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偉[雕塑家]

陳長偉[雕塑家]

陳長偉1973年出生於雲南羅平,2000年7月畢業於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雕塑系。現任教於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雕塑系。主要從事雕塑作品的創作和大學教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陳長偉陳長偉

陳長偉1973年出生於雲南羅平,2000年7月畢業於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雕塑系。現任教於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雕塑系。主要從事雕塑作品的創作和大學教學。他創造了諸多風格的雕塑作品,其中“前世今生之十二生肖”系列作品較為人知。十二生肖的圖像體現了蘊含在中國深處的一種文化想像。媒體評論他的作品為:雕塑兼有幽默和時尚的特點,糅進了傳統文化和民族認同的資源,在傳統價值和當代生活之間找到了一個有趣的連線點。

個人簡介

陳長偉在創作陳長偉在創作

1973年生於雲南羅平,2000年畢業於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任教於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雕塑系。中國雕塑學會理事會理事。2001年創作《馬幫》被安放在昆明市東西寺塔步行街,成為昆明標誌,同年該作品獲雲南省雕塑展一等獎;2004年應邀參加越南順化國際雕塑節;2005-2006年期間兩次到歐洲進行學術交流;2005年策劃組織中國昆明首屆國際雕塑節並參加雕塑百年展覽;同年,大型青銅雕塑作品被昆明市政府贈送給馬來西亞政府;2006年作品參加義大利威尼斯第九屆國際雕塑及裝置藝術展;2007年參加廣東美術館“從西南出發”西南當代藝術展1985-2007;2008年參加義大利都靈國際雕塑展和第二屆上海當代藝術館文獻展;2009年參加首屆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2010年作品被安放在上海世博會世博軸雕塑長廊中國館旁,被永久收藏,同年參加“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展覽;2011年參加“清晰的地平線”1978年以來的中國當代雕塑;2013年參加55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現的聲音-中國獨立藝術展等聯展及活動。
著名批評家王林在《從矛盾性切入觀念性——陳長偉雕塑作品解讀》文章中說到:陳長偉雕塑有一種自然的原始的生命形態,混沌、沸騰、充滿極強的繁殖力,似乎是某種不可遏制的事物正在形成、正在生長,藝術家不得不用手中的泥去捏住那些轉瞬即逝的東西,將它們物質化、實體化,就像凝固的岩漿。陳長偉把生命圖騰意識變成塑造過程中捕捉形體的快感,本來是很容易滑向審美娛樂的。在中國,不少雕塑家就是這樣以本體名義脫離現實而自得其樂。但陳長偉不一樣,他並不在形體塑造中去假定一個雕塑的生命本質,而這一點恰恰是古典雕塑和現代雕塑都十分尊崇的。
陳長偉作品是失去核心的形體,是關於形體的肌膚,是覆蓋在虛空之上的無根的痕跡,沒有被視之為本質的神秘的內在結構。這種痕跡四處蔓延,流淌起伏,在手感與觸覺以及對於觸覺的感受中生長,藝術家不過是在形體塑造中幫助它完成而已。
個人經歷

(圖)陳長偉[雕塑家]陳長偉作品展

1973年8月生於雲南羅平
1990-1993年就讀於曲靖師範美術學校美術專業
1993-1996年任教於羅平阿崗第一中學
2000年7月畢業於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雕塑系,獲學士學位
2002年5月任教於雲南藝術學院附屬藝術學校
2004年9月任教於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雕塑系至今
2001年青銅雕塑作品《馬幫》安放在昆明市東西寺塔步行街,高2.0米。
2003年青銅雕塑作品《忠誠衛士》安放在昆明市警星公園,高2.1米。
2004年青銅雕塑作品《照相》安放在昆明市南屏步行街,高1.9米。
2005年青銅雕塑作品《鄭和》(合作)被昆明市政府贈送給馬來西亞政府,安放在古晉市,高6米。
2005年不鏽鋼雕塑作品《圓》安放在昆明市大觀公園,昆明市政府永久收藏,高4米。
2010年不鏽鋼雕塑作品《新生肖柱》安放在上海世博會世博軸雕塑長廊中國館旁,並被永久收藏,高12.8米。
2000年開始多元脂纖維丙烯著色雕塑作品《咫尺》系列。
2002年開始多元脂纖維烤汽車漆雕塑作品《前世今生之十二生肖》系列。
2005年開始多元脂纖維烤汽車漆雕塑作品《“非造型”》系列。
2008年開始不鏽鋼雕塑作品《呼•吸》系列。

作品特點

陳長偉作品陳長偉作品

批評家孫振華在《在戲擬和拼接中追尋思想的蹤跡――讀陳長偉的近作》文章中寫到:陳長偉給我的印象,就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那樣,活力四射,他充沛的創作欲望使他的近作讓人感覺到強烈、生猛。尤其是《前世今生之十二生肖》,這一組借用雕塑中胸像形式所塑造的動物和人的組合造型,我以為是雕塑界近年來值得注意的重要作品…
《前世今生之十二生肖》近乎於一個當代的中國神話。
陳長偉的機智在於,他從“傳統”入手,又沒有簡單地沿襲和複製傳統,在策略和手法上,他強調的是對傳統資源的借用和戲擬…
陳長偉在接近傳統的過程中,再度將傳統陌生化,他將傳統的資源轉換為一種神話寓意般的超現實的存在,他出奇制勝地用十二種新的動物對傳統的十二生肖進行了更替,它們是:斑馬、梅花鹿、海豚、白頭鷹、斑點狗、大象、袋鼠、熊、豹、長頸鹿、恐龍、鱷魚。這十二種動物與傳統的十二生肖比較起來,更具新穎度,它們一是比較國際化,二是具有時尚性。斑馬、斑點狗、袋鼠等動物並不屬於中國常見的動物系譜,這使得新十二生肖在品種上具有跨民族、跨文化的特點;海豚、恐龍、鱷魚等則是在當代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動物名稱,由於出現頻率之高,它們常常成為一些具有時尚特徵的品名,它們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成為每種文化意象的代名詞。陳長偉還亦莊亦諧地精心編制了一份新十二生肖的運程表,列舉出不同屬相的出生年月、愛情、健康、幸運色、性格、適業、五行、婚配禁忌各方面內容…
《前世今生之十二生肖》的組雕加上那份運程表,一起構成了一個有鼻子有眼的認認真真的玩笑,看起來煞有介事,甚至有人可能會當真,就是這種認真製造的神話和玩笑,使作品具有一種顛覆的效果,在整體上幽默、輕鬆的氣氛中,作品面對的是每個人的生存境遇的問題。作品的思想早就在作者在選擇切入角度時就預設在那裡了。前世今生,每個時代,不同的文化狀態,人們具體的人生際遇都是不同的,儘管如此,人們在不同時代所面對的基本問題是相似的,從古到今,人類生存的基本問題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這樣,作品的主題就具有多側面、多重的闡釋空間。這也是傳統和當代之所以能夠在這個作品中並存的原因。
批評家魯虹在其著作《越界--中國先鋒藝術1979--2004》里說到:藝術家在做作品時,一方面重新創造了新的十二生肖;另一方面,又借用西方雕塑的手法,以具像與胸像的方式做成。由於藝術家的新十二生肖,如斑馬、鱷魚等更具國際性、時尚性,因此明顯不同於傳統的“生肖俑”。作為作品的一部分,藝術家還同時編制了一份新十二生肖的運程表。從表面上看,作品很有些戲擬的意味,但實際上,卻巧妙地涉及了人類新的生存境遇問題。
批評家馮博一在其文章《一次展覽,或又一堂課——關於當代藝術“能與動”的遊戲化體驗》里說到:陳長偉的作品是一組中國的十二生肖形象切割為66件小雕塑來呈現的。之所以切割並都是一種灰色調,或許在他看來,他或我們青少年兒童的時光或記憶是殘缺、扭曲和不完整的。他作品的精彩之處在於,在現場他為小觀眾們準備了赤、橙、黃、綠、青、藍、紫——彩虹的七種顏色,參觀中可以任意在這66件雕塑上塗鴉或寫生,畫好的“作品”再由參觀者(青少年兒童)任意地掛到展牆上。以此絢麗的顏色來彌補我們曾缺失的美好時光,在灰色的記憶與傷痕中憑添他們的自主想像。
批評家管郁達在陳長偉的批評文章《生命的“觸”與“法”》里說到:《前世今生之十二生肖》是陳長偉藝術創作中最具生命意義與“草根性”的作品之一。…《前世今生之十二生肖》及其相關的作品,將生命的歡樂具象化、擬人化,賦以那些樹木、動物生生不息生育能量,它們或雌雄同體,或人獸合一,所體現的不過是藝術家從天地自然、宇宙大化中體悟到的生命意識。這種生命意識根植在中國民間信仰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象十二生肖的屬相及其相關的命理推演,就是這種民間“草根”智慧型的產物。每箇中國人的生命表像背後,都隱藏著一個與自己有關的生靈,每個人都有一個屬相。…
《前世今生之十二生肖》所用的篡改與挪用手法無疑是受到了實驗藝術,如達達主義、傑夫•昆斯(JeffKoons)的一些啟發。比如藝術家在每個生肖屬相的附註中一本正經地編寫的那些話語,大都帶有一些即興的搞笑遊戲性質。有意思的是,一些接觸到這件作品文本的觀眾,真的將其拿來作為算命的工具。眾多遊戲者的參與,使這件作品超出了它最初發生的空間,成為一個具有觀念意義的行動。所以簡單地將這組充滿機智與遊戲性的創作視為一組雕塑,是勉強而不合時宜的。《前世今生之十二生肖》這樣的作品不僅關注傳統意義上的空間與造型,而且,更著意探索造型藝術在時間表達上的可能性。
紐約著名策展人及作家保羅•拉斯特PaulLaster在文章《生命之樹,碩果纍纍》里寫到:陳長偉在每次創作新作品時總是由一個深思熟慮的構想著手,但又非常注重作品本身創作過程所帶來的靈感,“反正是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就都變了,而這種變化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刻意的”。他這樣說道。
陳長偉將寫實與抽象揉捏在一起,就像大廚為一個重要的場合準備佳肴一樣:每一道獨立的菜都賞心悅目,而又能構成一場怡人的盛宴。在作品《我與生肖》中,陳長偉為之後無數夢幻般的作品定下了基調。那個樹型、多頭、雌雄同體的神,是用玻璃纖維澆鑄,並且在表面噴澆了誘人的紅色,脫離了傳統上對於生命之樹故事的表現。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對中國十二生肖作了改動,重新組合了這些生肖,用鷹取代了雞,用象取代了豬。他用雙手改寫並重排並重寫了歷史。通過自身行動,陳長偉進入了新生代藝術家的行列——這些藝術家們從網際網路中汲取營養,以國際化的視角保持動力。
生命樹是陳長偉不斷採用的一個令人難忘的主題,幾乎在各種文化中,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性。這棵樹在地下生根、在天上伸枝布葉,可以說生活在三個世界裡——天國,人間,還有地獄.宇宙中的樹象徵著創造和生長。陳長偉的樹從超現實的樹——扭曲的樹於上誇張地生長著女性的乳房和突出的靜脈——到神秘的樹——樹幹伸直後生芽長出的卻是動物的頭部等等,不一而足。他最新的樹作品《生命樹4》,是一棵抽象、凹凸不平的樹,在其樹枝上懸掛著三塊色澤健康的土塊。其起伏的黃色表面令人賞心悅目,難以忘懷。
陳長偉模式型,有機的結構形式普遍存在於他所有的新作品中,這種形式將原本可辨認的物體和形象本質加以精彩地抽象化。《書》和《打開的書》揭示了陳長偉在許多雕塑作品中所展現的對智慧的渴求。(書是象徵學者的八種中國元素之一,代表著學習。)《打開的書》因其對抽象概念的精彩注釋而變得尤其引人入勝,仿佛全人類的知識和智慧都被施了魔法一般,瞬間定格在其書頁中。
藝術家毛旭輝在文章《重要的不是結果》里寫到:陳長偉作為七十年代出生的藝術家,正是在這樣的氛圍里成長和從事創作。他在學院裡學習傳統雕塑,畢業後也一直在進行雕塑的創作,但他沒有完全安分於博大精深的雕塑領域,在畢業後的短短的兩三年中,他常常採用錄像、攝影、裝置和行為這些流行的方式去進行創作,在活動畫面、圖片裝置、行為現場裡與日常生活進行廣泛的接觸、碰撞、交流和對話,在各種方式的嘗試中,顯示了他感覺的敏捷、即興、甚至雜亂無序,它們表現出青春的感覺與活力以及青春與社會現實之間存在的諸種問題和煩惱,不知是青春的躁動還是社會的瘋狂,在他參與的所有這些作品裡都充滿著狂躁不安的氣息,圖像信息的大量使用、拼貼、並置、喧鬧而刺激。
與此相反,他的雕塑作品卻有著穩定的因素和某些突出的個人特點和統一的樣式,無論是那些他那一代的肖像和近作十二生肖的動物群像,都強調了脖子的長度,所謂的脖子變成了支架和台柱,這是一種典型的雕塑語言,它是一種傳統的方式,只不過他作了局部的誇張和強調,突出了雕塑的紀念性品質,使作品顯得穩定而莊重,大方而單純。

作品發表

封面封面

《55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現的聲音-中國獨立藝術展》(王林主編德國古橋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P360-361
《中國雕塑1949-2010》(楊劍平主編李曉峰執行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0年12月第一版P139P147P166P318-319P357
《雲南雕塑60年大展》(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雕塑系編雲南大學出版社)
2012年9月第1版P104-109
《“清晰的地平線”1978年以來的中國當代雕塑》(上、下何桂彥編著河北美術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P208-211
《雕塑》(中國雕塑雜誌社)2011年增刊P86-950
《創造力--2010上海世博法國館》2010年P63-70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案例—2009首屆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現場紀實》(王林主編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5月第1版P89
《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呂澎、朱朱、高千惠主編四川美術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P018-019
《世界的藝術•2010上海世博會世博軸雕塑長廊國際雕塑展》2010年P24-27
《世界藝術》2010年四月P32
《首屆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2009年9月P25-29
《漫天動海》2009年P16-17
《SculturaInternazionale2008》2008年P80-81
《第一接觸-台北、昆明、香港當代藝術聯展》2009年2月P096-097
《藝術當代》(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第5期(封面)P42-47
《藝術當代》(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第2期P80P93
《義大利國際雕塑展》2008年P80-81
《未來天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P14-15
《數像時代的繪畫與雕塑》2008.10P150-153
《藝術慈善中國》2008年P46-248
《人文藝術》(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七輯P137-150
《夢蝶上海當代藝術館文獻展Ⅱ》2008年P24-25
《靜觀-孫振華藝術批評文集》2008年9月第一版P136-139
《美術焦點》(美術焦點雜誌出版)2008年1月P172-173
《美術焦點》(美術焦點雜誌出版)2008年10月P130-135
《羅博報告》(羅博報告雜誌社出版)2008年第2期P206
《流速2008當代藝術家提名作品邀請展》2008年P66-69
《第四浪潮》(丁正耕著四川出版集團)2008年5月第1版P185
《第十二屆上海藝術博覽會青年藝術家推介展》2008年P072-073
《2008北京798藝術節》2008年04月P176
《“中國情境”當代藝術展》2008年04月P26-29
《KINESISKSAMTIDSKONST中國當代藝術的身份與轉換》2007年P14-15
《得意陳長偉雕塑作品》2007年11月
《藝術當代》(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第1期P106
《藝術當代》(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第3期P94
《藝術當代》(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第4期P120
《七零八落》2007年11月(無頁碼)
《藝術當代》(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第1期P106
《和而不同-中國當代雕塑提名展》(中國雕塑雜誌社出版)
2007年4月第一版P113
《雕塑與城市對話-2007上海國際雕塑年度展》(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7年3月第一版P9
《從西南出發-西南當代藝術展1985-2007》2007年3月嶺南美術出版社P73
《從西南出發-西南當代藝術批評文獻1985-2007》2007年3月嶺南美術出版社P229-232
《透視的景觀-第六屆深圳當代雕塑藝術展》2007年12月P048-053
《口傳與耳聞的四方-第三屆貴陽藝術雙年展》2007年(無頁碼)
《虛擬@愛》龔明光主編百家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P003-004
《延伸-陳長偉北京個展》2006年3月
《“共享之土”2006雲南當代藝術邀請展》P1-5
《雕塑百年》(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P162
《雕塑》(中國雕塑雜誌社)2006年第2期P4
《WorldSculptureNews》2006年2月(封2)
《OPEN9.》2006年P22-23P120
《“以物之名”2006海上山藝術中心提名作品邀請展》P72-73
《“人文.山水”中國惠州當代雕塑藝術展》P26-31P136
《北京青年周刊》2006年03月P26-27
《中國.昆明首屆國際雕塑節作品集》(雲南美術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一版P42-45
《“和而不同”中國西南當代雕塑邀請展》(四川美術出版社)
2006年11月第1版P80-83
《越界-中國先鋒藝術1979-2004》(魯虹著河北美術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P368
《娛樂至上》2005年9月(無頁碼)
《中國文化周》2005年(無頁碼)
《延伸-陳長偉上海個展》2005年12月
《藝術當代》(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第4期
《第一屆蒙彼利埃中國當代藝術雙年展》2005年P76-79
《藝術當代》(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年第3期P62P103
《2004年越南順化國際雕塑節》2004年5月P44-45
《藝術新視界-26位批評家談中國當代美術的走勢》(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一版P111P116
《時尚》(時尚雜誌社出版)2004年8月號P90
《上海春季藝術沙龍圖錄》2003年P110
《當代美術家》(當代美術家雜誌社出版)2004年第1期(封面)P30-31
《CONTRASTS激醒:中法藝術的碰撞與融合》2004年(無頁碼)
《美術家》(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年創刊號P48
《第二屆貴陽油畫雙年展觀念藝術特展》2003年P12-13
《藝術界》2002年5、6月雙月刊P100-101
《首屆雲南省美術家協會青年美術家提名展》2002年P23
《藝術家》(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叢集六期2001年P112-113
《藝術家》(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叢集五期2001年P130
《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雕塑作品集》(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1999年9月第1版P208

個展

陳長偉和作品陳長偉和作品

2005.12延伸-陳長偉個展對比窗藝廊衡山路41號上海
2006.03延伸-陳長偉個展對比窗藝廊798藝術區北京

群展

陳長偉在蒙彼利埃陳長偉在蒙彼利埃

201355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現的聲音-中國獨立藝術展威尼斯義大利

2011“清晰的地平線”1978年以來的中國當代雕塑寺上美術館北京

20102010年上海世博會世博軸雕塑長廊世博會中國館 上海
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國家會議中心

2009首屆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會展中心 重慶
動漫美學百相北京新加坡 印尼

2008“未來天空”—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今日美術館 北京
藝術慈善中國北京東京 香港
2008北京798藝術節“LOFT”戶外雕塑展 798藝術區 北京
數象時代的繪畫與雕塑——成都空港10號藝術機構開館展 成都
義大利國際雕塑展 都靈 義大利
“夢蝶”第二屆上海當代藝術館文獻展當代藝術館 上海

2007 “透視的景觀”國際雕塑展 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 深圳
延承•演繹•滲透——墨,單色的世界 東京 日本
七零八落陳綾蕙當代空間、OPEN實現藝術空間、蘇河藝術北京
“和而不同•中國當代雕塑提名展”炎黃藝術館北京
戲浪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上海
遠眺望東藝集上海
“雕塑與城市對話”2007上海國際雕塑年度展城市雕塑藝術中心上海
“從西南出發”西南當代藝術展1985-2007廣東美術館廣州
“動物狂歡節”中國青年藝術家邀請展四川大學美術館成都
“EXIT”-ANIMANG動漫美學巴黎“CRETEIL”藝術之家 法國
“口傳與耳聞的四方”第三屆貴陽藝術雙年展貴陽美術館 貴陽

2006 “共享之土”2006雲南當代藝術邀請展四方當代美術館 南京
“人文.山水”中國惠州當代雕塑藝術展 惠州 廣東
開放2006:第九屆國際雕塑及裝置藝術展威尼斯 義大利
“Fiction@Love”虛擬的愛當代藝術館 上海
“藝術遊戲”一次當代藝術的能動體驗何香凝美術館 深圳
“以物之名”後雕塑時代提名作品邀請展海上山藝術中心 上海
“出土未來”陳長偉趙光輝雕塑展漢雅軒 香港

2005蒙彼利埃中國當代藝術雙年展蒙彼利埃 法國
雕塑百年 城市雕塑藝術中心上海
2005中國昆明首屆國際雕塑節 大觀公園昆明
“激醒”中法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中國美術館北京

作品欣賞

陳長偉雕塑作品陳長偉雕塑作品
陳長偉雕塑作品陳長偉雕塑作品
陳長偉雕塑作品陳長偉雕塑作品
陳長偉雕塑作品陳長偉雕塑作品
陳長偉雕塑作品陳長偉雕塑作品
陳長偉雕塑作品陳長偉雕塑作品
陳長偉雕塑作品陳長偉雕塑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