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科學

資源科學

《資源科學》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為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設定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能源與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資源、旅遊資源、社會資源、資源工程技術和資源管理等欄目,刊登資源科學領域具有創新性的論文,報導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相關的學術評論,介紹學科的前沿動態,為建立和發展資源科學理論體系、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服務。

基本信息

同名圖書

資源科學資源科學

書 名: 資源科

作者:石玉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8-1

ISBN: 9787040192520

開本: 16開

定價: 68.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文庫》之一。

資源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相互交叉的邊緣套用科學,它是研究自然資源與勞動力資源相互關係、資源經濟系統與資源生態系統相互關係的一門綜合性科學。資源科學的理論基礎源於各類資源的基礎學科。

資源地學、資源生態學與資源經濟學是資源科學的三個理論分支學科。

本書在討論資源分類的基礎上提出資源科學的學科體系,包括基礎資源學、部門資源學、區域資源學,並提出“三維”框架的構想。本書共撰寫16 門分支學科,包括各分支學科的定位、定義、研究對象、任務與主要內容,學科的理論基礎,發展趨勢等。本書將21世紀資源科學研究發展趨勢概括為六個方面,並指出當前研究的熱點領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經濟與社會的研究和資源安全戰略的研究。在資源科學體系方面闡述了發展與完善資源科學體系應包括資源科學的理論化、信息化、工程化和管理科學化等四項內容。

本書可供資源科學、地學、生態學與經濟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和專業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資源科學概述

第二章 資源科學理論的探討

第三章 資源分類與資源的學科體系

第四章 資源科學的發展、前沿與展望

第五章 現代信息技術在資源研究中的套用

第二篇 基礎資源學

第六章 資源地學

第七章 資源生態學

第八章 資源經濟學

第九章 資源信息學

第十章 資源法學

第十一章 資源管理學

第三篇 部門資源學

第十二章 土地資源學

第十三章 水資源學

第十四章 生物資源學

第十五章 氣候資源學

第十六章 礦產資源學

第十七章 能源資源學

第十八章 天然藥物資源學

第十九章 旅遊資源學

第二十章 人力資源學

第二十一章 區域資源學

歷史發展

《資源科學》《資源科學》

本刊原名《自然資源》,1977年創刊,由郭沫若院長題寫刊名。最初僅為報導自然資源綜合考察成果的半年刊,且內部發行。1979年改為公開發行的季刊,隨著學科的發展,1989年改為雙月刊,其任務也由創刊初期的只是準確、快速地傳播自然資源綜合考察的信息和成果,發展成為研究和討論與自然資源分布、配置、利用有關的科學、技術問題的重要學術刊物,為推動自然資源綜合考察事業,以及資源開發利用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1998年,為適應21世紀國際資源環境科學發展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需求,原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經過充分論證,並報經中國科學院和國家科委批准,《自然資源》正式更名為《資源科學》。改名後,本刊迅速攀升為全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所刊載的文章絕大部分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國家攻關計畫以及國家有關部門重大或重點項目的研究成果,基本反映了中國“資源科學”界基礎性學科發展和最前沿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並且把培養跨世紀的中、青年資源科學人才作為重要的戰略任務來完成。

面對“資源科學”即將提升為一級學科的機遇和挑戰,本刊編委會進一步提出了新的戰略目標:爭取用10年左右的時間,深化“資源科學”內涵,切實提高本刊的學術影響力,為建立和發展“資源科學”的理論體系做出新的貢獻,並加強國際學術交流,把本刊辦成在世界資源環境科學領域具有一定影響的學術刊物。

編委會

本屆編委會

主編 成升魁

副主編

劉毅 封志明 谷樹忠 史培軍 李保國 李家永

顧問

孫鴻烈 石玉林 劉昌明 李文華 鄭度 孫九林 趙士洞 陸大道 elisabeth kessler

編委

傅伯傑 賀纏生 胡存智 黃季餛 康慕誼 李啟家 李世奎 李秀彬 劉紀遠 呂國平 倪晉仁 牛文元 歐陽華 潘曉玲齊 曄 石敏俊 王仰麟 王 毅 夏 軍 謝高地 張 雷 張新安 周成虎 周國逸 周宏春 陳百明 董雲社 崔鵬 葛全勝 黃元仿 李周 林振山 劉健 劉彥隨 陸傑華 羅勇 閔慶文 牛亞非 齊亞彬 邵景力 沈鐳 唐華俊 王浩 王啟基 謝俊奇 楊桂山 楊紅生 於貴瑞 張柏 張鳳榮 周寅康 陳健飛 董鎖成

序言

工程科學技術在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中一直起著發動機的作用,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自20世紀下半年以來,工程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迅速發展,其重要作用日益突顯,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技領域的最高榮譽性稱號,授予對中國工程科技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工程科技工作者.院士們充分發揮群體優勢,圍繞國家、產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開展巨觀性、戰略性、前瞻性、綜合性的咨洵研究,為國家決策提供支持。他們的研究代表中國在該領域中的最高學術水平。院士們視發展二[程科技、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己任,勤奮工作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國家安全和國防建沒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院士的學術著作,是院士多年刻苦鑽研和辛勤勞動的成果,是他們智慧的結晶,也是整個社會的寶貴財富。這些學術著作,不僅對我國工程科技工作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具有極高的學習和參考價值,對於促進年輕工程科技人才成長,造就出類拔萃的青年科學家和工程師,推動我國工程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感謝高等教育出版社設立中國工程院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出版《中國工程院院士文庫》,把院士們的學術成果向全社會推廣。此舉不但有力地支持了我國優秀科學技術著作的出版,也對促進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繁榮科技出版事業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