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協五

陳協五,男,(1876—1944·5),名祖虞,廣西容縣底鎮冠堂村人。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舉人。擁護孫中山開辦新學的主張,1904年在梧州創辦國民學堂,並任校長,後任國民日報主編。1908年東渡日本,就讀於早稻田大學。這期間,參加了孫中山同盟會。1911年畢業回國,任南京臨時國會議員。1912年在桂林籌辦廣西大學堂,任預科主任。1914年,任廣西督軍署高級顧問,積極參與倒袁護法運動。1915年主持抵制日貨,宣傳孫中山發表的“討袁宣言”。1917年參加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護法軍政府大元帥。1918年回容縣,在鄉間主張破除迷信,第一個在冠堂山心廟搗毀菩薩,興辦強立國小。1919年任廣西天河縣知事。1920年11月任廣州元帥府議員。1921年在廣西藤縣勸學所任教。1922年至1924年在廣州工作,接觸國際共產主義者,閱讀馬列主義書刊。1944年在容城病逝。

主要成就

1925年至1927年先後任廣西省黨部第一屆執行委員會委員、廣西省黨部農民部部長、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廣西省政府顧問,在梧州創辦並出版了《廣西農工日報》。1927年4月12日後,陳協五遭到廣西省當局通緝,回到容縣冠堂,仍秘密進行革命工作,組織、培訓了進步青年5人,其中他的長子陳孟武於1928年在參加農民運動中犧牲。1929年至1934年間, 獻出500元白銀,在冠堂開辦農業中學,自任國文、歷史教員,培養了學員40人。在白屋辦補習班,參加學習的有100多人。1935、1936年,陳協五在容城設立國文專修館。1938年,在都嶠中學任教,組織讀書會。陳協五在都中任教期間,與黃未若等人合編教材《社會主義科學基礎知識》,創作了《都嶠校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