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賢

陳希賢

陳希賢 - 清光緒時期政治人物.

基本信息

簡歷

陳希賢 字樂山、明揚,號吉士。清光緒時期官員, 官至“欽加二品銜賞戴花翎奏署吉林西路兵備道”

經歷

生於福建省福州府閩縣陳氏家族, 家族顯赫。從明朝至清末,陳氏家族出了21名進士,108名舉人,多數人後來成為朝廷重臣。而其中以陳希賢叔輩的陳寶琛最為顯赫, 官至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內閣弼德顧大臣,並為毓慶宮皇帝授讀。 而太曾祖父陳若霖為刑部尚書。

1892年(光緒十八年),陳希賢參加壬辰科殿試,登進士二甲第29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光緒二十年)四月,出任浙江金華府金華縣知縣。 1899年陳希賢聘林紓掌教杭州東城講舍。陳希賢亦與文人雅士交往甚密, 嗜收藏, 精鑑賞。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月),為應對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我國東北的勢力擴張, 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和吉林巡撫朱家寶上奏《東督徐世昌等奏吉省請設司道各缺折》),一個月後原折齎回,朱批“著照所請”。西路道於十二月十八日設立,作為首任道員,陳希賢被加封二品銜賞戴花翎並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秋到任。官印為“吉林西路兵備道之關防”。吉林西路兵備道,主理長春、新城(今扶餘)兩府的行政,兼管長春的關稅、開埠和交涉事務,道署暫設在長春城內。之後主持開埠事務的陳希賢,力圖加快商埠地的建設,以牽制日本滿鐵附屬地擴展,也正因此被迫於1909年離任,加之經費困難願望未能實現。

革命黨人蔣大同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閏二月十三日創辦《長春日報》。,起初,西路道以辦報人“似與簡章不甚相符,且股本未曾籌足,隨時招股流弊無窮”為由,讓長春府查照明情況,再上報核辦。一個多月後,道台陳希賢在長春府上報的檔案上批示:“查明該報館尚無流弊,自應準其試辦”。

民國初期陳希賢出任湖北內務司司長、實業司司長。

後記

今浙江杭州西湖棲霞嶺紫雲洞口牛皋墓北側碑上有陳希賢撰寫的《重修宋輔文侯牛公墓記》碑刻,記載牛皋抗金功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