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博士陳文權
一個外國人,在日本從零開始,獲得4個博士學位,聽起來讓人難以置信,但來自印尼的華裔學者陳文權教授卻使不可能成為了可能。如果說這是一個奇蹟,那是自我發現、自我覺醒、自我證明的奇蹟。
人生經歷
初到日本
1974年,陳文權24歲時作為私費留學生來到日本。
推出著作
新年剛過,日本三笠書房推出了陳文權對日本教育現狀提出當頭棒喝的最新著作《Why Do“Failures” Succeed?》,獲得了很大反響。在書中,陳文權不僅提出了“讓所謂的失敗者走向成功”這個極富意義的時代命題,更給出了以“感動心靈”、“點燃激情”、“發現自我”為主要內涵的具體教育方法,引起社會反思。
他發現,日本學生讀高中3年,為了考進大學,拚命學習,拚命充電,但許多人進了大學以後非但不充電,反而成了遊手好閒的廢人,最後淪為Freeter和Neet一族,成為社會邊緣人。陳文權指出,錯不僅在學生,更在於老師,是大學教授們沒有用心去點燃學生的激情,沒有讓他們找到心底的紅線。大學4年從18-22歲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可塑與發展階段,也是改變人生的最短距離。其間,學生不僅培養起思考能力、分辨能力、反駁能力、解決能力,他們更需要找到挑戰的對象,找回征服的感覺。這一切都是教育的重要課題,但目前的日本社會和高等教育,缺乏人格的昭示和心靈的感動。陳文權以自己的經歷和熱情,給予學生們發現自我和實現自我的信心,從而形成了獨特的人才教育法。有不少學生及新聞媒體等稱之為“Soetanto效果”。
學會忍耐
陳文權於1951年出生於印尼,祖籍中國福建省。陳文權早年幫家人做電子生意,收穫不薄。但為了學習最先進的電子工學,陳文權於1974年來到日本私費留學。當時,日本的外國留學生為數極少,陳文權為進大學四處碰壁。1976年,他考入東京農工大學電子工學部,發奮學習。大學三年級時,在印尼的家族生意遭排華暴徒縱火,燃燒3天,付之灰燼。陳文權相信,縱使碰壁,人生也不會一片漆黑,總有轉機。剛入學時,他在課堂上聽不懂日語授課,心裡很苦惱。不過他認為小孩子不懂語言也會聽說,自己一定能行。他把聽不懂的痛苦作為一種鍛鍊——課堂上學習的是知識,而心靈的鍛鍊,比如忍耐力、順應性等,只有靠自己。就這樣堅持下去,陳文權在大學三年級時突然靈魂開竅,所有的課程都聽懂了。大學4年,別人拿132個學分,他拿了220個學分,其努力程度,有目共睹。
挑戰自我
為了學習電子工學,陳文權於1982年考入東京工業大學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跟隨擔任日本超音波醫學會會長的導師進入這一全新領域。1983年,他所在研究室就獲得文部省撥款1500萬日元研究經費,購入了最先進的超音波診斷儀器。1985年,陳文權憑“超音波定量診斷法”取得了第一個博士學位。但寄出50封以上求職信,卻沒有收到一封回折,真所謂“石沉大海”。為此陳文權於1985年進入與東工大有10年合作項目的東北大學醫學分部。他在讀3年發表56篇論文,取得了十幾個發明專利,並於1988年獲得第二個醫學博士學位。但當時的日本,外國人就職相當困難,更別想做日本人的老師,即使有工作也不過是教授印尼語,陳文權不屑於此。陳文權的留學之路,一次一次遭遇各種障礙,但他總是在逆境中爭取主動,挑戰自我。
豐厚成果
儘管有兩個博士在握,但日本社會依然沒有為陳文權提供更多的機會。為此,他於1988年赴美國闖天下,先後擔任美國Drexel大學醫學工程系助教授、美國Thomas Jefferson大學醫學部助教授,並獲得了美國保健局(NIH)批撥的相當於1億5000萬日元的研究經費。在美期間,陳文權研究成果豐厚,受到專業承認。2-3年後,他之後被提為準教授。
1993年,42歲的陳文權應聘回日本,在桐蔭橫濱大學擔任教授。他在桐蔭建立了日本最新的醫學工程部,並主持建成了耗資約20億日元的研究中心。他拚命教學,拚命研究,拚命工作,終於在1999年病倒,不得不進入休養階段。為了給自己找回信心,證明自己還行,陳文權在病中又挑戰第三個博士學位,並於2001年3月以第一名的成績,在東京理科大學拿下了藥學論文博士學位。陳文權說,自己是在挑戰中找回了原來的人生感覺。此後,陳文權又馬不停蹄,於2003年6月在早稻田大學取得了第四個教育心理學的論文博士學位。當年9月,被提任為早稻田大學教授。其實從1996年開始,陳文權就從自己的留學經歷和教學經驗出發,發表了有關人才教育的演講,內容涉及“人材教育.激勵感動教育法”、“如何在逆境中掙取機遇”、“心靈活性化”、“心靈平衡”、“心靈成長”等等。他的聽眾有公司老闆、企業主管、學生家長、國會議員等,無不反應強烈。陳文權由此又傾心於新的教育心理學領域,希望能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激活他們的思想和觀念,讓“失敗者”也能走向成功。
1999年4月,總務省對外專業雜誌《PACIFIC Friend-A Window on Japan》發表了《陳文權教授的挑戰——引導學生實現他最大的潛能》;2000年11月,日本的《人才教育》雜誌(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又把陳文權作為封面人物予以重點介紹。2004年9月,日經新問的“領侵犯”欄目刊出了陳文權專訪,引起大反響。此外,陳文權還出任日本“21世紀經濟產業政策Vision”唯一的外國人委員,並以“21世紀的產業、人才、教育”為題,向政府提出建言。
致力風氣教育
迄今,陳文權一直致力於對當今日本的社會風氣和教育制度提出反論,並嘗試建立獨特而有效的人才培養和心靈激勵機制。陳文權認為,作為日本社會物質豐富時代的代價,年輕一代正在喪失心靈豐富和挑戰精神。陳文權以自己為例,一個外國人26歲才進大學一年級,比日本同齡人晚了8年才出發,但我照樣能行;一個印尼華人遭遇到許多日本人無法感知的障礙和宿命,但我照樣能行——這些經歷對青年學生非常有刺激作用。陳文權說:“現在的社會風氣是只要有錢什麼都行,但歷史上哪有一個有錢人可以留名?我的理想是給予、給予、再給予。個人成功了,必須回饋社會,即使像我這樣九死一生,在生命邊緣掙扎過來的人,也要回饋社會。比爾·蓋茨現在是世界第一的慈善捐助人,這才取得心靈平衡。”
2005年,陳文權及其人才理論進入中國。7月,他在大連的三洋中國總公司發表演講;11月,他又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發表演講,都引起了極大轟動。近年中國高等教育也開始出現相似於日本的頭痛的社會問題,大學生們迷失了方向,處於萎靡狀態。陳文權要把他的人生經驗感悟、人才培養理論,還有感動心靈的方法,傳播到中國去。在日本,他被媒體稱為“熱血先生”,受到大批學生和家長的追捧。早稻田大學教授木下俊彥在對陳文權最新著作的評論中說:“我預感到這可能成為解決當今社會問題的座右銘一樣的書,就像過去許多日本人從野口英世和宮澤賢治的書中獲得過勇氣那樣。”華裔教授陳文權對日本社會的啟發,將長時期發揮別人難以替代的作用。
校長陳文權
陳文權 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任廣東省豐順縣豐順中學校長,中學政治高級教師。1993年當選為中共豐順縣委委員,是梅州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豐順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