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傑華

陸傑華

陸傑華,九三學社成員,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現任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77年8月至1980年8月:遼寧省昌圖縣滿井公社雙力大隊,下鄉務農;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遼寧大學經濟系工業經濟專業,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4年8月至1988年4月:遼寧大學人口研究所,助教;

1986年1月至1987年5月: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學系實用人口學專業,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

1988年5月至1993年7月:遼寧大學人口研究所,助研、所長助理;

1993年8月至1994年8月:遼寧大學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員、所長助理;

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人口經濟學專業,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1997年7月至2000年8月: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兼任《市場與人口分析》雜誌執行主編;

2000年8月至2006年9月: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6年9月至現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任免信息

2017年6月30日,九三學社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陸傑華當選為副主委。

主要兼職

中國老年學會老齡產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老年學會養老與照護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中國人口學人口政策委員會委員;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民政部全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

《資源科學》雜誌編委,

北京市人口學會常務理事,

全國老齡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老年學會常務理事。

主要論文

陸傑華、 肖周燕:新時期民族地區人口遷移的現狀、問題與對策,《人口和計畫生育》,2007年第9期;

陸傑華、杜鵬、楊文莊:新時期農村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難點的調查與思考,《人口研究》,2007年5期;

陸傑華、呂智浩:北京市社區為老服務的現狀、問題和政策建議,《北京觀察》,2007年5期;

陸傑華、尹德挺:北京“十一五”人口規劃目標面臨的挑戰及政策思路,《新視野》,2007年1期;

陸傑華:新時期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面臨的突出問題及政策建議,《理論視野》,2007年9期。

尹德挺、陸傑華:中國高齡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個體因素和區域因素分析--HLM模型在老年健康領域中的套用,《人口研究》,2007年2期;

陸傑華、呂萍:影響農村地區男孩偏好因素的實證分析,《人口與計畫生育前沿問題論壇(一)》,中國人口出版社,2006年

陸傑華、史晶、傅可:搭建學科發展的平台,推動人口期刊的繁榮,《市場與人口分析》,2006年4期;

陸傑華、王燁:人口要素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現狀與趨勢分析,《人口與經濟》,2006年第3期;

陸傑華:“關於我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理論思考”,《中國老齡》,2006年1期;

陸傑華等:新時期北京市流動人口管理面臨的挑戰及改革思路研究,《人口與發展――首都人口與發展論壇文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任強、陸傑華:北京市未來流動人口發展趨勢及調控思路,《人口研究》,2006年4期;

楊道兵、陸傑華:“我國勞動力老化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分析”,《人口學刊》,2006年1期;

趙儉、陸傑華:農村剩餘勞動力進一步轉移的路徑選擇分析,《經濟問題》,2006年8期;

Lu Jiehua, Wang Hongbo, and Pan Yi. Determints affecting longevity at county level in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1, 2005;

陸傑華、肖周燕、王燁:“2005:中國人口學研究的回顧與評述”,《市場與人口分析》,2006年1期。

陸傑華、肖周燕:“人口與經濟”,中國人口出版社,2005年;

陸傑華:“超低生育率現象:現實、判斷與應對”,《市場與人口分析》,2005年4期

陸傑華:“應對六大挑戰,實現六大轉變”,《人口與計畫生育》,2005年11期;

陸傑華:“重視人口安全研究,積極化解人口風險”,《人口研究》,2005年2期;

陸傑華等:“關於構建新時期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和服務新機制的構想”,《人口與計畫生育》,2005年4期;

陸傑華等:“結構方程模型在婦女生育行為研究中的套用:以深圳市為例”,《人口與經濟》,2005年2期;

尹德挺、陸傑華:“影響流動人口流動間隔的社會經濟因素分析:以深圳為例”,《南方人口》,2005年1期;

張金輝、陸傑華:“城市流動人口的生育健康狀況調查”,《中國生殖健康雜誌》,2005年2期;

陸傑華、汪洪波、潘漪:中國縣(區)人口長壽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人口與經濟》,2004年5期;

陸傑華、肖周燕、王燁:“2004:中國人口學研究的回顧與評述”,《市場與人口分析》,2005年1期;

陸傑華等:“人口增長和消費模式對海洋漁業資源影響的實證分析--以舟山為例”,《人口學刊》,2004年5期;

潘漪、陸傑華:“農村土地養老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人口科學》,2004年增刊;

《老齡工作幹部讀本》,作者之一,2003年,華齡出版社。

陸傑華、王廣州 、李建新 、蔡文媚 、蔣耒文 、倪海兒:人口增長與消費模式變化對我國海洋漁業生產影響的實證研究,《人口與經濟》,2003年第三期;

倪海兒、陸傑華:舟山漁場主要漁業資源的利用現狀,《套用生態研究》,2003年第三期;

《跨世紀的中國民政事業:中國老齡事業卷》,作者之一,2002年,中國社會出版社;

陸傑華:我國老齡產業研究評述及展望,《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Lu Jiehua and Huang Cheng: Market Potential of Reproductive Health in Rural China, China Population Today, Vol. 2, 2001;

Zhao Shidong, Lu Jiehua, Bai Wanqi, Zeng Yi, Liu Guiping, Jiang Leiwen, etc. Population, Consumption, and Land Us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Guangdong province, in Wolmen Population Growth, Consumption, and Land Use.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1.

陸傑華、王廣州、李建新、蔡文媚:人口與市場因素對海洋水產品消費影響的仿真發分析,《人口研究》,2001年第4期;

陸傑華: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現狀的定量評估分析,《社會科學輯刊》,2001年第2期;

陸傑華:完善社會控制機制,建設社會主義生育文化,《市場與人口分析》,2001年第3期:

陸傑華:新型生育文化制度,見潘貴玉主編《中華生育文化導論》,中國人口出版社,2001年;

於學軍、陸傑華、劉鴻雁:計畫生育綜合改革探討,《人口與計畫生育》,2001年第4期;

顧鑒塘、林玳玳、陸傑華等: 中國為老服務產業政策研究,見《21世紀上半葉中國老齡問題對策研究》,華齡出版社,2000年6月;

陸傑華、陳誼、陳功等:關於發展老年衛生健康服務領域的若干思考,《南方人口》,2000年第4期;

陸傑華、雷邦君:城市計畫生育樓院長管理初探,《人口與計畫生育》,2000年第5期;

陸傑華、彭琰:中國低生育水平的經濟學後果研究,《經濟問題》,2000年第9期;

陸傑華、王廣州、彭琰:我國省際投資水平與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實證分析,《西北人口》,2000年第4期;

陸傑華、王廣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變化對海洋資源影響的研究,《人口研究》,2000年第3期;

陸傑華、於學軍:穩定低生育水平 迎接西部大開發,《市場與人口分析》,2000年第4期;

陸傑華: 貧困地區個體職業教育及決定因素的實證分析,《社會科學輯刊》,2000年第3期;

陸傑華: 人力資源開發:未來農村反貧困的戰略選擇,《農業經濟》,2000年第4期;

陸傑華:關於我國老年產業發展現狀、構想與前景的理論思考, 《人口與經濟》,2000年第4期;

陸傑華:人口經濟理論研究,見於學軍等人主編的《中國人口發展評論:回顧與展望》,2000年,人民出版社;

陸傑華:轉型時期人口與計畫生育面臨的新問題及改革思路初探,《市場與人口分析》,2000年第1期;

王廣州、童玉芬、陸傑華: 北京未來人口滯留時間的研究,《人口與經濟》,2000年第1期;

尤丹珍、陸傑華: 1999年:中國人口學研究回顧與評述,《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於學軍、陸傑華等: 中國西部大開發---人口與計畫生育要先行,《人口與計畫生育》,2000年第2期;

《人力資源開發與緩解貧困》,獨立作者,1999年,中國人口出版社;

陸傑華、楚軍紅、朱海燕:我國城市購買力水平評估與行銷意義,《遼寧大學學報》,1999年第四期;

陸傑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經濟問題研究回顧與評述,《人口與經濟》,1999年第6期;

陸傑華:關於生殖健康產業的兩點思考,《市場與人口分析》,1999年第2期;

陸傑華:論村級基層計畫生育科學管理的基本要素,見張純元、李宏規主編的《光明之路》. 中國人口出版社,1999年;

陸傑華:論建立新規範體系與提高人的素質,見《人的素質(1999)論文集》,法鼓人文社會科學院發行;

陸傑華:農村地區優生優育服務市場的潛力研究,《人口研究》,1999年第1期;

陸傑華:貧困地區人口健康存量與減緩貧困的實證研究,《西北人口》,1999年第4期;

陸傑華:貧困地區人口流動現狀與比較利益的實證分析,《人口研究》,1999年增刊;

陸傑華:在扶貧中開發人力資源,《中國改革》,1999年第8期;

陸傑華:中國中西部地區計畫生育科學管理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綜述,《中國計畫生育年鑑》,1999年;

喬曉春、陳功、劉貴平、陸傑華等:老齡化的中國,《人口研究》增刊,1999年;

陸傑華: 反貧困的關鍵是加強教育的投入,《China Daily》理論版,1998年7月14日;

顧鑒塘、陸傑華: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實用人口學的套用,《人口研究》, 1998年第2期;

陸傑華:貧困地區農民教育水平的經濟收益分析,《人口與經濟》,1998年第3期;

陸傑華:貧困地區人力資源開發與消除貧困研究,《人口研究》,1998年第1期;

吳忠、陸傑華:消費群體特徵與產品策略確定,《市場與人口分析》,1998年第4期;

《市場人口學》,合著,199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陸傑華、黃險峰:通向富裕之路的鑰匙,見張純元主編《消除貧困的人口對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陸傑華、張風雨:貧困地區勞動力的素質與經濟成長,《遼寧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陸傑華:論農村社區發展與農民生育觀現代化,《西北人口》,1996年第1期;

陸傑華:中國省際人口、購買力和市場需求分析,《中國人口科學》,1996年第3期;

張純元、陸傑華:兩種生產理論對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啟迪,《人口研究》1996年第4期;

張純元、陸傑華:淺談人口學在市場區隔中的作用,《市場與人口分析》,1996年第1期;

陸傑華、鮑思頓、默道科:制約貧困地區農民生育意願的社會經濟因素分析, 《人口與經濟》, 1995年第6期;

Zhao Shidong, Zeng Yi, Zhang Hongqi, Lu Jiehua, Liang Ziwu, Jiang Leiwen, etc. Links among Population, Consumption, and Land Use in the Jitai Basin Region, Jiangxi Province, in Wolmen Population Growth, Consumption, and Land Use.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

研究課題

“北京市外來人口規模控制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公安部),課題第二負責人;

“村民自治新形式下基層計畫生育民主管理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

“關於將提高人口素質作為解決未來我國人口與發展問題的主要戰略措施之一的綜合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

“廣東省流動人口現狀、特點、趨勢以及應對政策”,(廣東省人口計生委);

“老年人口健康照料需求市場政策導向分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負責人。

“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對策研究”,(深圳市人口計生局);

“農村計畫生育純女戶利益導向機制研究”,(國家人口計生委);

“人口增長、消費與海洋資源”(美國MacArthur基金),課題第一負責人;

“社會主義生育文化研究”(國家計生委);

“深圳人口與計畫生育事業發展規劃”,(深圳市人口計生局);

“首都流動人口地區分布特徵研究“,(北京市人口計生委);

“首都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面臨的挑戰以及改革思路研究”,(北京市人口計生委);

“中國城市購買力水平比較研究”( 國家教委人文社科基金);

“中國舟山地區人口增長、消費對其海洋漁業資源的影響研究”(美國MacArthur 基金),與美國華盛頓大學海洋事務學院合作,北京大學為第一主持單位,課題第一負責人;

“珠海“十一五”人口規模以及相關人口政策研究”,(珠海市發改委);

獲獎情況

2006年:“人口、消費、技術模式變化對我國海洋漁業生產影響的實證研究”獲得國家人口和計畫生委員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2004年:“人口、消費、技術模式變化對我國海洋漁業生產影響的實證研究”獲得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2年:“人口與市場因素對海洋漁業消費品影響的仿真分析”獲得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2年:“人力資源開發與緩解貧困”獲得國家計生委優秀論文二等獎;

2001年:獲得北京市社會科學“百人工程”稱號;

1999年,獲得北京大學“安泰”獎教獎;

1998年:參著的《市場人口學》一書獲得省部級一等獎;

1998年:參著的《消除貧困的人口對策研究》獲得省部級一等獎;

1994年:與於學軍合作的《我國工商人口學的興起與發展前景》一文獲得中國人口學會優秀論文獎;

1992年:《遼寧未來勞動力資源開發的若干構想》一文獲得遼寧省科協優秀論文二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