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澇水稻

防澇水稻

“防澇水稻”指的是日本研究人員發現的一種防澇水稻基因。該水稻可正常生長高度約1米高,但是如果遭到洪水淹沒,這種水稻可以快速作出反應,莖幹能迅速長長數米多高,長出空心的“通氣管”,讓水稻在水中也不會“溺水而死”。這項研究成果意味著分子生物學家與植物種植者之間進行的一次完美合。

基本信息

發現

新品種的水稻可以提高洪水易發地區(如亞洲和非洲)水稻的產量新品種的水稻可以提高洪水易發地區(如亞洲和非洲)水稻的產量

每年季節性的洪水泛濫幾乎都要淹沒全球1/4的稻田,由此造成的損失亦超過10億美元。農民們曾試圖通過有選擇性地種植更抗澇的水稻品種來克服這一問題,然而他們通常只能獲得有限的成功,因為淹沒在水中的植物無法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氧氣,在此前提下,它們很難利用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營養物質。

而水稻在亞洲地區是非常重要的農作物,現在有個好訊息——農民們可能不再需要擔心雨季帶來的嚴重水災了。因為日本科學家在2009年8月發現了一種深水水稻基因,可以長出空心的“通氣管”,讓水稻在水中也不會“溺水而死”,更重要的是,科學家試圖將這種基因導入到其他的高產水稻品種中。

命名

日本研究人員在世界知名科學雜誌《自然》期刊上發表了文章,表示已經發現了這種基因,並且將其命名為“通氣管1號(SNORKEL 1)”和“通氣管2號(SNORKEL 2)”,並在文中解釋了這種基因是如何幫助調節水稻乙烯反應因素的信號,以觸發水稻植株在遭遇澇災時迅速生長的。此外,他們還將這種基因植入到其他非深水水稻(特別是高產水稻)中,希望能培植出優秀的抗澇水稻新品種。

通常來說,深水水稻正常生長高度約1米高,但是如果遭到洪水淹沒,這種水稻可以快速作出反應,莖幹能迅速長長數米多高。

現狀

這種嘗試通過轉基因培育雜交農作物其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了。2003年以來,全世界的食品科學家和農學家們都在致力於各種各樣的轉基因新育種,早在2006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遺傳學家Pamela Ronald指出,農民們早就注意到,與其他植物相比,有些植物似乎能夠更好地適應潮濕的環境,但是這些莊稼往往產量很低並且顆粒也不飽滿。

Ronald同時表示,在沒有摸清究竟是哪些基因在起作用的前提下培育此類作物是耗費時間且效率低下的。例如,一些研究人員曾試圖將雜草的抗寒或耐熱基因植入農作物,此外還提出培植抗旱、耐鹽的轉基因玉米。能將所有有利的基因都結合起來,製造出一種超級水稻,這也許將不再是夢想。

作用

BBC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稱,新品種的水稻可以提高洪水易發地區(如亞洲和非洲)水稻的產量,在這些地方,多達40%的水稻作物都會遭到各種程度的洪水災害影響。植入“通氣管”基因的新品種水稻會具有更好的抗澇能力,一旦被洪水淹沒,每天可以快速長高25厘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