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景文化街

阜景歷史文化街西起阜成門,東至景山西街,全長3.8公里,其中規劃區西至阜內大街,東至西四十字路口,南至羊肉胡同,北至西四北二條,面積約0.7平方公里,院落2319個,總建築面積103.9萬平方米。阜景街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北京市25片文化保護區之一,擁有歷代帝王廟、白塔寺、廣濟寺、魯迅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北海團城等重要文物資源,是貫穿首都功能核心區東西的傳統文脈。

簡介

阜景文化街 阜景文化街

阜景文化旅遊街(簡稱:阜景街)是西城區實施“十五計畫”和“奧運行動計畫”期間的重要功能街區之一。2010年底,阜景共有法人單位276家,實現主營收入22.3億元,完成三級稅收2.6億元,同比增長46%,是2006年的10.4倍,上繳區級稅收0.6億元,"十一五"時期年均增長率達到18.7%。

阜景歷史文化街具有三個顯著特徵:一是地處傳統文化資源與現代經濟發展的交匯地帶,是弘揚城市文化和溝通城市核心的關鍵路徑。二是串聯舊城最核心區域的關鍵脈絡,是西城最重要的結構框架,具有極大地旅遊發展潛力。三是街區內被劃為歷史文化保護區的用地占北京市33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總用地的12.4%,承擔著維護北京舊城整體面貌完整的重要功能。

阜景歷史文化街的功能定位是:歷史文化展示和旅遊休閒區。在保護傳統文化資源基礎上,重點發展旅遊業和服務遊客的商業、餐飲業等服務產業,適度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和與金融相關的產業。

目前,白塔寺人口疏解和歷史風貌保護指揮部已經開始啟動"白塔寺歷史風貌保護區"的保護、修繕、利用、復興項目規劃方案的前期調查準備工作。

資源優勢

阜景文化街 阜景文化街

阜景街位於阜成門至景山一帶,形成於元代,歷經明清延續至今,是橫貫首都朝阜幹線的西段,全長3.8公里。

(一)歷史積澱深厚,文化特色顯著

從阜成門到西四,有全國唯一祭祀歷代帝王與功臣名將的歷代帝王廟,有元朝修建的北京最古老的城市象徵點——妙應寺白塔,有在中國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的廣濟寺、有以中國文學巨匠魯迅故居為基礎修建的北京魯迅博物館,有體現中西合璧建築藝術的民國四合院以及享譽中外的中國地質博物館等。文物古蹟眾多。阜景街匯集了皇家經典文化、中外宗教文化、民俗風情文化和名人故居文化,其點線規模優勢、精華集聚優勢和文化特色優勢都十分顯著,堪稱貫穿西城區的“文脈”,蘊涵著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經濟潛值。

(二)經濟發展十分活躍

阜景街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與周邊多個產業中心緊密相連,遙相互應。西端緊靠阜成門商業街,南臨發展中的北京金融街;中段是西四傳統商業區,與西單商業街呈十字交叉格局;東端是北海、景山、故宮金三角地區,是北京最大的旅遊聖地,聞名遐邇,是國內外遊客抵京的必游之地。

建設現狀

阜景文化街 阜景文化街

1997年以“打開山門、亮出白塔”為龍頭,開始了對這條古街的戰略性開發。2000年經區委、區政府批准成立了阜景文化旅遊街管委會,目前在街區建設規劃、白塔寺和歷代帝王廟等重要文物保護、修繕方面已經取得重大進展。

(一)文物搶險修繕工程取得歷史性突破

1、白塔寺西路騰退與修繕。繼1997年白塔寺東側騰退修繕後,於2001年10月完成了白塔寺西側的單位與居民搬遷(居民133戶、單位2個、工商戶4個),實現了白塔寺文物古建的全面騰退,並於2003年9月完成了白塔寺西側修繕工程,實現了白塔寺的全面對外開放,譜寫了市、區人民政府政府重視與開展文物保護的新篇章。

2、歷代帝王廟騰退、修繕工程和開放準備。自2000年下半年起,開展修繕、復建工程以及開放籌備的實施。2003年初已全面完成了159中的騰退遷址,結束了帝王廟數十年未能合理保護的歷史。目前已基本完成一、二、三期修繕、復建工程和綜合配套工程,正在進行展覽籌辦、祭祀樂舞編排、電視片製作等開放籌備工作。並於2003年4月成立了“歷代帝王廟開放利用促進會”。

3、大高玄殿南側牌樓復建工程。已完成開工前各項準備,於2003年10月實現復建開工,計畫在2004年4月實現復

阜景文化街 阜景文化街

建竣工,以確保如期完成北京市文物建築搶險任務目標,增加和提高阜景街“人文奧運”的環境氛圍。

(二)街區項目建設取得了拓展性進展

1、白塔寺試點項目。用地範圍為北京市舊城25片保護區之一,西起西二環路,東至趙登禹路,南起阜內大街,北邊界到大茶葉及東、西弓匠胡同,總占地面積約33公頃。通過積極保護、有機更新的開發方式,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將白塔寺周邊地區改造成為富有歷史特色並具時代感的低密度高檔居住、商業、小型辦公和特色民居旅館等。

目前已完成了項目概念性設計方案的論證與確定,就規劃方案及工作進展向市區主要領導進行了匯報;正在進行政策研究、辦理立項申報手續和深化規劃設計方案等項目前期準備。

2、茗苑休閒中心項目。位於阜內大街歷史保護的重點保護區內,占地面積約7395平方米(含區級文化保護單位——阜內大街93號傳統四合院)。在對原有傳統四合院予以保留的前提下,將該項目建設成為與阜景街旅遊業配套的大型娛樂和餐飲設施。

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規劃方案調整與項目立項、轉項等前期準備;完成了消防、人防、交通、綠化配套設計;在辦理開工手續和實施周邊居民房屋維修的同時,於12月2日實現了開工。

3、景德坊項目。地處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範圍內,由阜內大街南側3.9公頃占地(東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橋大街,北起阜內大街南側現狀道路、南至羊肉胡同)

和阜內大街北側4.7公頃占地(東起西四北大街、西至大興隆胡同、北起西四北頭條、南至阜內大街北側現狀道路)組成。建設集茶餐廳、茶吧、書吧、書店、咖啡吧、小型辦公或高檔住宅、餐飲等各種功能為一體的多商業動力引擎文化休閒綜合體。

目前已完成了項目範圍內危房鑑定、樹木調查和文物調查;完成了規劃設計方案的編制和深化;完成了《項目現狀調查總體方案》的編制;正在進行政策層面的研究和用地範圍現狀調查、立項申報等前期準備。

4、金融街中心區四合院遷建項目。金融街規劃區域內有8座經市文物局調查需保留的四合院,因與規劃建設發生矛盾。根據市規委《關於加強危改中的“四合院”保護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格局基本完整,主題結構較好,具有一般價值的四合院,與規劃方案發生矛盾時,可集中異地遷建保護”的精神,經區文委批准,擬在阜景街進行遷建保護。

目前在徵求專家意見和相關部門進行評審的基礎上,初步完成了和《孟端45號院概念性遷建方案》的編制;就遷建工作與北京市機電設備公司進行了初步洽商;進行E2地塊的現狀調查和拆遷準備。

(三)整治帝王廟周邊環境,打造文化街區形象

為配合曆代帝王廟在2004年的全面開放,改變與傳統街區風貌不相協調的環境氛圍,管委會辦公室會同區市政管委對東到西四路口、西至太平橋路口南北兩側的外立面以及帝王廟門前的綠化設施,外牆、影壁等進行了整治性景觀設計委託,目前《整治方案設計》已完成第三輪修訂;由相關部門及單位組成聯合小組,於2004年4月初完成該項工程的組織實施。此項工程目前已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整治工程和“西城區2004年直接關係民眾生活方面重要實事”之一。

(四)開展街區現狀調查,為產業資源整合創造條件

為全面掌握阜景街產業資源現狀、業態結構分布和房屋使用現狀,從而為確定街區產業發展方向,預測街區市場發展前景提供科學性依據,管委會辦公室會同區統計局、工商局和相關街道辦事處等單位,完成了對東起景山西街,西至阜成門立交橋南北兩側和街區重要地塊(含:羊肉胡同沿街兩側、西四北一條沿街兩側、宮門口東、西岔沿街兩側、阜內北街沿街兩側)的產業結構現狀調查,已經形成調研報告。

發展目標

從迄今起至2008年,是北京市率先實現現代化和舉辦奧運會的重要階段,也是阜景街建設進入乘勢發展的重要階段。按照西城區未來五年發展目標和實施“三區戰略”的部署要求,將實現歷代帝王廟全面開放;實施街區環境整治;調整沿街產業結構;建設旅遊服務設施;培育旅遊熱點;發展文化產業;以商旅、文旅的互動與結合,促進現代金融區、商業區與傳統文化區的聯接和交融,使阜景街成為著名的中華旅遊街,成為北京“人文奧運”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