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陶華

陶華,明代醫家(1369-約1450年)。字尚文,號節庵、節庵道人。餘杭(今屬浙江)人。

基本信息

1.歷史人物(1369-約1450年)

陶華(1369—1463),明代醫家。字尚文,號節庵、節庵道人,明餘杭(今屬浙江)人。幼年業儒,旁通百氏。及長,遇良醫授予秘藏醫籍,遂探研醫術。精研漢代張仲景傷寒論》,頗有創見。為人治病,深切脈理,旁察病源,隨症制方,不拘古法,屢有奇效。一女隆冬昏悶,不飲不食,神情狂躁,諸醫莫測其症。陶究其病源,此女將曾於三伏天曝曬之衣著於身而得疾,遂診斷為嚴冬中暑,是一種稀症。使服“香薷飲”,一服即愈。又一人因食羊肉後涉水,痞結於胸,門人治之不愈。陶令食砒一錢,一吐即愈,門人質疑,陶答道:“羊肉得砒而吐,而砒得羊肉則不能殺人,是以知其可愈。”曾懸壺杭州,治傷寒症,常一劑即愈,名著一時,人稱“陶一帖”。著有《傷寒瑣言》、《陶氏家秘》、《殺車槌法》、《一提金啟蒙》、《證脈截江網》各1卷。宋成無已《明理論》只50證,陶鑒其未備,斟酌增刪之,寫成《傷寒明理續論》1卷,1445年合輯為《傷寒六書》又名《陶氏傷寒六書》)六卷,流行較廣,頗有影響。後又撰《傷寒全書》5卷、《傷寒治例點金》2卷、《傷寒治例直指》2卷、《傷寒直格標本論》1卷、《傷寒段段錦》(又名《十段錦》、《十段關》)1卷,《傷寒全生集》4卷。在傷寒分證和治法方面,有所發展。此外又著《癰疽神驗秘方》(一作《癰疽驗方》)1卷、《陶節庵心髓》1卷。
其自製方劑“柴葛解肌湯”,流傳至今,並被收入《醫宗金鑒》。

2.烈士

陶華,女,江蘇阜寧人。1966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校。1968年9月赴安徽省太平縣上海黃山茶林場務
人物照片
農,擔任班長。
陶自幼聰明好學,並任少先隊中隊長、大隊長。以優異成績考入復興中學,保送入上海外國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外語學習和外事接待實習均達優等。
1969年7月,黃山茶林場連日大雨,河水暴漲,兩岸田地被淹,連隊指導員率領陶華等十餘名知識青年頂風冒雨,去對岸倉庫搶救物資,被洶湧洪水沖卷而去,陶等11人犧牲。
現黃山茶林場內,聳立著鐫刻陶華等11位烈士姓名的紀念碑;1993年9月6日上海外國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校園內樹立起陶華和3位同伴的塑像。

3.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教授,男,1948年9月生,江紹興人,1981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製造專業,獲工學士學位;1988年於西北工業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1996年於法國國立理工學院獲法國理學博士學位。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宇航製造工程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機械裝配,結構疲勞,並行工程。

主要論文

應力波安裝干涉配合緊固件;振動疲勞研究之發展:鈦合金和鋁合金低溫疲勞壽命研究(法文);超聲疲勞研究;Etude Experimentale du Fretting Fatigue a Tres Haute Frequence;+鈦合金疲勞裂紋起裂機理。

科研項目

超聲疲勞機理和壽命預測及結構抗超聲疲勞設計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航空並行工程技術研究。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學術委員會委員;《航空連線技術》航空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網點辦主任,陝西省中法科技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