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威遠樓

隴西威遠樓

威遠樓位於隴西縣城中心, 威遠樓是隴上著名古建築,它魏峨壯麗,氣魄非凡,屹立於隴西大城什字中心。1958年以來,隴西縣政府組織人力多次對威遠樓維修,雕樑畫棟,丹青彩繪,煥然一新,為隴西一雄偉建築。逢年過節,遊客可登樓遠眺,鳥瞰縣城全貌。威遠樓為省級保護文物。

隴西威遠樓

概況

1

隴西威遠樓位於隴西城中心,始建於北宋仁宗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威遠樓始建於北宋仁宗年間。皇佑四年,出於加強武備,韓琦在城東一里處建一樓,起名威遠樓,是威震遠方之意。

到了元初,汪世顯父子擴建城桓時,將威遠樓移建城中。公元1341年,官府把計時的銅壺滴漏及報時的更鼓置於樓上,因此俗稱鼓樓。 位於縣城中心的威遠樓是當地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現如今的威遠樓被“打扮”得更加雄宏威嚴。

近兩年來,為了彌補威遠樓內部原有裝色較為陳舊、設施破損較大、內部“空蕩”的不足,隴西縣財政先後投入巨資實施威遠樓歷史文化生態工程建設。該工程分為歷史文化生態和安全生態兩大部分,2007年完成了歷史文化生態建設,主要是對威遠樓按原明清風格進行外部彩繪,對一、二、三樓進行了內部素繪,複製了威遠樓內外主柱抱柱聯,扶正加固了傾斜多年的宋代崇寧鍾廳,在樓內製作陳列了《大元鞏昌都總帥府轄圖》和15平方米《康乾鞏昌城沙盤》,撰刻了《威遠樓記》。2008年實施了安全生態建設,完成一樓平台及一樓室內地面封閉水泥的拆除,人工仿古磚排氣工程、樓基護台排氣帶管網鋪設、四周排氣綠化帶花崗岩圍欄工程等。

重建

明初,因樓木朽敗,施工重記建。首先砌一巨型磚墩台基,台基之上架木構築高樓,其外觀更加雄偉,故改名為雄鎮樓。清康熙55年加以擴建,改修為磚基三層木構樓,成為現今模樣。並將錯就1102年所鑄銅鐘移置樓上,擊之聲聞四達十餘里,俗明鐘鼓樓。 明初,因樓木朽敗,施工重記建。首先砌一巨型磚墩台基,台基之上架木構築高樓,其外觀更加雄偉,故改名為雄鎮樓。清康熙55年加以擴建,改修為磚基三層木構樓,成為現今模樣。並將錯就1102年所鑄銅鐘移置樓上,擊之聲聞四達十餘里,俗明鐘鼓樓。

1

元世祖中統二年(公元1261年)移於城中。元順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又設銅壺滴漏,置更鼓於其上,於是得名“鼓樓”。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施工重建,懸“鞏昌雄鎮”之匾,遂得“雄鎮樓”之稱。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又作修繕。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在樓台東南角設定石晷,並移宋代(北宋崇寧五年)所鑄銅鐘於樓上,從此又得“鐘鼓樓”名,建國後,國家曾先後五次撥出專款,進行修繕和維護。

現在的威遠樓為磚基三層木樓。座基高11米,長27米,寬17米。樓高15米,通高26米。一層樓有24柱。三層樓均為四面飛檐,檐下共設斗拱102朵。屋頂為歇山頂,結構精巧,造形雄偉。另外,在其看牆、門頂各處,均配有神話人物、飛禽走獸、松竹梅菊及山水花卉等精湛的藝術繪畫;屋樑棟柱,均有神工妙筆之作;特別是懸掛在三樓東西兩檐的“鞏昌雄鎮”、“聲聞四達”的巨幅匾額,更顯得古仆曲雅,氣勢磅礴。 

1958年以來,隴西縣政府組織人力多次對威遠樓維修,雕樑畫棟,丹青彩繪,煥然一新,為隴西一雄偉建築。逢年過節,遊客可登樓遠眺,鳥瞰縣城全貌。威遠樓為省級保護文物。

規模

與鼓樓同時修建的四大城門,東有永安門,南有武安門,西有靜安門,北有清安門。層樓角樓均已毀,惟獨威遠樓雄踞縣城中心。此樓通高26米,台基高11米,樓高15米,長27米,寬17米,一樓負撐棟柱24根,四角檐牙高啄,瓦縫參差,檐下斗拱102朵,樓內梁架扶持制約,結構緊密,垂脊獸頭,昂首高蹲,戧脊套獸,栩栩如生,為隴西一雄偉建築。

1

順著台階登上威遠樓,映入眼帘的是頭門上的“南安北辰”匾額,意即:來到南安福地,巍巍鐘樓就如北極星一樣給你指明方向。二門匾額為“襄武屏翰”,意即:巍巍鐘樓之城垣是一道堅實的屏障,保護著古襄武邑人民安居樂業,平安生活。立於樓上除飽覽雕樑畫棟的丹青彩繪巧奪天工之外,還可鳥瞰隴西縣城和渭水兩岸的秀麗風光。  

威遠樓三層均四面飛檐,朵朵斗拱支撐梁頭、枋頭、外檐出檐的重量,102朵斗拱將樓裝飾得富麗堂皇,光彩照人。形象獨特的曲線層頂,巨大的體積和柔和的曲線使屋頂成為該建築美麗的一處,正脊、垂脊、戧脊構成歇山式的大屋頂,屋頂中直線和曲線巧妙結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檐,擴大了彩光面,有利於排泄雨水,而且增加了建築物飛動輕快的美感。正脊兩鴟吻昂首高蹲,房脊雕花栩栩如生,脊中間飾一塔瓶,瓶高2米,垂脊飛龍走獸俯視著正四方,戧脊套獸為仙鶴、獅、馬、猴、飛檐翹角呈翼然之勢,其輪廓線不是直線而是鳥翼般展開的曲線,翼角給人以輕巧活潑之感。

傳說

1

一說清道光十六年(1836),地方官紳要把重達4噸的銅鐘移到樓上,但由於樓基高10多米,誰都束手無策,一衣衫襤的老農夫在一旁冷笑。郡守見狀便問老農莫非有什麼好法子。老農不冷不熱地回答:我已是土臃到脖子上的人啦,還會有什麼好法子。郡守聞言,恍然大悟,急令人運土堆積,大銅鐘沿著土坡緩緩運到了樓上。此鍾現還懸掛於威遠樓上,為國家一級文物。
二說在1920年12月16日的8級大地震中,威遠樓基座裂了一條3寸寬的口子。後來有人在裂縫上打了幾支大螞蟥釘,奇怪的是那裂縫竟慢慢地合上了。現在到威遠樓還可以看見那幾支螞蟥鐵釘。

文化

威遠樓作為隴西的標誌性建築是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它反映的是當時的工藝技巧、藝術風格。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幾經修葺,倍受呵護,使這一凝結了古代人民智慧和汗水的雄偉建築,隨日月天地存續,成為隴西古建築中最為瑰麗的奇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