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忠泉

雙忠泉

雙忠泉,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雙忠祠街西首,與啟明街相接的丁字路口北側,載於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亦列入2004年4月評選的新七十二名泉,隸屬珍珠泉泉群。該處為雙忠祠故址,雙忠泉則因祠而得名。

基本信息

簡介

雙忠泉就在山東省濟南市雙忠祠街西端與啟明街交界的丁字路口東北角,是一處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名泉。此處為雙忠祠故址,雙忠泉泉、祠的命名均出自對明朝末年因抗清而在濟南罹難的山東巡撫宋學朱和歷城知縣韓承宣的紀念。雙忠泉在清朝乾隆《歷城縣誌》有載,曾列入清代郝植恭的《七十二泉記》中。載:“名曰雙忠,則以祠而名之也,”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歷史

雙忠泉雙忠泉

崇禎十二年(1639年)清軍入關南下,於十二月下旬攻占濟南城,時任山東巡撫御史的宋學朱和歷城知縣韓承宣率領城內的千餘名鄉兵及民眾守城九晝夜後死難。清代以“為宋、韓兩公殉節,士民既悼其精忠,復感其德澤,特建專祠,以崇厥祀”,建祠稱“雙忠祠”。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夏季,在整修傾圮的雙忠祠時掘地湧出一泉,因而得名雙忠泉,泉邊原勒有石碑,上刻山東督學趙申季所撰《雙忠泉記》。其後泉池隨著雙忠祠的湮沒而被填埋,其址淪為民居,一度嵌於民居山牆上的石碑亦因拆牆時推倒鋪地而損毀。現有泉池為2000年6月重新挖掘,池岸亦為重新修葺。

形制

該泉東北兩面與房屋牆壁相鄰,西南兩面圍以矮牆,泉池由塊石砌成,呈兩個四方形相疊狀,面積約8平方米,水深5米,水質清澈,常年不涸。東北側立有王墨龍題寫的“雙忠泉”泉名碑。

濟南新72名泉

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其實,歷代諸家所記不盡相同。濟南泉水亦不止72處,僅市區就有大小泉池百餘處。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是濟南72泉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他的則“隱居”於濟南轄區內的其他地方。

濟南名泉

濟南泉水數量之多在中國城市之中可謂罕見,在濟南轄區內(含郊區)現存733個天然泉。眾多清冽甘美的泉水從城市當中湧出,匯為河流、湖泊。盛水時節,在泉涌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綺麗風光。
漱玉泉
黑虎泉
五龍潭
趵突泉
雙忠泉
玉泉
百脈泉
洪範池
滿井泉
登州泉
望水泉
皇華泉
柳絮泉
琵琶泉
瑪瑙泉
白石泉
金線泉
古溫泉
天鏡泉
官家池
回馬泉
虬溪泉
無憂泉
濂泉
甘露泉
斗母泉
無影潭
白泉
突泉
泥淤泉
緞華泉
玉河泉
石灣泉
東麻灣
墨泉
梅花泉
淨明泉
曉露泉
湛露泉
書院泉
西蜜脂泉
林汲泉
臥牛泉
馬跑泉
玉環泉
避暑泉
卓錫泉
檀抱泉
騰蛟泉
月牙泉[濟南市]
漿水泉
扈泉
日月泉
賢清泉
散水泉
袈裟泉
華泉
清冷泉[濟南名泉]
舜泉
硯池
溪亭泉
九女泉
濋泉
濯纓泉
芙蓉泉
西麻灣
杜康泉[濟南市]
大泉[濟南名泉]
聖水泉[濟南市]
湧泉[濟南名泉]
飲虎池
感應井泉
鹿泉
東流泉
五蓮泉
匯波泉
壽康泉
白雲泉
玉乳泉
不匱泉
孝感泉
太極泉
雪泉
老金線泉
吳家泉
姑嫂泉
劉氏泉
起鳳泉
珍池
豆芽泉
花牆子泉
扇面泉
東高泉
對波泉
灰池泉
白龍泉
金虎泉
西坡北泉
東峪泉
南珍珠泉
灰泉
泉子峪泉
西泉
鳳凰泉
陰陽泉
顯明池
硃砂泉[濟南名泉]
南芙蓉泉
裕宏泉
聰耳泉
王廟池
鳳翥池
螺絲泉
泉亭池
白龍灣泉
尚志泉
胤嗣泉
東蜜脂泉
放生池
老君泉
長生泉
漏水泉
露華泉
壺嘴泉
金龍泉[濟南名泉]
洗心泉
懸珠泉
金魚泉
一虎泉
白花泉
南圈泉
邊莊北泉
邊莊西泉
西坡南泉
古鑒泉
蕊珠泉
鵓鴿泉
混沙泉
沛泉
濼溪泉
潭西泉
田莊葦塘
聖池泉
簸籮泉
崔家泉
七十三泉
犁峪泉
知魚泉
道士泉
南甘露泉
小王府池
神庭泉
雲樓泉

岱宗泉
小峪泉
朱家峪泉
瑞雪泉
洗缽泉
步月泉
太乙泉
廣福泉
玉枕泉
睛明泉
韓家泉
涌錫泉
蘇家井
邊莊南泉
司家井
平泉[濟南名泉]
酒泉[濟南名泉]
南嶺泉
寄寶泉
大嶺泉
龍泉[濟南名泉]
佛慧泉
靜水泉
仰泉
黃龍泉[濟南名泉]
牛腚泉
小無影潭
上泉
臘泉
西溝峪泉
永清泉
青泉
淨池泉
水石屋泉
華筆泉
任泉[濟南名泉]
淺井泉
穆家泉
西老泉
華家井
黑龍泉
懸泉[濟南名泉]
中央泉
陳家老泉
北洗缽泉
蜜脂泉
車泉
滄泉
赤泉
黃錢峪泉
四清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