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邊遠偏僻、高寒缺氧,使得保護區內保留了我國特有和珍稀的野生動物。由於保護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IUCN(世界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WWF(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聯合考察後在報告序言中稱,這裡事故“世界上少有的生物地理省之一,是不可多得的高原物種基因庫”。保護區在1983年建立的當年,即被收錄到《大英百科全書》名錄中。並被我國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優先保護名錄。

基本信息

簡介

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於1983年5月16日成立。屬新疆自治區環保局下屬的副縣級事業單位,設副處長1名,下設辦公室、業務科和管理科,人員編制25人。1996年4月管理處根據管理需要升格為正縣級事業單位,設處長1名,副處長1名,下設機構和人員編制不變。1999年7月管理處移交其所在地巴州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級別、人員編制不變,同時成立了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為今後規範管理和高效率的保護奠定了基礎。

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位於阿爾金山南部,東崑崙山北部,西起若羌和且末兩縣分界線,東至新疆青海兩省區交界處,北到阿爾金山南部的祁曼塔格山,南為新疆與西藏分界的東崑崙山脈,東西長360公里,南北寬190公里,總面積為44940平方公里。

等級分類

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Altunshan Nature Reserve
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高原生態系統的保護區,1983年設立。

地理環境

自然保護區內的植被自然保護區內的植被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南部阿爾金山以南,東至新疆、青海省界,南至新疆、西藏間的崑崙山,西至且末縣東南角,北沿祁漫塔格山脊向東向西延伸。介於北緯36°~37°38′,東經87°10′~91°18′,全區地處高山環繞的封閉性高山盆地內,面積4.494萬平方公里。

保護區氣候寒冷,乾旱多風,蒸發強烈,全年沒有無霜期,沒有四季之分,僅有冷暖之別,暖季短且曖保護區內的藏野驢濕同期,冷季漫長乾冷。年降水量在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0。C以下。區內空氣純淨、日照強烈,天氣多變正如“早穿皮襖午穿紗”描述的,一天中忽而炎炎烈日,轉而疾風飄雪,忽而雷嗚閃電,忽而雹霰驟下,令人難以捉摸。

自然景觀

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阿爾金山保護區內,四周高山環繞,最高的慕士塔格峰,海拔6973米。現代冰川、高原湖泊和高原沙漠與種類繁多的藏野驢、藏羚羊、野氂牛、野駱駝及黑頸鶴、藏雪雞、白肩雕、玉帶海雕等珍禽異獸,連同241種野生植物,蔚為高原奇觀。

阿爾金山的河、湖、泉 阿爾金山保護區內主要有8條河流與眾多的時令河組成了高原盆地中的“大動脈”,滋潤著廣袤的高山草場。8條主要河流的的流域面積達兩萬平方公里。河流的水量補給主要的兩種,即冰川融水和出露泉水。保護區內河流形態各異,直寫湖盆;有的時而潛入地下,時而冒出地面,緩緩向盆地窪地匯集;有的水質純潔;有的礦化度高達71.5克/升。
蘇魯貝提勒克河為保護區最大的河流,原於新青峰北坡,注入阿牙克庫木湖,全長280公里,流域面積達6250平方公里。保護區湖泊星羅棋布,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占保護區面積的2.7%,對調節區內氣侯起著重要作用。阿牙克庫木湖位於保護區北部,面積536平方公里,是保護區內面積最大的湖泊,阿其克庫勒湖位於保護區西部,面積352平方公里,礦化度81.6克/升,湖中屹立著兩個小島,遠遠望去,猶如劈波斬浪前進的艦艇。島上居住著大量的鳥群。鯨魚湖位於保護區南部,以形似鯨魚湖而得名。
庫木湖克其克庫木湖,維吾爾語謂“沙子湖”和“小沙子湖”,位於庫木庫里沙山上;湖水為沙山凝聚水和基岩裂隙水補給,水質良好,礦化度為0.3克/升,唯一有進出口水的淡水湖伊阡巴達湖,又稱“依協克帕提湖”,面積11.8平方公里,形如葫蘆,水質較好,湖中生長著鉤蝦等多種水生生物,湖周圍一片菌綠,這裡是保護區內唯一有牧民居住的地方,也是“鳥類的天堂”。
積沙灘小湖群在沙丘鏈分隔的海拔4900米高的沙漠中,呈月牙形分布著145個小湖泊,保護區內還有多處冰河期殘留的冰川終磧湖。受構造斷裂裂隙控水作用和斷層阻水影響,保護區南北側地下水量差異很大,沿斷裂走向南側,有多處斷裂泉。在石灰岩地層出露著湧泉,是很好的地下水資源。保護區東北部庫木庫里沙山北麓坡角的沙子泉,有3口標高在3920米的泉眼,其東、南、西三面被沙山環繞,呈向北開口的漏斗。最大的泉眼直徑在200米以上,其它兩口為50米。泉水為下降泉特點,由坡角一線以數千股散流溢出,若人立泉水中,動則下陷。明布拉克,即“千泉”之意,由近千口泉眼散布在窪地邊緣而得名。這裡水草豐茂,是動物尋食的好場所。其火山活動區,尚有多處待探明的高山溫泉

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岩熔地貌 在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的阿爾格山中,有一片古老的岩熔地貌,東起布喀達坂山峰,西止阿其克庫勒湖,長350公里,寬20-30公里,面積約10000平方公里,深藏在海拔4400-5000米的崇山峻岭之中。這一片古老的石灰岩山經過千百年的風吹雨打,溶解分化,呈現出千奇百怪的形狀。林立的石峰,有的拔地而起,直插藍天;有的像駱駝、大象、蒼龍、臥虎、筆架、天橋、廟宇、點將台、仙人掌、石旗桿、拴馬樁,惟妙惟肖;還有千姿百態的溶溝、石芽、甬道、走廊。
阿爾金山的岩溶地貌,由於局部地區受到第四紀冰川的影響,形成了“靜掃群山出,突兀撐青空”的角峰。保護區的岩溶地貌套疊冰川地貌,崖壁奇峭,冰川懸掛,氣象萬千。進入阿爾金自然保護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環繞高原盆地的冰峰雪山,它那巍峨壯觀的雄姿,為保護區增添了無限的魅力。高原盆地周緣的高山,發育著現代冰川,北緣祁曼塔格山脊線,南緣木孜塔格峰至新疆一側,共有冰川388條,面積達878.3平方公里,流向保護區的冰川總貯量為678.2億立方米。木孜塔格峰和新青峰是現代冰川集中發育地域,冰川面積占保護區冰川總面積的77.5%,厚度在100米以上。這裡冰川類型多樣,有懸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坡面冰川、平頂冰川等。有的好似凝固的浪濤,有的好似靜臥的群羊,有的龍骨錯落、弧拱迭起猶如琉璃瓦壟,有的高懸山恰似朵朵白雲繞山間,大自然創造的冰雪奇景使人眼花繚亂。木孜塔格峰和新青峰不僅以冰雪世界為保護區增添風采,更是國內外登山者勇於攀登的目標。

資源條件

保護區內奔跑的藏野驢保護區內奔跑的藏野驢

植物

保護區位於中亞區和青藏高原植被區交接帶。植被呈多樣化,主要有荒漠、草原、發育微弱的草甸、以匍匐水柏枝為建群種的高寒灌木叢。面積不大的沼澤,高山墊狀植被及高山岩屑坡稀疏植被等類型。
在這片人跡罕至的高寒山地採集到高等植物241種,分屬27科96屬,其中以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毛莨科和莎草科的種類占優勢,薔薇科的種類也很多,採到的植物中已確定為新種的有6個。這裡的高原植物以生理和形態上的適應來對付寒冷、乾旱颶風等嚴峻的自然條件,每到雨暖同期的6~8月,高原盆地上百花爭放,五彩繽紛,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動物

渺無人跡的環境有利於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已發現的野生動物分屬14目,24科,共42種,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的16種。
劃為一類的有:野氂牛、藏野驢、藏羚、盤羊、雪豹;
劃為二類的有:猞猁、藏馬熊、高山雪雞、金雕藏雪雞、胡兀鷲;
劃為三類的有:原羚、岩羊、鵝喉羚、紅隼、縱紋腹小。

旅遊資源和人文活動

深藏在冷峻峭峰之後的保護區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高原盆地。保護區內,那長達數十公里的超基性岩體橫貫東西;那近萬平方公里與現代氣候極不適應的古岩溶地貌,惟妙惟肖;那接近原始狀態的高原生態系統,保留完整;那一望無垠的高寒草原,養育著數以萬計的野生動物;還有碧波蕩漾的高山湖泊,終年凍土,冰山雪峰和冰緣地貌及3000多平方公里海拔3900~5000米的沙漠,新月型沙丘鏈,沙湖相間,沙泉共存等景觀,令人嘆為觀止。這裡還遺留著兩處遠古時代的遺址和數以千計的藏文石刻經片及年代不清的木碗,古銅器、木勺和哈薩克墳遺蹟,更給高原盆地增添了神秘而誘人的色彩。

交通發展

保護區交通不便,人跡罕至,野生動物密度大。進入保護區的通道僅有東、北2處山隘,設卡後易於管理。保護區為地理空白區,是開展多學科研究,認識生物間的相互聯繫與制約及生態變化規律的理想空間。

歷史及科學價值

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奇異的地理環境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奇異的地理環境

1972年在瑞典召開了世界環境保護國際會議,1973年我國也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這次會議上作出了在我國各地增建各種類型自然保護區的決議。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比率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水平的標誌。當時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已接近10%,中國在60年代建立的自然保護區只占國土面積0.8%,而在新疆還是空白。
1974年,為了推動新疆自然保護區的建設,代表自治區環境保護辦公室與新疆林業廳王明達總工程師等共同依據新疆的特點規劃了在新疆建設16個自然保護區的規劃,同時編寫了首先建立天池、托木爾峰、巴音布魯克、喀納斯及河狸5個自然保護區的申請及報告。由於在1974年中國西北還沒有一個自然保護區,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著特殊的地理地貌景觀和獨特的動植種群,從地圖上來看,若羌縣南部崑崙山與阿爾金山之間的庫木庫勒盆地屬青藏高原的北部地帶,人煙極為稀少,有大量的高原動物種群分布。由於崑崙山很長,不便利用崑崙山來命名,我就把它命名為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並寫入規劃中。
1983年,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被批准建立,1986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局管理,後移交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東經87o10′-91o18′,北緯36o00′-37o49′,面積45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4600米以上。當時是亞洲最大的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及高原特有的動植物有重大作用,在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中有重大意義,因此WWF等許多國際組織紛紛對該保護區進行了考察研究。
1984年由自治區環保局聯合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組成了地質、地貌、氣象、水文、土壤、植物、獸類、鳥類、昆蟲及醫學昆蟲等專業齊全的綜合科學考察隊,共60多人,對保護區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科學考察,取得了大量的科學樣品和資料。考察中發現,該保護區北界祁漫塔格山雖在地貌上看接近阿爾金山,但從地質結構上分析,它是崑崙山的北部支脈,因它與再北部的阿爾金山支脈阿雷克塔格近鄰,但中間間隔地塹,是阿爾金山與崑崙山的分界線。因此,嚴格地說,該保護區應叫做“東崑崙自然保護區”為妥,但該保護區已定名,由於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英國大不列顛詞典也已收錄,不便修改,只好以錯作罷。
通過綜合考察,發現保護區內脊椎動物種爬行類有1種,鳥類39種,獸類25種,高等植物27科96屬241種以上,估算高原動物特有種野氂牛有2500頭,藏野驢20000頭,藏羚羊40000隻左右。在保護區內可見到成百隻的岩羊群,上千頭的野驢群及藏羚羊群,三百多頭的野氂牛群,還有成千上萬的棕頭鷗等水鳥群。在野外考察中,我們常常可遇到野驢群跟著考察車隊賽跑的奇景,在一天之內,我們就可看到多種野生動物以及食草動物龐大的群體。該保護區是我一生中在國內看到野生動物種類最多、數量最大、也最容易看到各種野生動物的地方。
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以巍巍崑崙山為界,南部與青海的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和西藏的羌塘自然保護區緊鄰。這裡分布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除野氂牛、藏野驢和藏羚羊外,還有雪豹、北山羊、黑頸鶴、胡兀鷲、玉帶海雕及金雕;二級保護動物有馬熊、石貂、猞猁、豺、兔猻、盤羊、岩羊、藏原羚、禿鷲兀鷲、藏雪雞、獵隼、紅隼、棕尾鵟等二十餘種,考察中還發現了多種昆蟲和植物新種。

傳承意義

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成立於1983年5月的阿爾金山國家級保護區是中國設立最早、受保護面積最大的高原荒漠生態系統保護區,它位於新疆東南邊界與青海西藏交界部分,為一高山環繞的封閉性盆地,整個保護區面積4.5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為4500米。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周緣地域嚴酷的自然條件和高山深壑阻隔使這裡人跡罕至,成為地球上少有的空白區之一。保護區極少受人為活動的干擾,接近原始狀態的高原生態系統為開展生態學研究提供了理想場所。

阿爾金山保護區有3個面積超過150平方公里的湖泊,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還分布著1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山沙漠。更為奇特的是,這裡還有大片岩溶地貌,這片“高原桂林”形成於距今一億多年前的侏羅紀,冰川與岩溶的套疊的地貌奇異動人,更是世所罕見。

保護現狀

自然保護區內的九九十八彎自然保護區內的九九十八彎

2010年8月13日從新疆巴州阿爾金山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該保護區據估算藏羚、野氂牛、藏野驢三大有蹄類動物數量應該有10萬頭只左右,加之藏原羚、岩羊等物種分布廣,密度和數量大,其它有蹄類動物也有不同程度的數量增長,保護區的有蹄類動物數量應在15萬頭只以上,鳥類數量在10萬隻以上。阿爾金山保護區據介紹,在該保護區設立的5個監測樣地和3個監測樣線的連續監測工作中,數據顯示保護區生態環境,特別是植被在自然調控條件下恢復良好態勢。野生動物棲息地環境良好,活動安靜,分布均勻,密度大、種群大、數量多,生態鏈趨於完整。
巴州阿爾金山保護區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藏羚數量近3.7萬多頭,比1995年的1.7萬頭增加了2萬餘頭;野氂牛數量5800多頭,比1995年的3200餘頭增加了2600多頭;藏野驢數量近3.9萬多頭,比1995年的1.7萬餘頭增加了2.2萬餘頭。
2009年,國家投資1200萬元改善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施。新建和改擴建5個固定檢查站管理用房1250平方米;在4個流動檢查站每站配置營房車兩輛;建設珍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動物醫院;建設氣象觀測站120平方米,配備相關設備;巡查防護道路360公里;新建標本陳列室750平方米和配套設施等。
據悉,阿爾金山保護區管理局在近20年的反盜獵鬥爭中,聯合當地法務部門共抓獲犯罪嫌疑人216人,審判6期30餘件案件,對36名盜獵藏羚犯罪首要分子進行了宣判,極大地震懾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近3年來,巴州阿爾金山保護區管理局通過每年4-5次的武裝巡護和執法檢查,未發現偷獵野生動物的跡象。
此外,阿爾金山保護區管理局也表示,由於近年來保護區內的降水充沛、植被恢復良好、水草豐茂,也致使各類野生動物分布顯現相對集中,表現出密度大、種群大、數量多的態勢。

巴音郭楞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