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腸子草

雞腸子草

雞腸子草是小無心菜的一個別名。為石竹科植物,生於路旁荒地或田野中,或在乾旱山坡上也有零星分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雞腸子草 雞腸子草

蚤綴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體具短柔毛。

根有細長主根和細側根。

莖多數,簇生,稍鋪散,密生白色短柔毛,節間長1~3厘米。

葉對生,卵形,無柄,長4~7毫米,寬2~3毫米,先端尖或銳尖,具睫毛,兩面疏生柔毛。

聚傘花序,疏生枝端;苞片和小苞片葉質,卵形,密生柔毛;花梗細,長6~8毫米,有時達1厘米,密生柔毛或腺毛:萼片5,披針形,長3~4毫米,有3脈,有短柔毛;花瓣5,倒卵形,白色,全緣;雄蕊10,比花萼短;子房卵形,花柱3。

蒴果稍長於花萼,卵形,成熟裂為6瓣。

雞腸子草 雞腸子草

種子腎形,褐色。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荒地或田野中,或在乾旱山坡上也有零星分布。

分布範圍

自東北經黃河和長江流域到華南各省區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採集

夏、秋採收全草,洗淨,陰乾備用。

性味

苦,涼。

①《陝西中草藥》:味淡,性平。

②《湖南藥物志》:苦,涼,無毒。

功用主治

小無心菜的功效

清熱,明目,解毒。

治目赤,咳嗽,齒齦炎。

①《陝西中草藥》:清熱明目。治急性結膜炎,麥粒腫,咽喉痛。

②《貴州藥植目錄》:治齒齦炎。

③《湖南藥物志》:清熱解毒,止咳利尿。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O.5~1兩。

外用:搗敷或塞鼻。

選方

①治肺癆咳嗽:小無心菜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眼生星翳:小無心菜加韭菜根搗爛,塞鼻孔。(《湖南藥物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