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

陝西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秦嶺中段,距離西安市僅25公里。公園面積1074.85平方公里,公園具有獨特的地質遺蹟和終南山水文化。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將分為翠華山山崩地貌與佛教文化園區、南太白第四紀冰川園區、冰晶頂構造混合岩園區、玉山花崗岩峰嶺地貌園區、驪山地壘構造園區五大核心園區。2006年12月,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申報資料,在2009年8月29日的第三屆國際地質公園發展研討會上揭曉,秦嶺終於成功晉級。

基本信息

簡介

秦嶺世界地質公園秦嶺世界地質公園

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位於秦嶺中段,距離西安僅25公里。公園面積1074.85平方公里,公園具有獨特的地質遺蹟和終南山水文化,堪稱西安人的“後花園”。
根據總體布局規劃,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將分為翠華山山崩地貌與佛教文化園區、南太白第四紀冰川園區、冰晶頂構造混合岩園區、玉山花崗岩峰嶺地貌園區、驪山地壘構造園區五大核心園區。2009年8月23日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大考成功晉級,是西安市第二次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經過5年的申報努力,秦嶺終於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員。
早在2004年,翠華山景區就曾申請世界地質公園,因為它具有獨特的山崩地質資源,有“中國山崩奇觀”、“中國地質地貌博物館”之稱。但評選時,翠華山卻因總面積只有32平方公里,範圍小、知名度不大等原因,與世界地質公園失之交臂。
從2006年8月起,西安市開始以“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為名申報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3月,通過國家“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評審。2008年7月,秦嶺終南山地址公園迎來國土資源部專家組的考評。
2006年12月,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申報資料,並在2009年的6月28日,迎來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的3天的實地考察。此次考察的結果,在2009年8月29日的第三屆國際地質公園發展研討會上揭曉,秦嶺終於成功晉級

申報前因

秦嶺大熊貓秦嶺大熊貓

整合申報緣於一次失敗

2004年,翠華山曾申請世界地質公園,但可惜落敗。其落敗原因在於它範圍小、規模小、知名度不大,當時位列該批申報的全國第九,而前八名全部通過。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教授張國(張國部落格,張國新聞,張國說吧)偉當時就認為秦嶺北坡現有植物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文化遺產等,以不同名稱和目的進行規劃建設,不能形成整體力量與效益。他建議應當把秦嶺北坡從臨潼驪山與王順山、湯峪、翠華山、終南山、太白山整合到一起聯合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兩年後,2006年12月,西安市政府最終確定以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的名義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包括以秦嶺造山帶地質遺蹟、第四紀地質遺蹟、地貌遺蹟和古人類遺蹟為特色,由翠華山山崩地貌園區、驪山裂谷地壘構造園區、冰晶頂韌性剪下帶與構造混合岩化園區、玉山島弧型花崗岩峰嶺地貌園區、南太白板塊碰撞縫合帶與第四紀冰川園區等五個各具特色主題又互相聯繫又各具特色主題的園區和黑河、灃峪兩條科學考察路線組成。面積達1074.48平方公里。

申報歷程

秦嶺美景秦嶺美景

2006年12月西安市政府確定以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的名義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1月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申報資料通過省國土資源廳初審
2007年3月通過國家“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評審
2008年7月通過國土資源部專家組實地考評
2008年10月通過第五屆世界地質公園推薦評審會
2008年12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申報資料
2009年6月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考察評審團評審
2009年8月2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
2009年8月23日,在山東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地質公園發展研討會上,陝西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新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從而成為中國西北地區首個世界地質公園。
秦嶺地質公園一起入選的,還有內蒙古阿拉善沙漠地質公園。至此,中國已有22處世界地質公園,是世界地質公園最多的國家。

景區建設

五大核心園區
獨步天下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秦嶺中段,距離西安市僅25公里。公園面積1074.85平方公里,公園具有獨特的地質遺蹟和終南山水文化,堪稱西安人的“後花園”。
根據總體布局規劃,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將分為翠華山山崩地貌與佛教文化園區、南太白第四紀冰川園區、冰晶頂構造混合岩園區、玉山花崗岩峰嶺地貌園區、驪山地壘構造園區五大核心園區。

翠華山園區:中華唯一山崩奇觀

翠華山山崩景色翠華山山崩景色

翠華山山崩地貌與佛教文化園區是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的主導園區。在其中之一的翠華山山崩景區,不僅可以看到世界少見、中華唯一的山崩奇觀、還有風光綺麗的堰塞湖和隋代佛塔的神韻與風采,兼可宗教朝覲、信眾進香。而在南五台景區,最大的特色,莫過於其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南太白園區:秦嶺國寶藏身其中

南太白第四紀冰川園區分為南太白古冰川景區和樓觀景區。在南太白古冰川景區,以觀賞優雅的河流景觀、冰川遺蹟、秦嶺五國寶(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褐馬雞)等為主要特色。而在樓觀景區,還可觀賞到2500年前道教起源以及道教信眾朝覲,是地質遺蹟、地質景觀眾多,範圍最大的道教聖地核心景區。

冰晶頂園區:太平觀瀑、朱雀賞樹

冰晶頂構造混合岩園區是融地質景觀、流瀑景觀和生態景觀為一體的核心景區。它以構造混合岩地貌為主題,以秦嶺中央造山帶靜腦峪為樞紐,以著名地質遺蹟古冰川地質遺蹟展示為主體,大家還可以在太平觀瀑、朱雀賞樹,這也是這個園區的主要特色。

玉山園區:藍田日暖玉生煙

玉山花崗岩峰嶺地貌園區,這裡包括公王嶺藍田玉山園區、輞川白雲石大理岩溶洞景區和王順山花崗岩峰嶺地貌景區。藍田玉山園區以著名的藍田猿人化石著稱於世,也是具有3000年開採歷史的藍田玉石的產地。王順山景區有花崗岩山峰景觀、峽谷景觀、瀑布水景等;輞川景區內以著名的輞川唐代人文遺址(王維別業)和世界唯一的水陸庵唐代壁塑聞名於世。

驪山園區:滄桑經歷見證人文變遷

驪山地壘構造園區,以斷塊地貌為主,兼有驪山山前大斷裂和黃土台塬隱狀斷層地貌等地質景觀,分為古近紀斷層剖面景區和驪山山前斷裂景區。景區緊鄰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的兵馬俑和著名遊覽勝地華清池女媧鍊石補天處、烽火戲諸侯發生地、唐玄宗楊貴妃的悽美愛情,這些都是驪山的滄桑經歷,也見證了中華民族坎坷前進的歷史。

建設階段

秦嶺景色秦嶺景色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後,將分三階段建設,建成後每年可接待遊客1495.2萬人次。
根據《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總體規劃》,公園將分三個階段建設。近期(2006~2010),園區內部實現相互連通,公園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設國內一流的地質公園,進入世界地質公園網路。中期(2011~2015),翠華山山崩地貌與佛教文化園區、南太白第四紀冰川園區、冰晶頂構造混合岩園區、玉山花崗岩峰嶺地貌園區和驪山地壘構造園區實現相互連通,公園內外環境得到改善,服務接待能力不斷上升,成為世界知名的地質公園。遠期(2016~2020),公園內部各項設施齊全,環境保護措施得力,社會、經濟、環境效益顯著,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地質公園。
由於該地質公園園區散布、景觀內容豐富、遊客住宿點分散,總體上能適應眾多遊人量,通過專業方法測算,公園的環境容量為1495.2萬人次。據了解,根據預測的遊客規模和遊客人均綜合消費水平為依據,預測公園的收入至2010年可達到9.3132億元人民幣,2020年可達到61.2102億元人民幣。

分級保護

驪山景區驪山景區

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地質構造遺蹟豐富多樣,為保護景觀資源的稀有性、典型性,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後,將分四個級別設定保護區,其中特級保護區遊客不得進入。
在地質公園裡,地質遺蹟、生物資源、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是保護重點。保護區分為特級、一級、二級和三級四個層次,採用點、線、面保護網路體系。
其中特級保護區包括:天池崩積體西側的斷崖壁及附近區域、大坪山崩地貌特殊保護區、太白山主峰區、黑河主河道、九天瀑布地貌景觀保護區等,該區域限制遊客進入,不得搞任何建築設施,科考和勘察人員未經公園管理部門許可,不得擅自在保護區敲擊岩石和采點取樣。
一級保護區里,除了必要的標示牌外,不允許另建其他任何地面建築物和基礎設施物,一次性允許極少量遊客進入等。二級保護區不得開山採石,挖土取沙,區內原居民,原則上搬遷出保護區範圍等;三級保護區,遊客以滿足最大容量為限度,建立項目審批制度等。

旅遊路線

優美景色優美景色

11條特色線路,帶你玩轉秦嶺。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因其特殊的地質地理位置,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地質、地貌景觀。記者昨日獲悉,秦嶺劃分了七條展現特色的科考路線和四條旅遊路線,供科考人員和普通遊客一探幽秘。
七條科考路線:研究地質遺蹟、人文尋祖樣樣具備
山崩奇蹟科考線路在公園山崩景區內,分為兩條次級線路。第一條山門口、天池、甘湫池、終南之巔的路線,集公園精華所在,極力向科考、科普人員展現世界排名第三的山崩地質遺蹟景觀,是研究山崩地質作用及崩積體的絕佳場所。另一條從太乙峪正岔、石秀谷瀑布到終南之巔的線路,既包含有高聳的斷崖,也有一瀉千里的飛瀑。
構造地質靈魂之路是第三條科考線路,從黑河水庫大壩、黑龍潭等至太白山腳下。這是一條系統展示秦嶺造山帶複雜地質構造作用,可與主打線路媲美。同時,絕險之路從朱雀構造花崗岩景區管理處至靜腦峪,地勢陡峭、山路險峻。強烈地質構造之路從太平構造混合岩景區管理處、石海到月宮潭、停車場,不僅展示了混合花崗岩各種形態之美,集中體現了秦嶺構造運動的強烈程度。此外還有從驪山、藍田到輞川的尋祖之路,以及從管理處、觀景台到飲翠亭的花崗岩節理之路。
四條旅遊路線: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互相輝映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旅遊線路共有四條,分別是東南線、中線、西線和東線,供遊客觀光遊覽。
其中東南線從終南山景區、翠華山山崩景區到水陸庵、黃巢堡,這條線路鄰近西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
中線從灃峪、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柞水溶洞。這條線路是陝西秦嶺東段高山風光覽勝和避暑度假的理想路線。
西線從祥峪、高冠瀑布、太平構造混合岩景區到太白山和紅河谷,這條旅遊線路以科考型旅遊為主,適合於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從事科學考察遊覽,是自然科學的科普殿堂。
東線從驪山園區到華山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古今馳名的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

發展前景

優美景色晨練

旅遊年收入將超40億
“秦嶺申報成功,將開啟陝西旅遊業發展的一個新時代。”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博士生導師文啟湘在得知秦嶺最終入圍世界地質公園後感到很興奮,他表示,這將極大促進陝西的旅遊業發展。
根據外省的成功運作經驗,河南焦作雲台山在2000年門票收入僅為400萬元左右,而獲批世界地質公園第一年,門票就達到2.22億元,旅遊綜合收入47.75億元,占該市GDP的8.4%。如今,河南已有四個世界地質公園,2006年旅遊綜合收入就達約200億元。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國138家國家地質公園,直接解決就業人數達7.5萬人,間接解決47萬人就業,公園遊客累計達到11億人次,門票累計收入70多億元,而這種“地質公園效應”呈進一步擴大態勢。文啟湘表示,秦嶺成為世界地質公園,將成為一個世界上少有的景觀帶,並和正在建設中的關中城市群相匹配,形成陝西一道綠色的經濟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團來西安考察時,西安市副市長楊廣信曾代表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承諾,西安市將進一步促進旅遊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把60%的公益性就業崗位提供給當地農民。
獨特的地質遺蹟、珍稀的動植物、燦爛的宗教文化,秦嶺終南山將這些令人自豪的景觀資源融為一體。據悉,申報成功後的秦嶺,將大大拉動我省及我市的經濟成長。預計2020年,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年旅遊收入就將達到42億到61億元之間。
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將依託現有的國內、國際旅遊市場,發展豐富的旅遊產品。這些產品將分為東線、東南線、中線、西線,主打基於山崩遺蹟、冰川遺蹟、花崗岩峰嶺地貌、宗教及歷史文化等資源的大眾科普與生態旅遊,並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服務遊客的商業網點。
秦嶺將拉動西安和陝西的經濟成長。預計,2010年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遊客規模將達到350.44萬人次,2020年達到1020.17萬人次。
遊客的增多不僅直接增加了當地居民的收入,也會對陝西省、西安市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尤其對第三產業的發展將具有顯著推動作用。

連結

中國已有22個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河南雲台山、雲南石林、廣東丹霞山、湖南張家界砂岩峰林、黑龍江五大連池、河南嵩山、浙江雁盪山、福建泰寧、內蒙古克什克騰、四川興文石海、山東泰山、河南王屋山—黛眉山、雷瓊、北京房山、黑龍江鏡泊湖、河南伏牛山、江西龍虎山、四川自貢、陝西秦嶺終南山、內蒙古阿拉善沙漠。
世界地質公園是指地球演變過程中留下的,能反映地球演化過程中重要歷史進程的地質遺蹟,具有較好的生態環境、觀賞價值和人文遺產的特定區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