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麻里古城

阿力麻里古城

阿力麻里古城位於霍城縣東北11公里處,古城周長約25公里,該城曾是察合台汗的都城,被譽為“中亞樂園”,大約毀於16世紀前後。阿力麻里,突厥語“蘋果”之意。

簡介簡介

阿力麻里古城阿力麻里古城
位於霍城縣東北11公里處,古城周長約25公里,建於宋元時期,是中亞地區的歷史名城之一。該城曾是察合台汗的都城,被譽為“中亞樂園”,大約毀於16世紀前後。如今城垣及城內建築均已破壞無遺,只能看到一座座土丘及散落四處的陶器殘片,出土有銀幣、銀碗、瓷碗、元代龍泉、景德鎮窯瓷盤、景教墓碑等大量珍貴文物,為研究歷史、經濟、文化、宗教提供了大量的珍貴資料。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1遺址概述

阿力麻里城最早建於何時,尚未確定。1225年,成吉思汗大軍西征後,二太子察合台被分封至東起今伊犁河谷,西南到阿姆河以東、以北,北到巴爾喀什湖和額敏河以南的地區,建立起了察合台汗國,首都為阿力麻里城。其後的東察合台汗國和蒙兀爾斯坦也把這裡作為首都。阿力麻里城極盛時期,整個城池周約50華里,僅東西就達10華里,南北更闊,城內“市井皆流水交貫,多林檎園(蘋果園)”,成為歷史上有名的繁華城市,被譽為"中亞樂園",歐洲人稱其為“中央帝國都城”。阿力麻里城既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也是東西方文化的匯聚之地。在阿力麻里城極盛時期,不少著名人物都到過這裡,如耶律楚材、長春真人邱處機等。著名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之父和兄弟二人,也曾經過該城東去中國內地。16世紀60年代以後,信奉了伊斯蘭教的察合台後王已完全突厥化,並退居於南疆綠洲地帶,阿力麻里城逐漸荒廢。1957年1月,阿力麻里城遺址被自治區列為第一批保護單位。

2地理位置

阿力麻里古城是伊犁地區著名古城之一,歷史悠久,在中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於阿力麻里古城城址已被毀,近代以來對阿力麻里城的位置頗多歧說。儘管城址已難覓,惟根據一些有關古城的遊記仍可確定古城的具體位置。如在元太祖十五年(公元1220年)西行,1222年東返的長春真人(邱處機),來去都經過阿力麻里古城,在他所寫的《長春真人·西遊記》中說:“宿陰山北。詰朝南行,長坂七、八十里,抵暮乃宿……晨起,西南行約二十里,忽有大池,方圓幾二百里,雪峰環之,倒影池中。師名之曰天池。沿池正南下,左右峰巒峭拔,松樺陰森,高逾百尺。自巔及麓,何啻萬株。眾流入峽,奔騰洶湧,曲折彎環,可六七十里。二太子扈從西征,始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橋可並車。薄暮宿峽中,翌日方出。入東西大川,水草盈秀,天氣似春,稍有桑棗,以是名其城。次及一程,九月二十七日至阿里馬城……宿於西果園。土人呼果為阿里馬,蓋多果實,以是名其城”。綜觀長春真人西行旅程,即沿賽里木湖南緣,進入果子溝,與現行烏魯木齊至果子溝的公路大致相當,古今來的地形和路線並無多大變化。問題的關鍵是出果子溝峽谷到蘆草溝後究竟向哪個方向走才到阿力麻里城。《新疆圖志·道路志》認為長春真人到蘆草溝後是南行到塔勒奇城北的磨河舊城。因蘆草溝向南行至磨河舊城間多是戈壁,與長春真人所說出峽後“入東西大川,水草豐盈”的景象不相同。這就可知長春真人出峽至蘆草溝後並不是南行,而是西行經東西平川,並不經戈壁沙灘。所稱東西大川就是指經過清水河、阿克蘇河至阿力馬圖河、克乾河地區的阿力麻里城。克乾山南麓,克乾河下游有古城遺址,名阿力麻里,當地人稱為阿爾泰遺址,因其出金子而得名。西距位於霍爾果斯河畔的霍城舊城13公里。阿力麻里古城遺址範圍甚大,北達克乾山南麓,南及克乾色依,東至吐呼魯克帖木兒汗瑪扎,西至卡納威,東西5公里,南北還超過此數。據當地人說,周約50華里,可知此城面積甚大。多桑《蒙古史》稱:“察合台常駐夏於阿力麻里之地,地在闊克(Gueuk)諸高山及忽惕山(Cout)之附近”。這裡的闊克實與克乾為一聲之轉,足證阿力麻里在克乾山南麓。在劉郁《西使記》中所記1259年常德西覲旭烈兀經過阿力麻里城所見景色稱:“過孛羅城……西南行二十里,有關曰鐵木兒懺察,守關者皆漢民,關徑崎嶇似棧道。出關至阿里麻里城,市井皆流水交貫,有諸果,惟瓜、葡萄、石榴、最佳。回紇與漢民雜居,其俗漸染,頗似中國。又南有赤木兒城。居民多並、汾人”。這裡說明阿力麻里城是民族雜居,尤以漢人和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為多,說明城內道路兩旁流水潺潺,所以水果頗豐,可見那裡水草豐美,正是得益於克乾河和阿力馬圖河的豐富水量,才使周圍墾闢了大片農田、果園,數百年間一直成為伊犁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徐松《西域水道記》也說阿力麻里城在阿力瑪圖河濱,並說“阿里瑪圖溝西十五里為滾壩溝,科河發焉,河自山南流五里,右疏渠一,溉營屯頭工田,左疏渠一,回民zhū@①為水磨,又南半里經故回部王吐呼魯克吐木勒罕墓西”。丁謙在西遊記的考證中也贊同徐松觀點,這都符合於歷史和地理實際。而洪鈞反對這些研究是錯誤的。新出版的《古西行記選注》245頁注所說:“阿里麻里在今霍城一帶;阿里麻圖,為今蘇聯之阿拉木圖,徐松《西域水道記》將此兩地混為一談,丁氏亦隨之誤考”。這是《古西行記選注》一書弄錯了。位於今霍城縣的阿里麻里城,確是在克乾河和阿力馬圖河地區,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首都阿拉木圖是城市名,非河名。儘管阿力馬圖與阿拉木圖是同名異譯,都因該地多水果而得名,這亦不足為奇,在世界上因景色相同而頗多相同地名。但決不能據此而指說離阿力麻里城東20里的阿力馬圖河是弄錯了地點。

3歷史來由

唐朝葛邏祿族原來分布於阿爾泰、塔城、博爾塔拉一帶,由於以碎葉為中心的突騎施汗國於公元8世紀中葉衰落後,從公元766年開始,葛邏祿族的主要牧地已遷至伊犁河、楚河、塔拉斯河地區,並建立了葛邏祿汗國。《新唐書·回鶻傳》稱:“至德後,葛邏祿寢盛,與回紇爭疆,徙十姓可汗故地,盡有碎葉、怛邏斯諸城”。這時的葛邏祿還未信奉伊斯蘭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