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來源1
《梅氏驗方新編》七集。
組成
防己、木通、檳榔、生地、炒芩川芎、焦白朮、制蒼朮、甘草梢、黃柏(鹽水炒)、牛膝、木瓜、苡仁。
主治
腳氣腫痛,寒熱。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處方來源2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處方
防己1兩,葶藶(隔紙炒)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玄參1兩,黃芩(去黑心)1兩,澤漆(炒)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半,豬苓(去黑皮)1兩半,白朮(銼)1兩半,大豆(炒)1兩半,桑根白皮(銼)2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婦人因經水斷絕,水病浮腫。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臨臥各1服。
中藥方劑之防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