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層客車

雙層客車

雙層客車是指載客車廂由上下兩層組成的公共汽車。它由兩層構成,兩層之間有樓梯相連線,樓梯在車廂的中部或後部。大多的公車有兩扇車門,分別設在車的前部和中部。雖然汽車的長度和寬度與一般公車並無差別,但由於多了一層,車輛高度比其他的高,這使得此種車型的運載量比其它車要大。 雖然雙層公車較容易受到建築物的高度限制,但相比起要達到相同載客量的掛接式公車,雙層公車在轉向及上落斜坡方面會較掛接式公車靈活。

簡介及優點

雙層豪華旅遊客車採用全承載車身,420馬力大功率歐Ⅲ電控發動機,8檔變速箱,前懸掛採用雙橫臂獨立懸掛,,後軸採用雙後橋帶隨動方向輪系統,8氣囊空氣懸架,採用前後盤式制動器,進口電渦流緩速器、進口ABS、ASR、CAN匯流排及車身升降系統、進口集中潤滑系統等配置,保證整車的平順性、穩定性和安全性。整車在原有的客車技術基礎上,增加加強隨動後橋並帶方向系統;內部車身匹配進口大容量內置空調系統,豪華衛生間以及豪華航空座椅等服務設施,最大化地增加了乘客的舒適性。

起源與發展

雙層公車起源 於英國,其中行走倫敦的紅色雙層公車,更是英國的“國寶”。在一些(前)大英國協國家和地區,諸如印度、香港、新加坡、南非等地,雙層公車是主要的通勤交通工具之一。另外德國,特別是北部德國城市也大量使用。由於車體龐大,重心較高,駕駛員和乘客都要特別注意乘車安全,雙層公車的設計要特別考慮穩定性。因此,雙層公車在設計上需更慎重考慮其車體和物理特性對機械設計和運行的影響。而為免更進一步將車輛重心升高,乘客一般也不能站在上層,以免公車翻側。在一些地方例如香港,新型號公車在獲準載客前必須通過傾斜測試。

不少地方例如中國大陸、台灣和澳門,都曾引進過雙層公車,但由於行車安全、經營成本,甚至是人行天橋的高度限制等因素,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在當下一些歐洲、北美城市及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日本一些城市,雖也有雙層公車,惟主要還是作為觀光公車以及長途客運。這些車通常有兩種,分別為車身低矮,設有後置樓梯及行李艙的雙層遊覽車,以及上層是露天或半露天的雙層觀光公車。英國、香港及新加坡因為很早已普及使用雙層公車,並透過建築物及道路的相關法規,新建的建築物須要保留雙層公車能夠通過的高度,確保雙層公車可以通行無阻。

現時,中國城市南寧、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天津、杭州等都有雙層公車行走。長途汽車的上層甚至設定鋪位。

參數與配置一覽表

產品特點 :

■ 成就高性價比

流線車身造型,靚麗的外觀,成熟的配置,超高的性價比,具備著無與倫比的贏利能力:

■ 全承載車身結構

全承載技術的運用、骨架的有限元分析,實現整車輕量化,輔之傳動系統的合理匹配,保證了被動安全性能,延長了整車的使用壽命;

■ 超大座位空間,增益營運收入

雙層車身結構,增加了乘座容量,比單層客車多12人,乘員數最高可達76人,客運能力大幅度提高,成為公路客運最有效率的運載工具。

■ 新技術廣泛運用

三軸式結構,附帶隨動功能,提高了承載能力;前獨立懸架的運用,改善了整車的行駛性能,提高了車輛行駛舒適性、穩定性;車身升降系統(前後可獨立控制),為乘客提供人性化便利服務。

■ 人性化追求,安全裝備的全面運用

1、ABS、ASR、空氣懸架等電子系統的運用;2、流線型儀表台,觸手可及的開關布置,方便駕駛員便捷操作;3、超大容量的冷暖空調以及影視等服務設施,讓你體驗溫暖的感受。

設計專利

2013年2月,重慶師範大學一名大二女學生簡雪蓮把列車硬座車廂創新設計成雙層列車,合理利用空間,使車廂增加臥鋪,可站、可坐還可睡覺,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其實,硬座車廂最大、也最閒置的空間是在過道上方。”簡雪蓮介紹,她從小喜歡動腦筋,每當看到擁擠不堪的車廂時,心裡總有些難過,就開始想著能不能改變現有的硬座車廂結構,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空間。

設計原理: 利用空間增加臥鋪位

幾經修改,簡雪蓮拿出了自己的創新設計———將硬座車廂內左右兩邊的行李架移至過道正上方,座位上方原本放行李的地方則可以當臥鋪睡下來。以前過道上方照亮的燈,則可以安放在車廂兩側。2012年12月,她的這個“一種雙層旅客列車”設計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春運後,火車不再擁擠了,也可以拆除恢復原狀。”小簡稱,通過改良,硬座車廂平常閒置未曾利用的空間,就能夠充分利用起來,座位不變,又增加了臥鋪,所以總體上既能緩解春運等壓力,鐵路部門也能增加收入。

小簡坦言,設計主要針對硬座車廂,有座、無座、臥鋪同時進行,無論是從旅客的舒適度還是鐵路部門的經濟效益來看,都是有益無害的。“當然,硬座車廂的臥鋪價格不能完全按照臥鋪車廂來參考,價位應當便宜點,又比硬座票貴一點,這樣才合理。”

實用推廣: 同一車廂三類定價難

這個設計有沒有實用價值,能不能推廣?

“過道是旅客來回的必經場所,上空確實有大量閒置空間。”成都鐵路局相關部門萬姓負責人坦言,從設計來看,如果把原本在兩端的行李架移到中間過道上方,或許有部分人會有睡覺躺下的地方,相比以前會舒服些。但對來回走動的旅客來說,頭頂空間比以前有所減少,特別是春運高峰期,有一部分人沒有坐票,相比未改造前,站立後的空間小很多,會感到更加壓抑。

該負責人還表示,如果推行,收費也比較麻煩,也容易引來爭議,站著的,坐著的,睡下的,三類旅客如何制定合適票價也需要進一步論證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