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彭氏

隴西彭氏

隴西彭氏是中華彭氏的一個分支,堂號為隴西堂。這個家族出現過楚國令尹彭仲爽、漢代名臣彭宣、五代安定王彭玕等著名人物。

家族起源

起源一

商王武丁時期,大彭與豕韋、諸稽三國被武丁滅亡。大彭王室四散逃亡。其中有一部分彭人逃到隴山以西,稱“隴西”。位置是陝西隴縣西北、寧夏固原東南和甘肅慶陽、平涼等地區。在那裡建立了新的彭國,後抱著滅國之恨,參與了牧野之戰,成為征商主力之一,為牧誓八國之一。

起源二

秦滅六國,遷六國貴族大姓入關中。彭仲爽五大房的子孫,在楚亡時大部分逃亡各地,而有一支後裔就因此進入隴西,繁衍出最初的隴西彭氏一脈。史籍記載據《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彭仲爽,春秋人。春秋初期,楚文王(楚文王元年為公元前690年)伐申國(今河南南陽),授仲爽為令尹(為楚國的最高官職,掌軍政大權),先助楚文王滅掉申國,後於公元前680年又滅掉息國(為西周分侯的諸侯國,在今河南息縣西南),因相楚有功,楚文王賜仲爽廣地,其家世為楚大夫(在諸侯國中,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大夫為任官職者之稱)。

彭仲爽為楚國令尹

據《左傳·哀公十七年》載:"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為令尹。武王時令尹斗祁,文王時令尹彭仲爽"。

隴西彭氏是中國古代以隴西郡為郡望的一個彭氏家族。是彭姓的郡望之一。

家族遷徙

隴西彭氏自開創以來,天下有許多彭氏堂號源自於此。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隴西彭氏為避戰亂,決定除部分留守隴西外,其餘分數支遷往不同地域。在各地與其他彭氏匯合,統一堂號,再次擴大隴西彭氏的家族規模。至此開始,隴西彭氏的組成已經再不局限於原來在隴西生活過的彭氏族人,而是所有自願加入隴西彭氏一族的彭氏族人。這讓隴西彭氏的家族規模進一步擴大。

家族成就

春秋戰國時期

開基祖彭仲爽任楚國令尹,掌軍政大權。助楚文王滅申、息兩國。因相楚有功,楚文王賜仲爽廣地,其家世為楚大夫。彭姓因此成為楚國貴族。

西漢時期

隴西彭氏一族在淮陽陽夏,出現了名臣彭宣,彭宣是彭仲爽二十八世孫,位列三公,封爵長平侯。

三國兩晉時期

位於隴西襄武的彭祈,在三國時期參加魏軍。於洮西之戰時,彭祈在危難之際出奇謀,掩護刺史王經突圍,得到上級賞識,逐漸在軍中嶄露頭角。成年後因功升任隴西郡右職,接著擢升為雍州別駕從事。西晉時期,彭祈受命為涼州護軍將軍,與先後繼任的涼州刺史蘇愉、楊欣密切配合、穩紮穩打,收復了涼州。其後歷任酒泉太守、略陽太守,官拜使持節領護羌校尉。彭祈在平定變亂、安撫西陲的過程中勞心勞力,功業顯隆,獲得過七次封侯的資格,每次都謙遜退讓。後於太康十年(289)三月卒於任上,年僅四十九歲。晉武帝派使者前往涼州監護他的喪事,並表示“君秉心公亮,所蒞有方,不幸殞歿,朕甚痛惜”。在《金石錄》與《全晉文》中收錄的《晉護羌校尉彭祈碑》中記載了他的一生。

唐朝時期

彭宣二十四世孫彭景直居瀛州,於唐朝中宗景龍二年時,中戊申科進士第一名。

唐玄宗時,為避安史之亂,彭景直之子彭構雲遷居袁州宜春,使彭姓開始稱盛於江西省境。

五代十國時期

彭構雲五世孫彭玕因仕宦而落籍廬陵(今江西吉安)吉安縣油田鎮山口村。後封安定王。

彭玕第三子彭彥昭,仕至金紫光祿大夫,刑部尚書,馬步軍都指揮使,迂鎮南軍節度使,武安軍衙前兵馬使,靜江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兵部尚書,辰州刺史,後獲贈龍圖閣學士。

彭玕之弟彭瑊為溪州刺史第一代土司王,後彭瑊之子彭士愁(本名彭彥晞)世襲他的職位,與其後人開創了八百多年的永順土司。

彭玕侄子彭彥章,歷官檢校司空。曾任吉州刺史。後授袁州刺史。被署為百勝軍指揮使(一說吳高祖在他被執後署為百勝軍使)。參與象牙潭之戰,兵敗被俘,歸順楊吳政權。公元920年,錢元瓘攻楊吳。彭彥章帶兵激戰於狼山江面。錢元瓘用智借風,彭彥章兵敗,裨將陳汾按兵不救,彥章兵儘自殺。吳高祖楊隆演為他誅殺陳汾,籍沒陳汾家產,以一半賜給彭彥章家,廩養他的妻子終身;追贈他為鎮國大將軍、淮南節度使。

北宋時期

彭玕後人彭思永為天聖五年(一零二七)進士,授南康軍判官,移知廣州南海縣。又知潮、常州,尋召為侍御史。

彭汝礪為彭構雲十三代孫,彭玕八代孫,是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狀元,歷任保信軍推官、潭州軍事推官。後補國子直講,改任大理寺丞,提升為太子中允。

彭汝方是彭汝礪之弟,因彭汝礪為官,彭汝方便蔭為滎陽尉、臨城主簿。彭汝礪卒時,他棄官歸葬。豐稷留守南京,辟司錄。宣和初,通判衢州,使者疏其治狀,擢知州事。方臘起睦之青溪,與衢接境。寇至,無兵可御,眾望風奔潰。汝方獨與其僚段約介守孤城,三日而陷,罵賊以死,年六十六。徽宗褒嘆之,超贈龍圖閣直學士、通議大夫,謚曰忠毅,官其家七人。

彭玕十一世孫彭延年被任命為知潮州事,遂定居於廣東揭陽之浦口村,是為彭姓廣東始祖之一。

家族分支

淮陽堂:始祖彭宣

宜春堂:始祖彭構雲

彭城堂:始祖彭延年

隴西彭氏名人

名稱朝代簡介
彭仲爽春秋官至楚國令尹,掌楚國軍政大權
彭宣西漢歷任光祿大夫,御史大夫,又轉任大司空,封爵長平侯。諡號頃侯
彭祈三國兩晉涼州護軍將軍、酒泉太守、略陽太守、使持節領護羌校尉
彭景直唐朝景龍二年戊申科進士第一名。曾任太常博士,官至禮部郎中
彭構雲唐朝江西著名隱士,袁州刺史
彭玕五代十國任吉州刺史,郴州刺史,武平軍節度使,太尉,封安定王
彭彥昭五代十國仕至金紫光祿大夫,刑部尚書,兵部尚書,辰州刺史,龍圖閣學士
彭瑊五代十國任溪州刺史,第一代土司王
彭士愁五代十國 繼任溪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國、隴西縣開國男,第二代土司王
彭彥章五代十國歷任吉州刺史、袁州刺史,追贈為鎮國大將軍、淮南節度使。
彭思永北宋天聖五年進士,授南康軍判官,尋召為侍御史
彭汝礪北宋治平二年乙巳科狀元,國子直講,改任大理寺丞,提為太子中允
彭汝方北宋滎陽尉、擢知州事。後贈龍圖閣直學士、通議大夫,謚曰忠毅
彭延年北宋大理寺少卿、知潮州事、大理寺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