯,能健胃消食、潤膚養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