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群

集安群(Jian Gr.)的時代屬古元古代。主要分布於吉林老嶺山脈南部通化、集安一帶,為中深變質岩系。

地層名稱:集安群

地層名稱(英文): Jian Gr

階代碼: Pt1ja

地區代碼: 14,22

命名:

吉林省通化地質大隊1961—1964年創名,鄭傳久等(1973)發表。命名剖面位於吉林集安縣清河鎮北1km起向北到頭道崴子(清河組),集安縣久財源鄉南1km起向東到荒岔溝村(新開河組),集安縣清河鄉大東岔村南1km(大東岔組)。

沿革:

1958—1960年,長春地質學院吉南區測隊將集安地區的含硼岩系稱為中鞍山群,並劃分3個岩組,置於太古宇(吉林省地礦局,1988)。1961—1964年,通化地質大隊將中鞍山群改稱集安亞群,由下而上劃分為清河組、新開河組、大東岔組。1973年,鄭傳久等和吉林省地質局區調隊將其改稱為集安群,劃歸古元古代。1974年,畢振綱等認為大東岔組不整合於新開河組之上,集安群不應該包括該組。姜春潮等(1987)對集安群的定義做了重新厘定,該群包括清河組、新開河組和霸王朝組,它們分別相當於寬甸群的林家台組,老營溝組磚廟組;而大東岔組系不整合於集安群之上,相當於草河群地層。吉林地礦局(1988)仍採用將該群劃分為清河組、新開組和大東岔組的劃分方案。

特徵:

分布於吉林老嶺山脈南部通化和集安一帶。1. 清河組 以(含石墨)黑雲變粒岩、(含石墨)透輝變粒岩、電氣變粒岩為主,其次為(含石墨)淺粒岩、片麻岩、斜長角閃岩及(含石墨)大理岩等。厚度約920m。2. 新開河組 以(含石墨)黑雲變粒岩、淺粒岩、斜長角閃岩、電氣變粒岩及一些混合岩類為主,夾少量蛇紋石化橄欖大理岩。厚度約1500m。賦存硼礦。3. 大東岔組 以石榴堇青夕線斜長片麻岩、含石墨黑雲變粒岩為主,夾薄層石英岩。厚度大於300m。遭受角閃岩相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作用及同構造期花崗岩漿的混合岩化作用。遭受多期褶皺變形。原岩主要為砂質岩,其次為基性火山岩和(富鈉)酸性火山岩及碳酸鹽岩類。變粒岩鋯石U-Pb年齡為1906±59151Ma,斜長角閃岩鋯石U-Pb年齡為1915±3748Ma、變粒岩Rb-Sr等時線年齡為1916±83Ma(王顯武等,1989)。該群與上覆老嶺群接觸關係不清楚,與太古宙夾皮溝岩群未直接接觸。

備考:

編撰者: 吳昌華、 姜春潮

作者1: 鄭傳久

年份1:1973

系名: 古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