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年街

陳旭年街

陳旭年街是一條古老的商業街,兩旁是古舊的雙層店屋。矗立於街頭的是華僑銀行,殿於街後的是回教銀行的大廈。整妝後的陳旭年街道路已被收窄,兩旁鋪設了行人道。在傍晚5點至清晨3點之間禁止通車。

基本簡介

馬來按摩師開朗友善
這裡除了賣服飾、玩具、光碟等大眾商品外,還有一些手工藝品,也賣傳統的Kachangputih,吸引人群的是馬來青年當街表演馬來民族的竹製打擊樂。街尾是經營開放式的按摩服務,一名馬來人躺在懶人椅上,由一名馬來按摩師替他按摩腳,另一個人則眯著眼端坐著,正在享受頭部按摩。系在樹幹上的牌子寫著“30分鐘15零吉”。兩名馬來按摩師開朗友善,一面工作一面說笑,還引我們替他們照相。
夜市於情人節當天晚上正式啟用,目前尚未成大氣候。從新加坡前來,只要乘搭170號巴士,在新山關口下車,循華僑銀行屋頂上那紅燦燦的銀行招牌的方向走,就會走入一條星光大道——陳旭年街。
陳旭年當年被封為“華僑僑長”
誰是陳旭年?路口就有一個鐵花架的告示牌,以簡單的馬來文和英文介紹這名百多年前的風雲人物,還附有小肖像。陳旭年蓄著白鬍子,顏面寬闊,濃眉大眼,有一種豪氣乾雲的氣勢。
陳旭年,原籍潮州,生於1827年(道光7年)卒於1902年(光緒28年)。於1844年被當“豬仔”賣到彭亨州開礦。脫離豬仔生涯後,他在新加坡沿街叫賣布匹,並廣結人緣。
他與在新加坡的貴族天猛公阿武峇卡有八拜之交,因此當掌握柔佛州實權的阿武峇卡的父親要開拓柔佛州,推行“港主制”,並鼓勵華人遷入柔州拓荒時,陳旭年就順勢進入了柔佛州,成了港主之一,是擁有多條港的最大港主。港主同時擁有經濟與司法權,可以鑄錢、印鈔票、採礦、伐樹、買賣菸酒,甚至開設賭場,審押居民等。港主制度於1917年取消,歷時約80年。

命名情況

新山在1855年開埠後,陳旭年在紗玉河西岸開闢市場,後來這條街理所當然地被命名為陳旭年街。1870年陳旭年受當時已是柔佛大君的阿武峇卡封為“華僑僑長”,並授予資政銜,是當時華人的最高榮譽。1885年,他在新加坡介於克里門梭律與檳榔路之間建了一間當年號稱“四大厝”之一的“資政第”,這所古色古香的中國式建築後來一度成為救世軍總部,1974年被新加坡政府列為受保護的古蹟,現為國際商科學院。總的來說,陳旭年是開拓柔佛州的大功臣之一。走一走陳旭年街,引我們與隔年代的先驅進行一場隔空的交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