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章(1878~1912)

陶成章(1878~1912)

正文

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重要領袖。字煥卿。浙江會稽(今紹興)人。生於1878年 1月24日(清光緒三年十二月二十二)。父親是漆工,兼營磚灰業,家境貧寒。他早年曾為塾師,富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八國聯軍入侵後,在嚴重民族危機刺激下,傾向革命。1902年留學日本,同徐錫麟結識。1904年1月,偕魏蘭回國,同歸浙江從事革命活動。一年內,奔走杭州嘉興金華溫州台州等地,到處聯絡會黨,宣傳革命。同年冬,與蔡元培、龔寶銓等在上海創立光復會,成為會中重要領袖。次年夏,偕徐錫麟、龔寶銓至紹興,創辦大通師範學堂,作為光復會革命活動的重要據點。數月後,再去日本,謀學軍事,未成。又往來浙江、安徽等地從事革命活動。
1907年1月4日,陶成章在日本東京參加中國同盟會,任浙江分會會長。不久,同章炳麟、張繼、劉師培等發起"亞洲和親會",主張亞洲各被壓迫民族相互支援,共同革命。是年冬,偕張繼、劉師培等在"社會主義講習會"上發表演說,鼓吹無政府主義。當時無政府主義者提倡暗殺,對陶的思想有一定影響。1908年 4月,陶擔任中國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第二十至二十四期的編輯人,《民報》從此在宣傳中著重闡發傳統民族思想,以激發人們的感情。春夏間陶回國,準備聯合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會黨,成立革命協會。他所起草的《章程》中主張:革命後"暫時設一總統,由大家公舉",或者竟定為"無政府,不設總統";"把田地改作大家公有財產,也不準富豪們霸占","不生出貧富的階級"。9月,陶赴南洋從事籌款活動。並曾去緬甸擔任《光華日報》主筆,所著敘述前期光復會革命活動的《浙案紀略》就是在該報上連載的。
陶成章的為人,生活簡樸、艱苦卓絕,但性情偏狹,不能容人。他為了向南洋華僑募捐,請孫中山作函介紹。孫沒有同意。他就聯絡浙江等七省在南洋辦事人,宣布"孫文罪狀"十二條,並重赴東京,要求同盟會總會免去孫中山的總理職務,因受到黃興等人的反對,沒有成功。
1910年 2月(宣統二年一月),光復會在日本重建,章炳麟為會長,陶為副會長。會員大抵是同盟會中對孫中山不滿的人,多數分布在南洋群島。這時,陶的政治主張是"專主個人運動",特別是從事暗殺活動,而"以教育為根本"。曾辦《教育今語》雜誌,作為通信機關。隨後,重赴南洋等地活動。1911年 4月,同盟會在廣州發動起義,陶成章曾回國準備回響。事敗,與尹維峻、尹銳志姐妹在上海組織銳進學社,作為內地活動機關。
武昌起義爆發後,陶成章從海外歸國。這時,浙江已經獨立,陶被舉為總參謀。他又自設光復軍總司令部於上海,招募士兵。1912年1月14日,被陳其美指使兇手暗殺於上海廣慈醫院。著作有《陶成章集》。

配圖

陶成章(1878~1912)陶成章(1878~1912)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