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郎克村

阿克郎克村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城郊阿熱勒鄉,全村293戶村民沿大青河河谷蜿蜓而居。由於該村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曾是致富無門、發展無望的空殼村、落後村。自2002年阿克郎克村被列為國家級扶貧重點村以來,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去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950元,95%的貧困戶脫貧。

基本信息

阿克郎克村  

 阿克郎克村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城郊阿熱勒鄉,全村293戶村民沿大青河河谷蜿蜓而居。由於該村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曾是致富無門、發展無望的空殼村、落後村。自2002年阿克郎克村被列為國家級扶貧重點村以來,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去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950元,95%的貧困戶脫貧。阿克朗克村位居城郊,城鎮居民巨大的肉、奶需求,為該村的養殖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村兩委班子依託扶貧項目帶動,首次購進170隻生產母畜,使17戶特困戶每戶領到了10隻扶貧羊。同時,積極引導低收入戶大力發展奶牛養殖,縣扶貧辦協調24萬元扶貧貼息貸款,購進40頭西門塔爾良種奶牛,鄉里還組織技術人員上門服務,為貧困戶傳授養殖技術,加快牲畜出欄率。為擴大扶持面,村里對扶貧畜進行“滾動式”管理,每個貧困戶養殖3年後牞歸還同等規格的生產母畜用於扶持下一輪貧困戶。通過發展養殖,阿克朗克村當年實現增收45萬元,人均增收125元。2004年,縣政府為鼓勵農牧民發展城郊畜牧業,為每戶補助6000元,建設高標準牲畜棚圈。阿克郎克人抓住此次機會,爭取補助4.5萬元,一下建起了9座養殖小區,同時改良草場1000畝,增加飼草料250噸,可增養牲畜800隻。阿克郎克村耕地少、土質差,效益低。為了能在“黃土地中刨出金來”,縣扶貧領導小組一班人費盡了心思,引導農牧民民眾發展優質高效的特色農業。一是發展阿魏菇人工栽培種植。2003年,縣幫扶單位投入4萬元,以工代賑項目投入20萬元,為阿克郎克村建起了12座阿魏菇大棚,村里將大棚承包給了低收入戶。通過阿魏菇種植的示範帶動,將有更多的農牧民投入到這一產業中。二是大力推廣大棚蔬菜種植。2003年,該村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1萬元,建起了占地55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2座,示範種植反季蔬菜。每座蔬菜大棚年產值達5萬元,雇用富餘勞力20餘人,為阿克郎克特色農業發展開創了一條新路。近幾年,阿克郎克村人富了,思想活了,信息靈了,掙錢的路子多了。2004年,該村有23名農牧民前去石河子183團拾花,人均增收900元;外出務工者年人均收入均已達到10000元以上;全村有卡車14輛,麵包車5輛,從事運輸業收入達到30萬元;而且村里還辦了一家小型麵粉加工廠,解決了7人的就業問題。近幾年,村里從事商業、餐飲業、民族加工業的人已由2000年2家增加到13家。現在的阿克郎克村人人有事做,家家忙增收,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農牧民日子也越過越好。[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