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爪草[毛茛科雞爪草屬]

雞爪草[毛茛科雞爪草屬]

雞爪草(Herb of Sharpfruit Calanthodes)屬鳳尾蕨為鳳尾蕨科的小型陸生蕨,葉二型;不育葉為一回羽狀複葉,羽片條形,上部羽片基部下延,在中軸兩側形成狹翅,下部羽片常有二至三叉,形似鳳尾,故而得名;能育葉有長柄狹絨形。它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井欄邊陰濕處常有生長,因此它又叫井欄邊草。它的根莖短,葉簇生,葉叢小巧細柔,姿態清秀,很適合盆栽。可入藥,治風濕麻木,雞爪風,消瘰癧。

基本信息

雞爪草名稱

雞爪草雞爪草

又名:鳳尾蕨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雞爪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

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45厘米。全株無毛。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基生葉約3;葉片五角形,長2~3厘米,寬3.5~5厘米,基部心形,3全裂,中央裂片寬菱形,3深裂,邊緣

雞爪草雞爪草
裂片,側生裂片斜扇形,不等地2深裂;莖生葉約4,似基生葉;具長柄。花單生於莖或分枝頂端;萼片5,白色,倒卵形或橢圓形,長9~10毫米,寬4~6毫米,頂端圓或鈍;無花瓣;雄蕊多數,長2.5~5毫米;心皮7~12,具短柄。菁莢果黑褐色,長0.9~1.4厘米,寬約4.5毫米,在背縫線中部以下有三角形突起。
生於山地林下或草坡陰處。分布四川和湖北西部。

生長習性

[1]雞爪草喜溫暖陰濕環境,此草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低於-10度時葉梢會凍枯黃,稍耐旱,怕積水,很喜歡生長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鈣質土壤中。原產中國和日本,廣泛分布於除雲南外的長江以南,向北到河南南部。不論山地丘陵、平原、海島或城市、鄉村均有生長。多生於山谷石縫,井邊或灌木林緣陰濕處。適應性強,喜陽光充足和稍潮濕環境,也耐半陰,極耐乾旱。生長適溫晝溫為21-26度,夜溫為10-15度,耐寒,越冬溫度不低於5度,冬季在室內養護,葉片仍柔嫩翠綠,冬季時要少澆水,多見陽光。在夏季畏直射陽光,應適當遮光,否則直射時間過長會造成葉片捲曲。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溫,味甘辛,無毒。"

如何培養繁殖

 雞爪草在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都有分布,日本、朝鮮也有。在井欄邊、石縫、牆根等陰濕處常見其蹤影。喜溫暖陰濕環境,此草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低於-10度時葉梢會凍枯黃,稍耐旱,怕積水,很喜歡生長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鈣質土壤中。 

 雞爪草是蕨類中容易栽培的一種,對環境條件並不拘泥。栽培時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質,可用園土、泥炭和碎磚各1份配製。上盆前,盆底最好墊上碎磚作排水層;生長期要保持盆土濕潤,並經常噴水使其周圍環境有較高的濕度,這一點對其健壯生長,增加其青翠外觀很有關係。新換盆的,半年內可以不必施肥,以後每月施二次有機液肥。養植環境以不見陽光的背陰濕潤處為好,多受直射光照容易乾燥枯癟,葉尖易出現枯黃。 

 雞爪草的繁殖主要用分株法,用孢子繁殖也較容易。分株全年都可進行,只要注意遮蔭保濕。建築物的背陰處和屋後井邊較多野生品種,也可將其挖取上盆。用孢子繁殖則應在孢子成熟後,用信封收集起來,然後撒在由腐葉土和碎磚混合的基質上,放陰濕處,不久即可萌發,待苗長至一程度時分栽上盆。

功用主治

《四川中藥志》:"散寒表汗。治風濕麻木,雞爪風,消瘰癧。"
全草都可以供藥用,它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強筋活絡等效,民間多用於治痢疾和止瀉。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