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章[二胡演奏家、教育家]

陳龍章,原上海音樂學院高級教師、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陳龍章先生生於浙江省嵊州市,自幼學習二胡,早年曾參加文工團越劇團工作,從而對中國戲曲及民族打擊樂別有專長。

個人簡介

陳龍章 陳龍章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二胡專業,同時在戲曲講習班學習。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陸修棠先生及項祖英、馬友德、楊雨森、于會泳、胡登跳等先生。一九五九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他的演奏細膩、深邃而富有個性和韻味。

成長曆程

在近四十年的教學工作中,他培養了不少專業演奏人才和師資。其中現今活躍在日本舞台上頗受音樂界矚目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陳敏既是他的教學成果的一個突出代表。在陳敏的成長過程中,曾受到多位名家指點,作為父親的陳龍章先生,其中付出了相當的心血。

除教學外,陳龍章先生在音樂理論研究上也多有建樹。1996年發表在《中國音樂》第一期《中國音樂學院學報》的論文《論弓序》,及2000年發表在《天籟》第四期《天津音樂學院學報》的論文《二泉映月的記譜釋疑兼論重音與強音》,是他諸多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陳龍章先生藝術素養深厚,音樂觸覺靈敏,他善於捕捉、發現在二胡演奏和音樂教育領域裡的誤區和薄弱環節,進行大膽探索實踐和理論研究,因此他的研究成果多表現為求真求實,思路清晰、活躍,問題抓的準,鑽研得法而富有成效。

陳龍章[二胡演奏家、教育家] 陳龍章[二胡演奏家、教育家]

近年來,他作為陳敏的藝術顧問,多次利用赴日探親之便,進行文化考察和音樂指導工作,並受到當地歡迎和好評。今後他仍將熱心致力於為加強中日文化交流,不斷做出自己新的貢獻

太極與二胡

在日華人中,會拉二胡的肯定大有人在,但是成為二胡演奏家的為數恐怕不多。而把二胡演奏和心境交融一處的更是鳳毛麟角了。因為二胡畢竟是中國的“國琴”,不會演奏也會聽恐怕是個不爭的事實。

從會拉琴到成為演奏家,其實並不難。難的是如何用“心境”演奏出音魂,演奏出四兩撥千斤的內在之理。能做到這一點的是藝術家。從會拉琴到演奏家到藝術家,如果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能做到的恐怕就是鳳毛麟角了。

在東京都北區赤羽的醉香園料理店,一場二胡六合演奏法講座中。特邀陳敏音樂團藝術指導,二胡演奏藝術家陳龍章先生主講。今年已經78歲的陳老先生,思路清晰,動作敏捷,為人和善。他一生與二胡相伴,拉胡琴已經有70年了。聽完了講座,欣賞完了二胡曲,我頓然產生這樣一個意念,陳老先生屬於演奏藝術家無疑。屬於鳳毛麟角無疑。

二胡與六合,怎么看都難以有接點。一個屬於太極拳迴路的理論與二胡演奏有何關聯?但就是在不可能處生出可能。陳老先生使這個問題有了峰迴路轉的可能。具體說,何謂六合呢?

1,心與意合。是指在演奏中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音樂的意境中。

2,意與氣合。是指氣不能過,也不可不及。處處成圓,抓住中心,輕靈均勻地在三維空間自由飛翔。

3,氣與力合。是指相反相成地以虛帶實以實還虛,陰陽互濟。出現音頭,不用蠻力,富有彈性,穿透力,音色豐富多彩,妙不可言。

4,手與足合。是指不可雙重。右手起動,須以左足為依託,反之亦然。全身氣血暢通無阻。

5,肘與膝合。是指松肩沉肘與提膝左右匹配,成為全身上下的中距離的樞紐。

6,肩與胯合。是指全身上下中心附近的近距離之樞紐。一旦人體可以捲縮成點必能出現強力反彈。這是高境界。

前三合為內合;後三合為外合。僅有內合沒有外合,二胡的演奏缺乏“形”;僅有外合沒有內合,二胡的演奏缺乏“意”。沒有“形”的二胡演奏不能給人以美感;沒有“意”的二胡演奏不能動人心弦。只有做到了內合與外合的統一,才是二胡演奏的最高境界。如就其姿勢而言,陳老先生強調必須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撥背,松肩沉肘,松腕空掌,氣到指尖。以虛帶實,心動成點,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為此陳老先生積自己數十年的演奏經驗,寫出了獨自的富有哲理的太極胡琴歌:

拉推可變合陰陽,

斜向巧撥宜四兩。

弓弦指把心境換,

若無勝有樂魂藏。

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四兩撥千斤,最後才能做到有聲若無聲,達到最高的美學境界:音魂泣天地。

陳老先生長年執教於上海音樂學院,是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研究家。曾經在天津音樂學院學報上發表過《二泉映月記譜釋疑兼論重音和強音》等論文。退休後旅居東京,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熱心在東瀛培養二胡新秀,專研新的二胡理論和演技,不斷地豐富二胡那永無止境的表現力。這次的二胡六合演奏法講座就是二胡新理論和新演技的推廣。前來聽講座的都是陳老先生的日本人學生。她們欽佩先生的藝技,更欽佩先生的思想深度。具有哲理的六合理論,這些日本人學生不一定都能理解與消化,但是她們都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對物之理的領悟勝於雕蟲小技的演技。

二胡六合演奏法融合太極拳理論,用太極拳理論指導二胡演奏,陳老先生恐怕是第一人。從以往的音樂生涯來看,陳老先生曾經為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打過鼓。為著名歌唱家周小燕制灌過唱片。為電影《桃花扇》伴奏過。來日本後創造過二胡新曲《客從遠方來》。在日本各地巡迴演出受到好評。在樂器改革上也獲得多次專利發明。陳老先生目前還出任日本華藝聯理事、日本二胡振興會名譽理事等職。

陳老先生不同於一般的二胡演奏家的地方就是他引入太極的概念對二胡的演奏作深層的思考。他通過思考得出這樣的結論:

所謂太極音,是音樂演奏中發出的聲音,完全符合太極理念,陰陽相濟,無過不及,每個發音都要先虛後實,從實而虛,推拉有別而形成一體,不是互不相關的兩弓,而是陰陽互補的整體。要想演奏太極音,必須先做太極人。太極人者,無時無刻不忘,思想上口頭上行動上都不能沾染名利得失,只有達到這樣的心境,才能夠較快的理解和表現太極音。這樣美好的聲音,只有不斷追求做太極人者,才能做到。琴上尚未出現,心中先有。

在二胡六合太極理論的指導下,陳老先生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二胡演奏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他的女兒,在日華人二胡演奏家陳敏。有日本評論家這樣說,陳敏的二胡演奏的巨大魅力,不僅來自於雙手的珠聯璧合,更來自與內心的迴響和靈魂的融入。因此她豐富了二胡演奏的表現力。這裡,“內心的迴響與靈魂的融入”就是他的父親一貫倡導的二胡六合太極理論在演奏上的成功運用。

藝術成就

2010年出版“龍章太極雜藝”CD片,收錄2006年和2008年錄製的13首二胡精曲。其中有《二泉映月》、《漢官秋月》、《客從遠方來》、《小花鼓》等名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