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份子

隨份子是民間的一種收集資金的客套做法。婚姻禮俗。是在男女結婚前,親友們按約定的數額出錢,集中之後做賀禮,交付將要結婚的男女。舊時隨禮只限於男家的親友,現代女家的親友也從此俗。

概述

生活中各種人們參加各種宴會時候,例如生日會婚禮的時候封的紅包,稱為隨份子。

隨份子是民間的一種收集資金的客套做法。 一般在親戚朋友進行大的開銷(諸如兒子考上大學為湊齊學費,親戚朋友們各出一點錢給予幫助;結婚時親戚朋友們出點錢幫忙等),一般來說關係好的親戚朋友就多出點,一般的就少出一點。北方的隨份子就是在婚禮上直接交給婚禮負責收份子的人。在西北民俗中也叫“禮單子”。

奢侈並無奈著

很多新人非常願意在"五一"等節日期間舉辦婚禮,不過,參加婚禮"隨份子"的風俗卻也讓很多人頭疼,有的市民一個月的工資甚至被"份子"錢颳得一乾二淨。
王彬說:"雖然剛剛工作幾年,但我這個'五一'送出去的'禮金'就已多達3000元。"他告訴記者,1日他剛參加了一位朋友的婚禮,3日又收到了一個並不熟悉的大學同學6日的結婚請柬。這個月一共收到了6張請柬,每個最少也要200元。一個月的工資就這樣被"掏走"了。

張大姐(下崗職工)說,哥哥的孩子"五一"結婚,他們知道她家生活困難,說好了不要禮,但一想到這種關係也不能少送啊!結果送了一次,往往要幾個月才能緩過來。

袁小姐(一位普通教師):自去年10月份以來,朋友結婚、喬遷她已經送出了千餘元。她說,這等於儲蓄了,以後結婚,別人還會還給我。不少人認為,如果自己有事不收禮金,以前的"人情投資"就等於打了水漂,所以只得隨波逐流,人情消費也就成了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頑疾。

在農村,隨份子現象更為普遍,一方面子女結婚時,須置辦住房、交通工具(機車)、家用電器等;另一方面,每逢農戶子女結婚、生日、老人過壽或故去時,都要相互攀比,在村中大操大辦,村民們集中在一起吃喝,"三天流水宴"後鋪張浪費嚴重。好多貧困家庭,為了讓鄉親們瞧得起,不得不"打腫臉充胖子",往往辦完"事宴"後負債累累,為日後的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

被動消費

由於傳統習俗及社會風氣的影響,目前還有不少人過著"被動消費"的生活,即錢是自己的,但花錢卻不心甘情願。特別是在節假日,形形色色的"被動消費"更是五花八門。

"紅色消費"

如今,人們把鮮紅的請帖戲稱為"紅色罰款單"。目前,在我國發請帖,擺酒宴的家庭好事、大事,大凡有婚慶、喬遷、生日、滿月、升學、提職等等。鮮紅請帖送上門,心中雖叫苦不迭,但表面上還要裝出一副熱情祝賀、欣然赴宴的樣子。

"白色消費"

以往,誰家老人去世,親朋好友只需前去勸慰後人,幫忙做些家務即可。如今卻不大一樣了。去"奔喪"不但要燒紙點香燃燭,關係親近的親朋更要送上一份"香火錢",一般人也要隨份子,這幾年在一些地方,隨著迷信活動復甦,這種"白色消費"愈演愈烈。

"綠色消費"

目前,提起家庭消費,人們自然會說起孩子的教育消費。如今,為了孩子的前程,再貴也得掏錢。可以說,教育高消費是人們最甘願、又最無奈的支出,但這裡畢竟還有一個希望,於是家長們稱之為"綠色消費"。

"黑色消費"

這是指老百姓出得最冤、又無法抗拒的消費。一是社會上的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二是農村宗族勢力建祠堂、造族譜、修祖墳。如果不掏錢,那就扣上一頂"不認祖宗,無情無義"的帽子。
春暖花開,掀起了結婚的高潮,許多戀人們乘此明媚春光步入婚禮殿堂。然而,你來我往的隨份子錢也日漸加碼,許多人為了表達情誼在頻繁的隨份子中不惜重金。

相關

隨份子有感

“隨份子”是中國的傳統民俗。摯愛親朋,同窗同事,領導老師,家中有個大事小情,大家都去看一看,隨上一份禮物、禮金,既可以表達心意,也是延續友誼、增進感情的機會。

但是,隨著“隨份子”名目越來越多,人們普遍感覺人際關係被“隨份子”套牢了。你今天慶滿月,我明天賀升學,你今天舉行婚禮,我明天開辦壽宴……你送我,我送你,每個人在付出之後,往往也期待著下一次“人情回籠”搞得大家頻繁的吃著“自助餐”,自己花錢吃自己的飯,成全的是酒樓飯館。

在過去,誰家有事每人隨上一點錢或送上一些日常用品,表達一下祝福也就可以了。漸漸的,份子錢越來越多,有些人甚至把這當成相互攀比和斂財的工具,以往不怎么聯繫的朋友,到“隨份子”時候就都想到了,人可以不到場,錢卻可以“通過銀行匯過來”。“隨份子”加劇了工薪階層的負擔,每年因此拿出一半工資的不在少數,許多人都“奢侈並無奈著”。

本是用來表達美好祝福的“隨份子”,卻演變成了彼此欠下的“人情債”,足以引起人們的反思。

五花八門的人情消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