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樹條莢蒾

雞樹條莢蒾

雞樹條莢蒾,學名雞樹條,原變種為歐洲莢蒾,落葉灌木,高達1.5-4米,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產於我國大部分地區,日本、朝鮮和蘇聯西伯利亞東南部也有分布,生於海拔1000-1650米的溪谷邊疏林下或灌叢中。雞樹條莢蒾常用扦插繁殖或壓條繁殖。雞樹條莢蒾在園林中廣為套用,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潤滑油。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原變種為落葉灌木,高達1.5-4米;當年小枝有棱,無毛,有明顯凸起的皮孔,二年生小枝帶色或紅褐色,近圓柱形,老枝和莖幹暗灰色,樹皮質薄而非木栓質,常縱裂。冬芽卵圓形,有柄,有1對合生的外鱗片,無毛,內鱗片膜,基基部合生成筒狀。葉輪廓圓卵形至廣卵形或倒卵形,長6-12厘米,通常3裂,具掌狀3出脈,基部圓形、截形或淺心形,無毛,裂片頂端漸尖,邊緣具不整齊粗牙齒,側裂片略向外開展;位於小枝上部的葉常較狹長,橢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而不分裂,邊緣疏生波狀牙齒,或淺3裂而裂片全緣或近全緣,側裂片短,中裂片伸長;葉柄粗壯,長1-2厘米,無毛,有2-4至多枚明顯的長盤形腺體,基部有2鑽形托葉。復傘形式聚傘花序直徑5-10厘米,大多周圍有大型的不孕花,總花梗粗壯,長2-5厘米,無毛,第一級輻射枝6-8條,通常7條,花生於第二至第三級輻射枝上,花梗極短;萼筒倒圓錐形,長約1毫米,萼齒三角形,均無毛;花冠白色,輻狀,裂片近圓形,長約1毫米;大小稍不等,筒與裂片幾等長,內被長柔毛;雄蕊長至少為花冠的1.5倍,花葯黃白色,長不到1毫米;花柱不存,柱頭2裂;不孕花白色,直徑1.3-2.5厘米,有長梗,裂片寬倒卵形,頂圓形,不等形。果實紅色,近圓形,直徑8-10 (-12) 毫米;核扁,近圓形,直徑7-9毫米,灰白色,稍粗糙,無縱溝。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雞樹條莢蒾與原變種的區別是樹皮質厚而多少呈木栓質。小枝、葉柄和總花梗均無毛。葉下面僅脈腋集聚簇狀毛或有時脈上亦有少數長伏毛。花葯紫紅色。

分布範圍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部、山西、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河南西部、山東、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西北部、江西(黃龍山)、湖北和四川。生於溪谷邊疏林下或灌叢中,海拔1000-1650米。日本、朝鮮和蘇聯西伯利亞東南部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雞樹條莢蒾的復傘形花序很特別,邊花(周圍一圈的花)白色很大,非常漂亮但卻不能結實,心花(中央的小花)貌不驚人卻能結出累累紅果,兩種類型的花使其春可觀花、秋可觀果,在園林中廣為套用。雞樹條莢蒾嫩枝、葉、果供藥用。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潤滑油。

栽培技術

繁殖技術

常用扦插繁殖或壓條繁殖。

扦插繁殖: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後,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後,選取去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壓條繁殖: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剝後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象裹傷口一樣把環剝的部位包紮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紮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後,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栽培方法

種植 選一適當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兩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蓋住,既要保證盆土不被水衝出去,又要能讓多餘的水能及時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層陶粒或是打碎的紅磚頭,作為濾水層,厚約2~3公分。排水層上再放有肥機肥,厚約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層基質,厚約2公分,以把根系與肥料隔開,最後把植物放進去,填充營養土,離盆口約剩2~3公分即可。

管理:濕度,喜歡略微濕潤至乾爽的氣候環境。溫度,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30℃。光照,喜歡半蔭環境,但放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後(二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放在室內養護時,儘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採光良好的客廳、臥室、書房等場所,但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到它。在早春、晚秋和冬季,由於溫度不是很高,陽光也不強,可以在早晚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於它進行光合作用,能健康地生長。水肥,但其根系怕水漬,如果花盆內積水,或者給它澆水澆肥過分頻繁,就容易引起爛根。給它澆肥澆水的原則是“間乾間濕,乾要乾透,不乾不澆,澆就澆透”。

修剪: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後,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

轉盆:只要養護得法,它就會生長很快,當生長到一定的大小時(約兩到三年時間),就要考慮給它換個大一點的盆,以讓它繼續旺盛生長。換盆用的培養土及組分比例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

脫盆:把要換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輕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動而與盆壁分離,把花盆倒過來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與中指輕輕夾住植株,手腕與指尖頂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從底孔把根土向下頂,讓植物脫出來。脫出來後,用雙掌輕輕拍打盆土,讓多餘的土壤脫落。

病蟲防治

莢蒾在夏季易發生蚜蟲、葉蟎類,注意消滅越冬蟲源以控制翌年發生量。病害發生前噴灑65%代森錳鋅600倍液、50%石硫合劑500-800倍液,可起到保護作用。平時養護管理中及時剪除患病枝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