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拋橋[橋名]

雙拋橋[橋名]

“雙拋橋”,原名叫“合潮橋”,又稱“會潮橋”。 過去橋下的河水一頭通元帥廟河,一頭通白馬河,兩河在此匯流而得名。 明《閩都記》稱:“二潮吞吐,繚繞若帶,會城一奇也。”橋始建於唐天寶十二年(753年),橋上舊有石刻“合潮流水河步”六字。原橋已毀,歷經幾度重建,直至新中國成立後尚存的為清光緒二年(1876年)修建的單孔石拱橋。 由19根方體石柱砌成。橋欄石柱上刻“古今合潮橋”、“光緒丙子年建”。橋上有橋亭,橋邊圍繞著古榕樹,樹蔭遮天蔽日,是百姓歇腳乘涼的好地方。

基本信息

簡介

“雙拋橋”,原名叫“合潮橋”,又稱“會潮橋”。在今福州楊橋中段。

過去橋下的河水一頭通元帥廟河,一頭通白馬河,兩河在此匯流而得名。

歷史記載

明《閩都記》稱:“二潮吞吐,繚繞若帶,會城一奇也。”橋始建於唐天寶十二年(753年),橋上舊有石刻“合潮流水河步”六字。原橋已毀,歷經幾度重建,直至新中國成立後尚存的為清光緒二年(1876年)修建的單孔石拱橋。

由19根方體石柱砌成。橋欄石柱上刻“古今合潮橋”、“光緒丙子年建”。橋上有橋亭,橋邊圍繞著古榕樹,樹蔭遮天蔽日,是百姓歇腳乘涼的好地方。

古代傳說

傳說古時候這裡就有河,河上有座無名的木橋,橋下水深流急。河附近分別住居著邱、何、胡三家。邱家有個兒子靠木工手藝為生,為人老實忠厚。何家亦不甚富裕,有個女兒長得花容月貌,且生性善良。邱、何兩家素有往來,彼此一對男女自然也合得好。他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家長輩視為合適,遂為他們定了親,並擇了迎娶的吉期。

不料,一日何小姐到河邊漂洗衣裳,被胡家闊少看見。胡家為官,有錢有勢。胡少爺見何小姐貌美,查明底細後便遣媒到何家說親。何家把姑娘已定親,且日內迎娶的話讓媒母去回了。誰知胡惡少根本不理,暗地召集家丁打手,策劃邱、何兩家迎娶之日攔路搶親。邱、何兩家毫無防備,何小姐於迎親路上被搶到胡府。

雙拋橋 雙拋橋

何小姐是個忠貞烈性姑娘,到了胡府寧死不從,並於夜間趁看守疏忽之機,偷偷逃出胡府,奔回邱家與新婚丈夫相聚,享洞房花燭之樂。然而,那胡惡少豈肯罷休,他喝動眾惡奴,各持兇器奔赴邱家,將邱、何新婚夫婦捆綁後抓走。新婚夫婦一路反抗,大罵無恥惡少。胡惡少惱羞成怒,喝令眾惡奴,將新婚夫婦雙雙拋入河中,並吩咐將兩人屍體拋向南北兩邊,意在死了也不讓他們在一起。這一對可憐的新婚夫婦,被活活地淹死在河中,並分屍兩岸。後來河的南北兩岸各長出一棵榕樹,樹根在河底互相交錯,樹枝在空中攀連,成為榕城的一道奇觀。後人見了讚嘆不已,便將跨河的這座橋叫雙拋橋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