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謙

陳光謙,出生於1944年1月,畢業於金陵大學。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44年1月,陳光謙在金陵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後,被安排到南京的中央農業實驗所任技士,從事農業統計工作。1947年,陳光謙經留學考試合格,赴美國維吉尼亞工學院(即州立大學農業和生命科學院)攻讀農業經濟學和農業工程學,1949年12月畢業,獲碩士學位。在美國留學期間,陳光謙參加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直接領導的以華羅庚(著名數學家,建國後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為理事長的公開外國組織__留美科學工作者協會。

主要經歷

新中國建立後,1950年初,陳光謙與華羅庚及40多名留美同學一道乘美國商船“克里夫蘭號”,衝破美國和英國當局的層層阻撓,跨太平洋,經香港,回到北京。他經組織安排到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8個月畢業後,被分配到政務院財經委員會計畫局統計處工作。1952年6月,他被調到國家農業部工作,後又調到西南農林部工作,為西南三省培訓了百多名農業統計幹部。1953年,陳光謙調到國家林業部雲南墾殖局工作,參加了中蘇專家橡膠考察團深入雲南西雙版納等地考察。1954年,西南局撤銷,陳光謙調到四川省農業廳任農乾班教研組長,為四川省各專縣培訓了大量的農技站、農業社財會輔導員,建立起一套財會制度。1956年,他調到四川省農科所農經系工作,擔任農技師,系主任等職務。1958年,陳光謙調到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作。1960年,他參加了四川省野生植物的普查。1963年,他帶領百多名四川農學院土化系畢業生在成都平原進行耕作制分區、分型調查,以及基本農田建設、低產田土的分布及改良途徑的研究。1970年,他參加四川省西昌地區薯蕷藥源植物的普查及引種栽培試驗。1975年起,他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圖書情報研究室副主任兼生物能源(沼氣)研究室副組長,農村能源研究組長,副研究員,微生物碩士研究生導師。他擔任了成都生物研究所主辦的《成生科技》、《國外生物科學》、《沼氣》等刊物的主編,併兼任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成都分院情報文獻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四川省情報學會理事、四川省環保局職稱評審委員會顧問等職務。1979年12月,陳光謙參加中國科學院能源代表團出席了聯合國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的長期能源會議,在會上介紹了中國農村沼氣建設和研究發展概況,發表的兩篇論文收入會議論文集。1978年,他參加了薯蕷綜合利用研究課題,籌建中試車間,試製成功新藥“穿龍冠心靈”(出口名稱為川生冠心靈),是年獲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獎,1983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1982年9月,陳光謙應歐洲共同體邀請出席了在西柏林召開的第二屆生物質能國際學術會議,被聘為該會議學術委員會委員,發表的論文被收入會議論文集。1985年7月,陳光謙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年,他經組織批准退休,又被原單位返聘繼續承擔一些科研任務。他除參加了西昌乾熱河谷寧南縣能示範縣建立的可行性調查外,主要承擔了四川省科學委員會和成都市科學委員會安排的主編《四川省志·科技志·新興技術篇·生物技術章》、《成都市科技志·生物工程章》的任務。他歷經近10年提前完成了編纂任務,榮獲中國科技學會頒發的榮譽證書。1990年,經四川省退休離休科技工作者協會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審定,陳光謙晉升為情報編譯專業研究員,榮獲高級職稱證書。他還被國家人事部老幹部司列入“早期歸國專家”行列,享受國家的津貼。2003年10月,陳光謙作為正式代表赴北京出席了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中國國情研究會教育培訓中心聯合主辦的“與時俱進共創輝煌成就——海內外百業傑出人才國慶座談會暨國慶慶典”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