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魯斯寶庫

阿特魯斯寶庫屬於建築、石刻,公元前1300-前1250年,原屬於希臘·邁錫尼。

【名稱】阿特魯斯寶庫
【類別】建築石刻
【年代】公元前1300-前1250年
【原屬】希臘·邁錫尼
【簡介】
克里特島與邁錫尼的居民,究竟屬於何種人種,歷史學界一直爭論不休。邁錫尼的居民大概是亞該亞人,他們曾受別的部落的排擠,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遷居到巴爾幹半島的南部。土著居民可能是卡里亞人或伯拉斯革人,其中一部分則與外來者合流。所以邁錫尼的文化應該說是多人種合流的文化。在邁錫尼,建築占據著領導地位。
這些建築大都分布在高地,這和不設防的克里特宮殿不同,在梯倫、邁錫尼的宮殿都有鞏固的防禦工事。在敵人侵略時,所有近郊居民可以受到宮殿城牆的保護,宮殿建築群的結構,與克里特的宮殿有若干共同性,那就是不對稱,帶有透光孔等。這裡要欣賞的是保存至今的一座有穹頂的陵墓,它建於公元前14世紀,這座墓是謝里曼在邁錫尼發掘出來的,考古學家給它起名為阿特魯斯寶庫。
阿特魯斯是特洛伊戰爭中的英雄,亞該亞人的領袖和國王阿伽門農的父親。在公元前15世紀後半葉,邁錫尼的王陵開始從豎井式改為圓頂式(又稱蜂巢式)。到公元前13世紀,其建築達到了頂峰。而且改用石塊砌造了。那些從北方來的後來成為希臘古典社會創造者的希臘人,最初發現這種王陵時,以為是傳說中的獨眼巨人庫克羅普斯所建造的(因神話里曾這樣提到)。這座阿特魯斯寶庫的入口上的三角小窗使他們聯想到巨人的那隻獨眼。後來從裡面發現許多金銀珠寶,希臘人就稱它為寶庫。考古學家們用邁錫尼一位古代國王的名字稱呼它,是為了與時代相吻合。
這座墓高13.2米,直徑為14.5米,穹頂是用集中堆砌的34塊圓石構成的,墓長45米,走廊的長度為36米,墓穴的隧道寬6米。陵墓的入口是用整齊的方石塊建成的,略略向上收縮的門洞,蓋上一塊龐大的石板,這塊石板約重120噸。在石板上繼續堆砌,築成三角形的窟窿,以減輕牆垣在橫石樑上的分量。這在我們欣賞邁錫尼衛城上的所謂獅子門浮雕時,可以看到同樣的結構。
邁錫尼的墓葬樣式與埃及很接近。據歷史學家們推測,約在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580年間,埃及人曾遭受過海上民族海克蒙斯人的侵略與奴役,邁錫尼人可能參與此事件,所以得到了大量的黃金,吸收了埃及的風俗。而擔任輸送邁錫尼人的航海任務的,卻是克里特人。可見,埃及、克里特和邁錫尼之間的文明彼此早有了往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