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五,嘗閒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選自《後漢書·陳蕃傳》作者范曄。 少年時便有大志,師從於胡廣。被舉為孝廉,歷郎中、豫州別駕從事、議郎、樂安太守。因不應梁冀私情被降為修武縣令,任尚書。又因上疏得罪寵臣而外放豫章太守,任內為政嚴峻,使吏民敬畏。後遷尚書令、大鴻臚,因上疏救李雲被罷免。再拜議郎、光祿勛,與黃琬公平選舉,因而被誣告罷官。不久,被征為尚書僕射,轉太中大夫。延熹八年(165年),升太尉,任內多次諫諍時事,再免。靈帝即位,為太傅、錄尚書事,與大將軍竇武共同謀劃翦除宦官,事敗而死。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後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畫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後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其中《楊震暮夜卻金》已編入國小教材,《強項令》選入中學教材。

譯文

不掃一室,何以掃天下? 不掃一室,何以掃天下?

陳蕃字仲舉,是汝南平輿人。在祖河東擔任太守。陳蕃十五歲的時候,曾經悠閒地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孩子,你為什麼不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蕃說:“大丈夫處世,當以掃除天下為己任,怎么能局限於整理一間房呢?”薛勤知道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認為他與眾不同。

注釋

1、嘗:曾經。

2、處:居住。

3、庭宇:院子和屋檐下。

4、蕪穢:猶荒廢,形容田地未整治,雜草叢生。穢:多。

5、父友同郡:父親同城的朋友。 郡:古代行政區域。

6、候:拜訪。

7、謂:對......說。

8、孺子:長輩對晚輩的稱呼,“你,你們”的意思。文中指“小伙子”

9、處世:處理事務。

10、安事:怎么用得著打掃 安:怎么。事:本意為“侍奉,服侍”,此意為“清掃”。

11、清世志:使世道澄清的志向。清,形容詞作動詞用。志:志向。

12、甚:副詞,很,非常。

13、奇之:認為他與眾不同。奇,形容詞作意動用,以……為奇。

啟示

《後漢書》評價陳蕃,說他“以遁世為非義,故屢退而不去;以仁心為己任,故道遠而彌厲”,並且認為“漢世亂而不亡,百餘年閒,數公之力也”,陳蕃就算一位。

陳蕃15歲時就有志於“掃除天下”,可謂年少志高。他生活在東漢,那時朝政腐敗,朝廷長期被外戚、宦官竊據,官吏魚肉百姓。陳蕃要掃除的就是這些污垢。他官至太尉,多次反對宦官專權,被稱為“不畏強御”的人。後來他與人合謀誅殺宦官,結果計謀泄露,反而被害。

陳蕃的志向雖然未能實現,但他“掃除天下”的豪氣為後人所推崇。也有人在作文中從上述材料引出不同的觀點: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意思是一個房間也不肯打掃乾淨的人,怎能去掃除天下的惡人壞事?因為要成大事的人必須從小事做起,只有雄心壯志而無腳踏實地的行動,大志往往成為一句空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