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羌族舞蹈

跳皮鼓,又稱羊皮鼓,是羌族巫的主要舞蹈形式,每遇病、喪時,由巫師舞蹈。 跳麻龍是祈雨舞。 憂事鍋莊是為老人舉行喪事所跳的舞蹈。

阿壩羌舞:來自遠古的鼓聲與舞步
在中國的四川省岷江流域,生活著一個保留古老文化傳統的民族。他們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他們崇拜祖先、信仰萬物有靈,他們在祭祀時以舞蹈娛神——那就是自稱爾瑪的羌族。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不論節慶祭祀、婚喪嫁娶,還是種植收割、放牧狩獵、蓋房治病,羌族人民都要跳舞。今天,讓我們走近羌族的歌舞,一窺羌樂的原始古樸和羌舞的粗獷神秘。
跳皮鼓
跳皮鼓,又稱羊皮鼓,是羌族巫的主要舞蹈形式,每遇病、喪時,由巫師舞蹈。跳皮鼓以表演者手中所持羊皮鼓、串鈴等為伴奏,鼓點種類繁多,氣氛熱烈、緊張。巫師一般為2人,1人舉短戈在前,1人左手持單面鼓,右手持彎把鼓錘敲擊,並搖晃鼓內小鐵環嘩嘩作響,用一種顫動的走步方式,在一陣吆喝和震天鼓聲中邊擊鼓邊跳,他們或將兩腳八字分開,鼓先落在兩胯之間,然後向上甩,同時擊鼓;或前腳向前跳,後腳以腳尖點地跟出,左右交換擊鼓,動作節奏明快,激烈而敏捷,神秘感十足。
貓舞
貓舞是農節期間的祭祀舞蹈。舞時,巫師雙手做貓爪狀,模擬貓的動態,或單腿踮跳,或雙腿蹲跳,或開胯甩腰踏步,動作靈活,獨具特色。
跳葉隆
跳葉隆是由巫師繞著火塘跳的喪事舞蹈,某些舞姿類似貓舞。舞時,巫師弓身彎腰拍手跳碎步,用腳尖踮地前行,兩手前伸,顫抖不停,動作神秘有恐懼感。
跳麻龍
跳麻龍是祈雨舞。巫師一遍舞動6、7多米長的粗麻繩做成麻龍帶把的龍頭,一遍念祈雨的咒語。跳麻龍動作技巧難度大,以蹲跳為主。舞蹈時,長麻繩龍身隨龍頭盤鏇飛舞,啪啪作響。
跳盔甲
跳盔甲是一種古老的祭祀舞,也叫做大葬舞,過去多用於有戰功的民族戰士,或有功德的老人的葬禮。表演時舞者人數不定,身穿生牛皮製的鎧甲,頭戴野雞翎和麥桿皮盔,手中各持弩、矛,領舞的巫師要掛上肩鈴。舞隊形成對壘的兩排,跳前高唱象徵勝利的戰歌,舞蹈時弩矛飛舞,吼聲震天,十分威武。
喜事鍋莊
鍋莊大多在室內鍋莊旁進行,極具濃厚遊牧生活特色。喜事鍋莊舞者人數可達數十人之多,常在節日、婚嫁和勞動之餘跳。鍋莊舞的節奏以歌聲協調,由能歌善舞的老者帶頭,男女相對各成一排,一唱一答,拉手邊唱邊舞。舞時動作隨歌聲節奏加快,進入快板時,男女兩排相互交換位置,或眾人拉手相繼從別人腋下鑽過,穿梭如花,氣氛熱烈。
憂事鍋莊
憂事鍋莊是為老人舉行喪事所跳的舞蹈。一般在喪事之後,由死者的親朋在室外曠地都參加的舞蹈。舞時男在前,女在後,拉手成弧形或圓圈,動作沉穩、緩慢,氣氛低沉,伴唱的內容主要是歌頌死者生前的高貴品德和表示懷念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