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號

陵號

陵號,歷代已故帝王及其后妃所葬陵墓的稱號。

基本信息

簡介

陵號,由歷代皇帝陵墓而得名,如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的乾陵,漢武帝的茂陵,明代的十三陵。陵號有時也用來指代過世皇帝,一般用於本朝。

起源

治的陵墓、陵號治的陵墓、陵號
最早產生於戰國時期戰國時期,例如趙肅侯十五年的起壽陵,秦朝的帝王沒有陵號,漢代以後陵號得到了普及,但是元朝的皇帝們既沒有陵墓更沒有陵號。帝王身後,一般要立三號:諡號、廟號、陵號。廿五史中,諸代帝王本紀,都有其身後,對大行皇帝的諡號、廟號,所葬陵號的記錄,一般說來,諡號並非君王獨有,上了秩品的公卿及入品的夫人都有,但皇帝的諡號里一定有“皇帝”二字。廟號、陵號則為皇帝專有,這是皇家的祖先祭祀和葬儀。亡國之君,在新朝已成為臣子,所以廟號、陵號皆無。即使有諡號,也只是臣子的諡號。公卿大臣也有入太廟祭祀,陪葬皇陵的,但都是陪祀、陪葬,沒有獨立的廟號和陵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