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濕毗尼

阿濕毗尼,又稱“雙馬童”,(梵語:aśvin),字面意思為“馴馬者”,按另一些解釋,則為“馬所生的”)是婆羅門教-印度教中的一對雙子神。

簡介

阿濕毗尼,又稱“雙馬童”,(梵語:aśvin),字面意思為“馴馬者”,按另一些解釋,則為“馬所生的”)是婆羅門教-印度教中的一對雙子神。

印度經典中的阿濕毗尼

阿濕毗尼主要是吠陀神。關於他們的出身有許多種互相矛盾的說法,後期的說法就更加混亂。據梨俱吠陀記載,雙

阿濕毗尼,又稱雙馬童阿濕毗尼,又稱雙馬童

馬童是雲之女神薩拉尼尤陀濕多之女)和太陽神蘇利耶的兒子。值得注意的是,與薩拉尼尤結婚的太陽神是毗婆濕婆,他被認為是蘇利耶的另一個形象;但在原始神話中,毗婆濕婆與蘇利耶未必是同一個人。阿濕毗尼在吠陀經典里是象徵著日出與日落的神,是一對容貌俊美的青年,於每天黎明時乘坐金車駛過天空。在吠陀里,雙馬童也是驅逐病痛的神醫,並且懲治惡徒。吠陀經常提到他們救起一個落水者的故事。阿濕毗尼似乎總是兄弟兩人一起行動。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語言學耶斯卡說,他們一個是黑夜之子,一個是黎明之子。

阿濕毗尼是吠陀時代雅利安人最崇拜的大神之一。梨俱吠陀中共有376處提到他們的名字;有57首頌歌是專門獻給阿濕毗尼的。這在梨俱吠陀中是個龐大的數字,僅次於因陀羅阿耆尼蘇摩

大史詩摩訶婆羅多里保存了許多關於阿濕毗尼的傳說。實際上,般度五子(他們都是由天神所感生的)中年齡最小的兩人無種和皆天是阿濕毗尼的兒子;與他們的真正父親一樣,無種和皆天也是一對雙胞胎。

阿濕毗經與觀世音菩薩的關係

有學者認為印度早期婆羅門教神話中的慈悲善良,神通廣大的阿濕毗尼就是觀世音菩薩形象的“原型”。

這還得從印度婆羅門教神話中的一段家族奇史說起,阿濕毗尼是萬物始祖——大梵天的曾孫,太陽之神蘇里耶的兒子。在高傲的天神薩拉尼尤迫於父命嫁給蘇里耶時,蘇里耶還是一位凡人,所以即使在薩拉尼尤為蘇里耶生了一對雙胞胎後,她還是對這樁婚事很不滿意。終於有一天,薩拉尼尤“克隆”出了另一位面貌與她一模一樣的女人,薩拉尼尤要這位女人代替她留在蘇里耶身邊,然後薩拉尼尤便悄悄地逃離了夫家。然而,薩拉尼尤的父親卻拒絕收留她,薩拉尼尤只好變成一頭大嘴母馬,消失在空曠的北方原野之中。
若干年後,蘇里耶終於發現了這一秘密,並獲悉薩拉尼尤已變成一匹牝馬逃走。思妻心切的蘇里耶為了儘快找到薩拉尼尤,毅然變成一匹公馬,徑直向北方跑去,在克服了種種困難,戰勝了重重險阻後,終於在北方一個偏僻的小國找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妻子——真正的薩拉尼尤。
這時的蘇里耶和薩拉尼尤都已成為四足行走的駿馬。蘇里耶無怨無悔,對薩拉尼尤依然痴情,他懇切地請求妻子薩拉尼尤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薩拉尼尤深受感動,終於和蘇里耶重歸於好。這樣,他們二人又以馬的形象“重新結合”為夫妻。
幾年後,蘇里耶和薩拉尼尤又添了一對男雙胞胎,分別叫納薩佳達斯拉。不過,後來都稱他們為阿濕毗尼,意即馬生,所以中國典籍中有的意譯為“雙馬童”。阿濕毗尼以孿生兄弟或一對並肩相連的小馬形象出現,他們在黎明時出現,像太陽一樣一天就駕車駛過了天空,掠過了大地,他們能救苦救難,尤其是治病。在《犁俱吠陀》中,對阿濕毗尼的頌歌達五十多首,阿濕毗尼這對可愛的孿生小馬駒後來成為印度婆羅門教中最著名的慈悲善神。大乘佛教受其影響,塑造了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形象。
印度大乘佛教產生後,婆羅門教中的“雙馬童”正式成為佛教中的一位慈善菩薩,名叫“馬頭觀世音”。此時的觀世音,無論從形象上看,還是從其功法與職司上看,仍然保留著“雙馬童”的許多特點,其形象仍然是可愛的小馬駒,只是其數量從一對演變成了一匹。
到公元前後,隨著大乘佛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馬頭觀世音”的形象正式變成了“勇猛丈夫”之身。同時,大乘佛教還對這位男身觀世音的身世作了許多新的解釋,從而與往日的“雙馬童”逐漸斷絕了親緣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