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列角頭帕

雙列角頭帕

雙列角頭帕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從非洲的莫三鼻給、紅海到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斐濟群島到夏威夷群島,往北可達日本的相模灣。目前已知本種出現於東北角的龜山島附近海域,水深約100~200公尺左右的泥沙底。

雙列角頭帕

雙列角頭帕Goniocidarisbiserialis分類上屬於頭帕科Cidaridae,動物的棘刺及表皮為黃褐色,但去皮之後的裸殼則為白色,在頂系、步帶區及各骨板邊緣的小疣區,則呈現淺褐色。本種的棘刺不長,約與體殼的直徑等長,體殼直徑約3~4公分左右,屬於中、小型的海膽。側面及反口面的大棘上,每隔一段距離有不規則的側枝突出,是本種最明顯的特徵,大棘的末端,通常會有一個小型冠狀構造,使得大棘的末端並不尖銳。

台灣貝類(六)

台灣貝類近600多種,台灣北岸及東岸的岩礁地型,離島由火山岩形成的蘭嶼,玄武岩所形成的澎湖群島貝類動物,這些岩岸潮間帶的貝類,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為潮間帶介於漲潮和退潮之間所海水淹沒的地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