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禮儀禁忌

阿富汗全國面積65.23萬平方公里。人口1464萬(1985年)。共有30多個民族,其中普什圖人占全國人口的一半多,塔吉克人、哈扎拉人、烏茲別克人等僅占少部分。 阿富汗全國劃分為29個省,省以下設大縣、縣、鄉和村。首都喀布爾。貨幣為“阿富汗尼”。官方語言是普什圖語和達里語(即波斯語)。他們的社交風俗和禮節禮儀有很大差異對於中國的人民來說。

一、國名淵源

阿富汗共和國簡稱“阿富汗”。
古波斯語中,“阿富汗”為“山上人”之意。因阿富汗國土大部分都是山地或高原,故有“山人國”之稱。還有人說,阿富汗國名是由“阿富汗”一詞加上波斯語中的“斯坦”(即國家)組成。“阿富汗”是來源於古代一酋長的名字,或來源於古猶太國王紹爾的侄子的名字“阿富汗”。1973年7月成立“阿富汗共和國”;1978年4月改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1987年11月又恢復日

二、地理位置

阿富汗位於亞洲中西部,是一個內陸國家。東部與我國相鄰,北接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西部與伊朗接壤,南和東南與巴基斯坦相靠。

三、主要概況

英國全國面積24.411萬平方公里。人口5662萬(1985年)。英格蘭人占大部分,蘇格蘭人、威爾斯人、北愛爾蘭人僅占少部分。
阿富汗全國面積65.23萬平方公里。人口1464萬(1985年)。共有30多個民族,其中普什圖人占全國人口的一半多,塔吉克人、哈扎拉人、烏茲別克人等僅占少部分。
阿富汗全國劃分為29個省,省以下設大縣、縣、鄉和村。首都喀布爾。貨幣為“阿富汗尼”。官方語言是普什圖語和達里語(即波斯語)。

四、社交習俗

阿富汗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阿富汗人講禮貌,遇客總是面含笑;
彬彬有禮很熱情,慷慨大方又厚道;
居民多為穆斯林,伊斯蘭教為國教;
數字之中忌“十三”,“三十九”數也不妙;
反對左手遞物品,知道這些很重要。
阿富汗人有個良好的禮貌習慣,他們對客人總是面帶一種發自於內心的微笑。阿富汗普什圖人具有熱情好客、樂善好施的特點,富人往往自願救濟窮人,特別是逢年過節。平時見了外鄉人,他們總是先請他到自己家裡,用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他們路遇長輩、高貴的客人或熟人需行禮時,一般是不脫帽的。因為依照他們的禮俗,戴著帽子才是禮貌的表示。
阿富汗婦女地位低下,一般不得在公共場合露面;也不準站立向客人遞物,過去多以下跪呈遞,現代已改成了下蹲呈遞。阿富汗的年青女人,在外出路遇他人時,總習慣以黑紗遮住臉,以表示對他人的禮貌。
黑色是阿富汗人喜愛的傳統顏色。他們認為黑色是謙遜的色彩。黑色還象徵著莊嚴和隆重。阿富汗帕坦族人對來賓有以刀或衣服做贈禮給客人送別的習俗。客人穿著部落首領的贈衣,或持有贈送的匕首,不但可以暢通無阻,還會受到特殊的保護。

五、禮節禮儀

阿富汗人的一般禮節禮儀有三種形式:與陌生人相見時,一般慣行握手禮;與相互熟悉的人相見時,一般慣以右手按胸,同時點頭並說“真主保佑”,然後再擁抱兩次;與特別親密的朋友相見時;一般要親吻或碰額兩次

六、信仰忌諱

伊斯蘭教為阿富汗的國教。阿富汗人忌諱有人在房間裡踱來踱去的說話。認為這是一種不良的舉止。他們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他們視左手為骯髒和下賤之手。所以使用左手是極不禮貌的,也是令人不能接受的。他們對“13”、“39”數有所忌諱。認為這些數字有消極的含義。
阿富汗伊斯蘭教嚴格禁酒。所以他們的國民是不飲酒的。他們禁食豬肉和一切怪形食物。如:螃蟹、蝦、海魚等;他們還忌諱使用豬製品,也忌諱談論有關豬的問題。

七、飲食習慣

阿富汗人飲食習慣與印度人近似,他們喜歡素食,也吃肉食。他們有以茶待客的習俗。往往一敬就是三杯茶。第一杯為止渴,第二杯表示友誼,第三杯是禮節性的。他們有飯前飯後洗手的習慣。一般他們總是請客人先洗,然後主人再洗。他們用餐不使用筷子,除在正式社交場合吃西餐時使用刀叉之外,平時總習慣以手抓食取飯。他們對中餐極為欣賞。認為中餐稱得起為世界上最美的佳肴。
阿富汗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 注重 講究菜餚花樣,注重菜品質量。
② 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鹹,愛微辣味道。
③ 主食 一般平民以麵粉為主食,上層人士多以大米和牛、羊肉為主食。
④ 副食 愛吃雞、魚、牛肉、羊肉;也吃雞蛋和番茄、洋蔥、菜花、菠菜、茄子、胡蘿蔔、土豆、豌豆等蔬菜;調料愛用羊油、鹽、蔥、蒜、檸檬汁、辣椒、番茄醬等。
⑤ 製法 對烤、炸、燒、燴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 中餐 喜愛中國的素菜、清真菜。
⑦ 菜譜 很欣賞什錦拼盤、糖醋鮮魚素燒茄子青椒雞絲、烤填鴨、烤全羊、烤肉、咖喱雞、黃油菜花、全素菜湯等風味菜餚。
⑧ 水酒 阿富汗不管什麼等級的人,都習慣以牛奶當飲料;喜歡中國綠茶和紅茶;在國內最上等的茶要屬“無籽葡萄茶”。
⑨ 果品 喜愛水果,愛吃香蕉、荔枝、鳳梨等;乾果喜歡核桃仁、杏仁、松子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