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國征服中亞

阿拉伯帝國征服中亞是指阿拉伯哈里發帝國向東方開拓疆土的重要歷史事件。

阿拉伯帝國征服中亞(Fath al-lmbaraturiy-yah al-‘Arabiyyah Li Asiya al -Wusta) 阿拉伯哈里發帝國向東方開拓疆土的重要歷史事件。阿拉伯哈里發帝國於7世紀末~8世紀末逐步征服並占領了中亞地區。中亞是歐亞大陸的腹地,一些城鎮為東西商旅運轉地,並連線歐亞大陸的貿易線——絲綢之路。6~7世紀,阿姆河錫爾河流域的河中地區存在著粟特昭武9姓(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戊地、史)諸國的割據政權,歸附中國唐朝。在信仰上,多以奉佛教為主,少則信奉祆教薩滿教等。中亞政治分裂,汗國間常兵戎相見,使彼此力量削弱。阿拉伯人利用這種形勢,採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征服了中亞地區。阿拉伯征服中亞歷時近一個世紀,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

伍麥葉王朝時期,於663~671年間完成了對今伊朗東北部呼羅珊的征服。此間以呼羅珊首府木鹿(今馬里)為基地,於644年占領喀布爾,後不斷侵襲中亞的河中地區,並於674年侵入布哈拉,因各地王公的反抗和山地自然障礙,只搶掠財富和奴隸,索取貢賦,而未占領。8世紀初,在哈里發瓦利德一世(705~715在位)執政時,哈賈吉舉薦其傑出裨將古太白·伊本,穆斯林為呼羅珊總督。他率大軍於705年攻占吐火羅斯坦首府巴爾赫。706~709年,征服布哈拉及其周圍地區;710~712年,攻陷撒馬爾罕和花刺子模多;713~715年,深入到錫爾河流域。粟特人的昭武九姓諸國王公臣服。同時掠去大量財富,將數萬人淪為奴隸。至此,阿拉伯人征服了中亞河中地區。715年,古太白·伊本·穆斯林遇害後,各地王公舉兵反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突厥諸部相繼介入,中亞地區動亂不已。阿拉伯人只控制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在哈里發希沙姆(724~743在位)執政時,任命納斯爾·伊本·賽雅爾為河中地區首任總督,派重兵鎮壓各地的反抗。他在738~740年逐步重新奪取忒耳迷、珂礎羅、石汗那、費爾乾納等古太白曾擁兵征服之地。這一時期,伍麥葉王朝向中亞征服地區委派長官,以軍事鎮壓和聚斂貢賦為務,民事權力仍由各地土著王公掌管。

阿拔斯王朝時,750年任命艾布·穆斯林為呼羅珊總督,統領河中地區。他派部將齊亞德·本·薩利赫率軍向北推進。751年7月,應??中打敗中國唐朝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的大軍。唐朝在此次戰役中失利後,不久爆發“安史之亂”,無力西顧,從此失去對河中地區的控制。此後取代唐朝在中亞與阿拉伯對抗的是突騎施和吐蕃。 751年後,突騎施代替西突厥勢力,對阿拉伯人繼續向東擴張進行猛烈抵抗。與此同時,吐蕃人也向中亞擴張,與阿拉伯人形成對抗,烏古斯人亦從蒙古高原西遷來到錫爾河下游地區(約775~785),並在820年前後占領該地區。雖然如此,但在阿拔斯王朝統治的前期,阿拉伯人完成了對中亞主要地區的“伊斯蘭征服”。

阿拉伯人在征服中亞時伊斯蘭教隨之傳入該地區。布哈拉的王公最早歸信了伊斯蘭教,布哈拉遂成為向中亞傳播伊斯蘭教的基地。古太白在征服中,焚毀各地佛教、祆教廟宇、聖地和文物,強制當地居民改宗伊斯蘭教,下令各地建造清真寺,獎賞改宗者。伍麥葉王朝哈里發歐麥爾二世(717~720在位)規定凡新改宗的穆斯林可免交人丁稅等,於是中亞大量下層佛教、祆教徒改宗伊斯蘭教。阿拉伯統治者為鞏固新占領區,大批阿拉伯人遷移到中亞的城市和富庶鄉村定居,並與當地人通婚,在各地修建清真寺,毛拉傳教布道,使伊斯蘭教進一步傳播。布哈拉和撤馬爾罕兩城逐漸發展成伊斯蘭教文化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