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翼機

雙翼機

雙翼機的英文名稱為:biplane。它是有上下並列配置的兩副機翼的飛機。兩副機翼前後配置的飛機稱串翼機。雙翼機的上下機翼用支柱和張線連成一個承力的整體,組成一個空間桁架結構。雙翼機是舊式飛機。在現代的飛機中,除對載重量和低速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小型飛機外,雙翼機已不多見。

概況

雙翼機雙翼機

有上下並列配置的兩副機翼的飛機。兩副機翼前後配置的飛機稱串翼機。雙翼機的上下機翼用支柱和張線

連成一個承力的整體,組成一個空間桁架結構。雙翼機是舊式飛機。在飛機發展初期,發動機功率低、重量大,建造機體的材料大多是木材和蒙布。為解決升空問題,需要較大面積的機翼,以便在低速條件下產生足夠的升力。雙翼機有兩個翼面,機翼總面積較大。

原理

雙翼機雙翼機

在飛機發展初期,發動機功率低、重量大,建造機體的材料大多是木材和蒙布。為解決升空問題,需要較

大面積的機翼,以便在低速條件下產生足夠的升力。雙翼機有兩個翼面,機翼總面積較大。

歷史

雙翼機雙翼機

人們吸取橋樑建造方面的經驗,把上下機翼通過支柱和張線聯成一個桁架梁,增加結構受力高度,以提高

機翼剛度,減輕結構重量。這些優點使雙翼機成為早期飛機的主要型式。隨著飛機速度的不斷提高,雙翼機支柱和張線的阻力越來越大,成為提高速度的主要障礙。高強度鋁合金問世後,人們已有可能製造出結構重量不太大而又能承受大載荷的薄機翼。從20世紀30年代起,雙翼機逐漸被單翼機取代。在現代的飛機中,除對載重量和低速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小型飛機外,雙翼機已不多見。

二戰時期雙翼機的種類

德國:Go145教練機。

雙翼機雙翼機

蘇聯:別-2艦載偵察機,伊15驅逐機,波2教練機/聯絡機/救護機/夜間襲擾機,安2運輸機。 義大利:菲亞特CR.30/32/42戰鬥機,CantZ.501Gabbiano海鷗遠程偵察轟炸水上飛機,Ro.37雙座戰鬥/對地攻擊/觀察/聯絡/救護機。

英國:斯蒂爾曼式,格羅斯特角鬥士戰鬥機,費利大青花魚魚雷轟炸機,費利箭魚艦載魚雷轟炸機,德哈韋蘭D.H87”虎蛾“聯絡機,超馬林“海獺”偵察/搜尋救援機,超馬林“海象”艦載偵察機,“長尾鮫”艦載偵察機,“海狐”艦載偵察機。

雙翼機雙翼機

日本:川西E7K海軍“94”式水上偵察機,中島E8N2海軍“95”式水上偵察機,愛知E11A1海軍“98”式水上偵察機,三菱F1M海軍“0”式觀察水上飛機,Ki-3川崎93單發輕轟炸機,中島Ki-4陸軍“94”式偵察機,笠川Ki-9陸軍“95-1”中級教練機,笠川Ki-17陸軍“93-3”式初級教練機,川崎Ki-10陸軍“95”式戰鬥機。 美國:霍克III戰鬥機,海鴨艦載偵察機。

應該還有很多,以上是列舉最出名的幾個種類。

局限性

雙翼機雙翼機

早期飛機發動機功率低、重量大,建造機體的材料大多是木材和蒙布。在低速度條件下產生足夠的升力,

需要較大面積的機翼。雙翼機有兩個翼面,機翼總面積較大。隨著飛機速度的不斷提高,雙翼機機翼及支柱的阻力越來越大,成為提高速度的主要障礙。

趣聞

雙翼恐龍與飛機對比雙翼恐龍與飛機對比

據有關媒體2007年1月23日報導,當萊特兄弟首次駕駛著雙翼飛機上天時,他們可能不會想到人類首架飛

機的設計外觀在1億2500萬年前就出現了。對最早長有羽毛恐龍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這種恐龍可能有一對上翼和下翼,它們的樣子很像早期的雙翼飛機。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這種老式的雙翼飛機已經成了過時的稀有品。

這個樣子的鳥兒在現代鳥類中已經不復存在,儘管科學家還不清楚這種恐龍是最終進化為現代鳥類還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下被自然淘汰而走向滅絕。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的中薩克·加特爾吉在本周出版的《美國科學院學報》網路版上發表的文章中指出,有趣的是這種雙翼恐龍很可能是顧氏小盜龍。中國科學院的徐星在2003年曾對小盜龍的形狀做了描述。許星寫道:“這種小盜龍的前肢和後腿上長了羽毛,在它滑翔的時候,會把後退伸到後面這樣它的一對翅膀就會跑到另一對翅膀的後面,就像蜻蜓一樣。”

但是加特爾吉卻總結說,一種動物如果想要飛翔的話,做到這些顯然還不夠。他提醒說這樣後腿上的羽毛並不能對著前進的方向。加特爾吉指出重達兩磅的這種動物的後腿在飛行過程中可能會耷拉在身體的下面,相反它會生出兩對翅膀,其中上面的一對要比下面的一對稍微靠前。

雙翼機雙翼機

加特爾吉說,另一種會飛的道虎溝足羽龍的腿上也生有羽毛。像獵鷹這樣的現代猛禽的前腿上長有的短毛

可以減少它們飛翔時所遇到的阻力。加特爾吉寫道:“飛行器設計人員常常不自覺的模仿了自然界中很多飛行動物的特點。現在看來,小盜龍好像很可能在1億2500萬年前就發明了雙翼飛機,這比萊特兄弟1903年試飛成功要早得多。”

徐星對加特爾吉的推斷也持贊同態度,他說恐龍在從最初向前進化過程中有很多器官被重新“改造”,但是他也補充說:“要核實這種進化的所有細節和了解恐龍的確切樣子,我們確實需要更辛苦的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計算機甚至風洞中對不同的恐龍形狀做對比研究,而這也正是我們現在計畫要做的。”

雙翼機雙翼機

徐星和加特爾吉研究小組沒有關係,他補充說:“小盜龍是我們了解飛行起源的關鍵物種。”馬修·卡蘭諾是史密斯森博物院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長,他說對恐龍的研究問題都集中在它們後腿的功能上。這

個問題研究起來很困難,因為恐龍化石是平的,需要對化石在三維空間中的圖像做出解釋。卡蘭諾也不是加特里爾研究小組的成員,他說小盜龍很可能是動物進化過程中的一個分枝物種,而不是恐龍在向現代鳥類進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物種。卡蘭諾說:“因為恐龍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實在是太遠了,所以清楚的看到這種動物生活的樣子非常困難,這似乎根本辦不到。但是它卻使我們能夠創造性的思考一些問題。”

卡蘭諾還說常常有一些試驗因失敗而不得不放棄。同時他還說:“重要的是,因為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所有的這些長毛的恐龍樣子,這在幫助我們思考飛行如何產生演變這個問題上面,某種程度上為我們開啟了一小扇門。加特里爾的研究是由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提供基金資助的。

航空器——按構造分類

航空器——按構造分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