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枝

陳澤枝,碩士,高級工程師,系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廢氣淨化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環境保護學會理事、福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陳澤枝,嘉園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嘉園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火炬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環保產業廢氣淨化委員會副主任單位、國家科技部“863”計畫項目實施企業、福建省環保產業骨幹企業和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是福建省最早獲得國家建設部頒發的環境工程(廢氣、廢水)專項設計“雙甲級”資質的環保企業,同時具有國家環保設施(廢氣、廢水)運營資質和福建省環境工程專項施工企業資質和安全許可資質。

個人履歷

陳澤枝,碩士,高級工程師,系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廢氣淨化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環境保護學會理事、福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陳澤枝思想覺悟高、工作認真、精通業務、開拓進取,在短短的十多年裡,把一家只有10多人、年產值幾十萬元的小企業,培育成一個擁有員工近300人、年產值超億元的中型企業—嘉園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成就及榮譽

陳澤枝,嘉園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嘉園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火炬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環保產業廢氣淨化委員會副主任單位、國家科技部“863”計畫項目實施企業、福建省環保產業骨幹企業和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是福建省最早獲得國家建設部頒發的環境工程(廢氣、廢水)專項設計“雙甲級”資質的環保企業,同時具有國家環保設施(廢氣、廢水)運營資質和福建省環境工程專項施工企業資質和安全許可資質。

嘉園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環保工程的諮詢、設計、施工、總承包、運營;環保材料和環保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環保軟體的研發、銷售。公司集聚了大批優秀的環保產業技術專業人才,環保技術裝備和環保專業技術水平在國內同行業中名列前茅。公司並十分重視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工作,每年用於研發項目的經費占總銷售收入的5%以上。公司自主研發的6項技術:JY系列廢氣淨化裝置、有機廢氣回收分離技術、乾濕法除漆霧技術、FEO電化水解塔、ubf厭氧反應器、改進型 SBR反應池等,均居國內行業先進水平,其中JY系列廢氣淨化裝置列入了國家火炬計畫、國家863計畫,福建省6.18成果轉化項目計畫;JYUFA垃圾滲濾液治理技術項目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計畫,並分別獲得國家、省、市三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支持。多年來,陳澤枝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積極推進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陳澤枝內抓管理、外拓市場,卓有成效。他一方面認真做好“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工作;另一方面抓住機遇,積極拓展業務,現已建立包括上海、天津、遼寧等省市數十個大中城市在內的強大市場網路,產品在全國各地工程中套用,贏得了一大批忠實客戶。2008年,企業實現總產值1.6億元,既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為社會提供了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社會效益同樣顯著。陳澤枝熱愛自己的專業,刻苦鑽研,不斷進取;他熱愛自己的公司,以企業的發展為己任,並把所學運用於實際,注重總結,撰寫了論文《垃圾滲濾液處理新工藝的研究與套用》、《鑄造烘芯爐惡臭氣體的治理技術》、《淺談有機廢氣處理技術在製鞋業中的套用》、《噴漆業有機廢氣處理技術及其套用》;主持研究開發出5項中國專利:有機廢氣淨化處理設備(ZL02284062.1)、氣體淨化吸附床(ZL02284060.5)、廢水淨化處理反應器(ZL02284061.3)、含漆霧有機廢氣淨化預處理設備(ZL2005200630712),氨吹脫吸收塔(ZL200620134482.0),形成公司的核心技術,提升了公司技術水平。陳澤枝深知環保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關鍵在技術進步。他兼任總工程師,提出了“緊盯高點,博採眾長,重點跨越、支撐發展”的技術創新戰略。同時身體力行,主持或參與了公司多項重大技術創新項目。本著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成果共享的原則,大力開展產學研聯合開發,已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等大專院校(所)進行合作,成果顯著。2008年,陳澤枝帶領公司研發小組與合作單位聯合開發的“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技術與套用示範”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畫,陳澤枝擔任子課題負責人。陳澤枝十分注重公司的戰略管理,做到重大事情由董事會集體研究決定,從不擅自作主;對管理層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同時督促管理層建立健全各項企業管理制度並帶頭遵守,起到了表率作用。陳澤枝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加強自身修養,用人格魅力去感染人、帶動人。依規治企,使公司管理實現了規範化、程式化、現代化,為公司做強做大打下了紮實基礎。陳澤枝注重以人為本,心繫員工,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想員工所想,完善了公司保險體系,為員工解除了後顧之憂;二是支持工會組織開展多種文體活動,每逢節日,陳澤枝都到場與員工一起參加聯歡活動,活躍了員工業餘文化生活,在活動中增進了友誼,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陳澤枝認為企業終極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因而在積極引進外部優秀人才的同時十分注重內部人才的培育,保持了公司的人才優勢。陳澤枝從不滿足已經取得的成績,不斷設定新的目標,在追求目標中不斷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