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園林

揚州園林

揚州園林在中國古典園林中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以其獨特的風格在中國園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園林院落的組合處理、園林建築的設計理念、園林水景的獨特處理、園林山石的安排。揚州園林地處江淮,北有大氣磅礴的皇家園林可借,南有蘇州、杭州的江南私家園林可鑑,再加上大運河、長江在此交匯,陰柔陽剛結合,從而使得揚州園林具有南秀北雄相互融合的特點:既有皇家園林金碧輝煌、高大瑰麗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園林小品的情調,自成一種風格。

歷史相關

揚州園林揚州園林

揚州園林素負盛名,《揚州畫舫錄》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之句,可見,乾隆嘉慶年間,甲天下的是揚州園林,而不是蘇州園林。當時,由於揚州鹽商富甲天下,他們有足夠的財力來建造園林,窮奢極欲。據統計,揚州城內私家園林最盛時達200多處。然而經過鹽制改革、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戰爭,大量的揚州園林或荒廢,或焚毀,或拆賣,揚州園林開始由盛而衰。揚州園林的命運和他們的主人的命運緊密聯繫。太平天國起義鎮壓後,兩淮鹽業死而復生,官僚和鹽商又開始紛紛造園,但園林建造的中心已經轉向蘇州,此時建造的園林已遠不能與盛時相比。至民國時期,揚州園林僅剩下殘破的60餘處。大躍進和文革時期,揚州園林又一次被大量破壞,現僅剩30處左右。但是,還保留著一些很有特色的、秀麗多姿的園子。有人認為,揚州園林是北方皇家園林與南方私家園林之間的一種介體,其原因一是清帝南巡,四商雜處,交通暢通;二是南北園林匠師技術交流的結果。揚州園林既具有皇家園林金碧輝煌、高大壯麗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園林中的建築小品,自成一種風格。

個園

揚州園林揚州園林

清代揚州的鹽商開始營造園林,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優秀的古典園林,其中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個園”了。個園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建於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個園被國務院授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個園是以竹石取勝,連園名中的“個”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邊,應合了庭園裡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裡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為竹子頂部的每三片竹葉都可以形成“個”字,在白牆上的影子也是“個”字。

建築特點

揚州園林揚州園林

個園由清代嘉慶年間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的舊址上擴建而成。園雖不大,但處處體現出造園者的匠心獨具,值得一提的是個園的疊石藝術,採用分峰用石的手法,運用不同石料堆疊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達出“春山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澹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詩情畫意。個園旨趣新穎,結構嚴密,是中國園林的孤例,也是揚州最富盛名的園景之一。

外形結構

個園是一處典型的私家住宅園林。從住宅進入園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園門。門上石額書寫“個園”二字,“個”者,竹葉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為名“個園”,點明主題。園門兩側各種竹子枝葉扶疏,“月映竹成千個字”,與門額相輝映;白果峰穿插其間,如一根根茁壯的春筍。主人以春景作為遊園的開篇,想是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含意吧!透過春景後的園門和兩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見園內景色,樓台、花樹映現其間,引人入勝。進入園門向西拐,是與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現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

湖石假山

在園中西北角,選用玲瓏剔透的湖石疊成。山前有池水,山下有洞室,水上有曲梁。山上蔥鬱,秀媚婀娜,巧奪天工。洞室可以穿行,拾級登山,數轉而達山頂。山頂建一亭,傍依老松虬曲,凌雲欲去。山上磴道,東接長樓,與黃石山相連。

黃石假山

在園中東北角,用粗獷的黃石疊成,拔地而起,險峻摩空。山頂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與嶙峋山石構成蒼古奇拙的畫面。山上有三條磴道,一條兩折之後仍回原地,一條可行兩轉,逢絕壁而返。惟有中間一路,可以深入群峰之間或下至山腹的幽室。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頂洞、一線天,還有石橋飛梁,深谷絕澗,有平面的迂迴,有立體的盤曲,山上山下,又與樓閣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給人以無盡之感,其堆疊之精,構築之妙,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現今江南園林中成為僅存孤例。

四季之景

春景

聽罷萬簫吟見,前面就是個字園門,門外兩邊修竹勁挺,高出牆垣,作沖霄凌雲之姿。竹叢中,插植著石綠班駁的石筍,以“寸石生情”之態,狀出“雨後春筍”之意。這幅別開生面的竹石圖,運用惜墨如金的手法,點破“春山”主題,即“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帶雨竹”。同時還巧妙地傳達了傳統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遊園的人們,春景雖好,短暫易逝,需要用心品賞加倍珍惜,才能獲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

夏景

夏景位於園之西北,東與抱山樓相接。夏景疊石以青灰色太湖石為主,疊石似雲翻霧卷之態,造園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皺的特性,疊石多而不亂,遠觀舒捲流暢,巧如雲、如奇峰;近視則玲瓏剔透,似峰巒、似洞穴。山上古柏,枝葉蔥鬱,頗具蒼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綠的池水將整座山體襯映得格外靈秀。北陰處有一涓細流直落池塘,叮咚作響,池中游魚嬉戲穿梭於睡蓮之間,靜中有動,極富情趣。池塘右側有一曲橋直達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頗具寒意,即使炎熱的夏天,人們步入洞中,頓覺清爽。盤鏇石階而上,登至山頂,一株紫藤迎面而立,遊人悠遊其間忘卻了無盡的煩憂。

秋景

經過抱山樓的“一”字長廊,園之東部便是氣勢雄偉的秋景,相傳出自清代大畫家石濤之手筆。秋景用黃山石堆疊而成,山勢較高,面積也較大。整個山體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園林之最”的美譽。黃山石呈棕黃色,稜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體峻峭凌雲,顯得壯麗雄偉。進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險奇之處隨時可見。中峰高聳奇險,下有石屋,可容十幾人,內設石桌、石凳、石床,通風良好,四季乾燥,頗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頂拂雲亭,頓覺心胸開朗,滿園佳境,盡收眼底,正所謂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陽西照,使整座山體灑上一層黃金,這時你才能領略造園者將此山面西的道理。

冬景

造園者將冬景安排在南牆之下,背靠高牆幾乎終年不見陽光,遠遠望去似積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鋪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疊,石質晶瑩雪白,每塊石頭幾乎看不到稜角,給人渾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園者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將假山堆疊得如一群獅子,遠觀似一頭頭雪獅歡騰跳躍,憨態可掬。南面高牆上有二十四個風音洞,後面的巷風襲來,時而發出呼嘯之聲。造園者不光利用“雪色”來表現冬天,還巧妙地將“風聲”也融合到表現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絕。山側的幾株臘梅烘托出冬天的嚴寒。正當人們面對端莊、靜穆的冬景,感嘆一年終了之時,驀然回首,發現西牆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們招手,暗示春天又將來臨。

園林藝術

園林藝術是人們追求美的戶外空間,個園設計者將四季假山設定在一園之中,人們可以隨時感受四時美景,並周而復始,頗具“壺天自春”之意。這種獨特的藝術手法在我國傳統園林中是極為少見的。個園的歷史與著名的“揚州八怪”幾乎同時,我們可以通過此園品位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徵。揚州市政府正在準備將個園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個園和何園在揚州的地位相當於蘇州的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清盛期和清晚期的巔峰之作,共同構建了揚州園林在江南園林的重要地位。

代表性園林

何園

揚州園林揚州園林

何園坐落於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被譽為“晚清第一名園”。何園又名“寄嘯山莊”,由清光緒年間任湖北漢黃道台、江漢關監督何芷舠所造(有人曾認為何芷舠曾任清政府駐法國公使,但查無史實),是清乾隆年間雙槐園的舊址。清同治年間,在雙槐園的舊址上改建成寄嘯山莊,占地14000餘平方米,園內有大槐樹兩株,傳為雙槐園故物,今仍有一株。園名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之意,闢為何宅的後花園,故而又稱“何園”。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園主歸隱揚州後,購得吳氏片石山房舊址,擴入園林。園主將西方建築特色帶回了文明古國,並吸收中國皇家園林和江南諸家私宅庭園之長,又廣泛使用新材料,使該園吸取眾家園林之經驗而有所出新。1988年與個園一起被國務院授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盤谷

揚州園林揚州園林

小盤谷位於江蘇省揚州市丁家灣大樹巷內。小盤谷始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為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兩江總督周馥的私人宅院。因為園內假山峰危路險,蒼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徑盤鏇,故名小盤谷。

小盤谷在揚州園林中有獨到之處,與個園、何園相比,小盤谷占地很小,建築物和山石也不多,但妙在集中緊湊,以少勝多,即小見大。水池、山石和樓閣之間,或幽深,或開朗,或高峻,或低平,對比鮮明,節奏多變,在有限的空間裡,因地制宜,隨形造景,產生深山大澤的氣勢,咫尺天涯,耐人尋味,這是其他園子所不能相比的。

小盤谷總體分為三部分,西部為平房住宅區,中部為一大廳,大廳右為一火巷,巷東即花園。花園分東西兩部分,進園門,即為西園。園中有湖山頹石,舊名為“九獅圖山”,因其山石外形如群獅探魚而得名。山下有洞,洞出西口,有池水一泓,池上架石樑三折。池西一水閣涼廳,三面臨水,山洞北口,臨水設“踏步”,石上嵌“水流雲在”。東西花園以走廊和花牆分隔,牆南一桃門,上題“叢翠”,進桃門為東園,園南有涼廳三間。整個園林是以小見大之手法中最傑出者。

小盤谷宜靜觀,或待清風於水閣,或數游魚於檻前;或逍遙于山頂,或徜徉於迴廊,或閒敲棋子,或倚樓納涼。如此,方能領略到小盤谷的佳妙之處。

長期以來,這座玲瓏娟秀的城市山林被用作某單位的招待所,可謂“深藏閨中人不識”。後來,揚州市政府大力挖掘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動遷了有關單位,撥款對該園進行了徹底的修繕,使之恢復了昔日風采。它將作為揚州新辟的“古巷游”中的精彩一景,讓廣大中外遊客一飽眼福。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小盤谷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逸圃

揚州園林揚州園林

逸圃東鄰個園,在東關街356號,系民國初年錢業經紀人李鶴生所築。在揚州住宅園林中,園林多半建於住宅之後,唯此園築住宅左偏。大門八角形,門額上嵌“逸圃”二字刻石。進入大門,即抵園門,將人一路引向住宅之後。迎面火巷北去,巷西為住宅五進,巷東原有湖石假山貼牆而築,委婉屈曲,壁岩森嚴,與牆頂之瓦花牆形成虛實對比。山旁原築牡丹台,花時若錦。假山北頭的盡端,原倚牆作五邊形半亭,亭下有花廳三間,裝修極精,外廊天花,皆施淺雕。揚州名畫師王板哉、吳硯耕曾設硯於此。由花廳西行北折,於火巷東側,辟一花瓶形門,題額“問徑”,內有庭園一隅,置花木山石,其北為小軒三間。軒背置小院,沿磴道可達復道廊,即由樓後轉入隔園。園在火巷盡頭住宅之後,原以復道與山石相連,折向西北,有西向樓三間,面峰而築。樓有盤梯可下,旁有紫藤一架,老乾若虬,滿階散綠,增色不少。後園昔有望月亭、紫竹林等景觀,逸圃與蘇州曲園相仿佛,都是利用曲尺形隙地布設,但比曲園巧妙,形成上下錯綜,境界多變。採用“絕處逢生”的手法,由小院轉入隔園,來一個似盡而未盡的布局。可惜假山、半亭、碧潭、復道廊等均已不存。1962年事實上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揚州市國畫院曾設此辦公,曾為居民住宅。

經過市政府撥款,相關部門根據李氏後人提供的資料,恢復了逸圃全貌,現作為長樂客棧的一部分,對外營業,現已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中國江蘇省揚州市東關街356號

匏廬

揚州園林揚州園林

匏廬位於揚州市甘泉路211號,為民國初年鎮揚汽車公司總經理盧殿虎所建,由當代揚州造園名家餘繼之構築。是園以橫長別致著稱,小中見大,別有洞天,由狹巷進入,分左右兩小院,形如瓢葫蘆,故稱“匏廬”。狹巷兩側為住宅,狹巷南端盡頭,過八角形門,即分東西兩院。東院園門圓形,嵌“匏廬”石額。東院以迴廊通連,南向植細桿梧桐,瘦長如修竹,饒有清妍之姿。經迴廊達半亭,亭欄臨水,池水由此北折,水池盡頭,有軒三間,池邊花壇上置數點峰石,小徑用鵝卵石砌鋪。遊人至此,雖則地已窮盡,但隨路一轉,或東登半亭,或緣池西去,達於園之西部。西院園門方形,嵌“可棲”石額,西院略開闊,園中築花廳一座,劈園為南北兩半。北半以黃石壘花壇,種花植木其間。南南半以湖石疊假山,綴以老樹青藤,一派蔥鬱。山右構水閣,閣下臨池,蕉影指窗,明靜映波。池水澄碧,植睡蓮,金魚修游其中。亦得小有天地之旨趣。園極西,似已窮盡,頓現角門,額“留餘”二字,循磚路北行,迎面一疊黃石,逶迤而東,似別有洞天,兩折卻返原地,一新遊人耳目。匏廬面積雖小,然委婉緊湊,為利用不規則餘地設計之佳例。匏廬保存尚好,1962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今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為揚州文物研究室占用。

珍園

揚州園林揚州園林

揚州珍園在文昌中路,園門原在舊城九巷22號,為清末鹽商李錫珍建。江都李伯通《過李氏珍園》詩云:“別業在城市,名園當畫釁。小橋穿曲水,仙額聚方壺。有雨即飛瀑,無雲多假山。水光浮瀲灩,石骨露嶙峋。”今園門東向,門額題篆體“珍園”二字。兩側築花牆,開漏窗數面。園東南側有湖石假山,山有洞曲,上築盤道,下臨水池。池邊架小曲橋達於洞口,假山東端有半亭掩映,西端接以迴廊,廊間隔牆開月洞門。迴廊北折通方亭,置美人靠及陶質桌凳。園中花木繁茂,植有紫藤、睡蓮、丹桂、玉蘭、芭蕉、楷杷、松竹、棕櫚等,有百餘年白皮松一株,別有百餘年紫薇一株,惜已枯死。曲徑用鵝孵石鋪砌。園北部舊有層樓三間,現已改建成三層新式樓房。樓西築隔牆,門通內宅,門楣額“柘庵”。園西偏為住宅,其地舊為庵堂,宅前東壁門,原嵌有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修《興善庵記》碑石一通,現改建為二進平房。房前均有花圃,種桂花、翠竹、臘梅、天竹等。在後進院東,沿湖石花壇辟池一泓,院西置一六角形井欄,欄壁刻“泉源”二字,背面刻“珍園主人習真氏題,歲在丙寅天中節”字樣,1962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珍園飯店。

蔚圃

所在地:揚州老城區風箱巷6號,後門宛虹橋17號

建造期:清末民初

現狀:東路住宅在文革初期大 部分改建大會堂,西路住宅格局及蔚圃庭園基本完整

文保級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色

1.概況:蔚圃,占地面積呈規整長方形,從東到西寬約32米,南北縱長約52米,占地約1700餘平米。住宅布局規整,蔚圃庭園精構。住宅由東、西兩路並列,中夾南北向深深火巷相隔相串組群布局。原有各類老屋大小合計60餘間,建築面積1000餘平米。

2.東路住宅:原門牌號碼為風箱巷4號(今不存)。南首朝南門樓原也是磨磚砌築,文革初改建大禮堂時拆除了。今天在改建後的南面圍牆牆壁間尚能見到少許當年拆卸下來重砌的磨磚磚塊殘存部份。

揚州園林揚州園林

東路住宅原來從南到北前後共有七進,皆面闊三間。中軸貫穿,兩廂對稱。前廳後室,計有26間。天井5道,青石板鋪就。首進為門廳,入內跨過天井即是照廳,迎面朝南為正廳,構架園作。兩旁置廊,正廳後拖接倒座一進。再後為三間二廂格局住室連貫三進,構架七架梁式。各進中堂前置木雕格扇,後置屏門、腰門。方磚鋪地,兩次間木地板。各進西廂房均有耳門通達火巷,並與西路住室相隔相串。火巷今日依舊。而東路除後二進尚存外,其前數進均在上世紀文革初期年代拆除改建成大會堂。當今大會堂長年空關,堆放雜物。文革初期筆者從文化系統工作隊撤回到單位,即遭造反派納入“陪斗”當權派,後即被遺放施工隊做瓦工,參與此路住宅拆除改建大會堂。

其實,在文革初期,老城區內所屬四個公社(街道辦事處):廣陵、城南、東關、汶河,由於當時政治形勢的需要,均將此四處歷史遺存的大宅門老房子拆除改砌大會堂。而這歷史上遺存的四處大宅門,都是在解放初期收為國有資產。解放前都屬於有權有錢的大戶人家所有,其背後都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例如其中城南公社(金魚巷5號),解放前屬國民黨二十五軍軍長黃伯韜所有,1953年作為敵產被法院判決而沒收。

3.西路住宅:西路住宅與庭園構築亦很精緻,門牌號碼為風箱巷6號。歷史上原有老屋,從南到北計五進。除第二進拆除改建外,餘存四進均完整,各類老屋計30餘間。其中蔚圃庭園在1983年由市房地產公司丁樂雲負責重修過,故保存最好。

揚州園林揚州園林

首進門廳一順五間,大門樓砌築考究,呈八字形,磨磚對縫砌築。門上首鑲有二道磨磚額枋,再上為磨磚匾牆框景,內鑲磨磚六角錦,亦稱龜背錦。再上置木作天花板,整體門樓顯得寬闊挺拔。雖然門旁一對白礬石鼓只存殘座仍不減當年門樓氣勢。 越過大門樓進入庭院,東側仍見歷史遺存廊道階沿石。旁朝南二道門上原有石額,書“蔚圃”二字。跨過二道門,穿過門披廊,即進入蔚圃庭園,朝南迎面是廳堂一順五間。其中三間為花廳,兩側梢間為偏房。花廳三間構築之材與形式全取“方”之含意,有方形柁梁,方形桁條,方形椽子,方形柱子,柱下鼓磴、石磉亦是方形。廳內鋪地也是方磚(後改現代的水磨磚地),連原有隔扇裝修中欞條也是套方花樣(今已不存)。東面三間走廊上楣子是套方圖案。西邊走廊壁間鑲吊角蘿底磚也是方形。西南隅構築涼閣(亦稱船廳)平面格局也是方形。構築可謂無處不方。這是揚州砌房造屋的一種規矩:東路廳堂用圓料、圓作。西路廳堂用方料、方作,其意有圓有方,左圓右方,男左女右之含意,也就是常說的東面為男廳,西邊為女廳。信步蔚圃庭園,環顧構築,其園景雖略有破落,細細品味卻很有意思。朝南為帶卷棚雅致廳堂三楹,廳前兩側,朝西修廊三節接連朝北門廊。朝東置坡式修廊二節,連線西南隅歇山式涼閣一方。上翹角臨空,繞以美人靠臨虛。閣台下壁間磚雕海棠框景,中鑲磚雕佛手、桃子、石榴、葡萄等果實,寓意多福多壽多子孫。閣下曲池一泓,終年不涸,魚遊戲水。池邊白色石欄圍之,石欄邊對置假山圍之一區,植柏樹、花淑、柏樹象徵長壽男性,花淑含淑之女性。面北依壁疊砌湖石假山一座,庭園內峰、洞、水、魚、花、木俱全,布局精當,傳為民國初年造園名家餘繼之手筆。當今揚州老城區與蔚圃涼閣構築形式位置設定相似的還有風箱巷12號楊氏小築、汪氏小苑、甘泉路袍廬。此閣多設於西南隅,主要從生活功能所需而構,炎夏之日,人坐在此避陽背陰之閣內避暑休閒賞景適宜。 穿過花廳腰門,即進入其後住宅,格局為明三暗五、七架梁式。不過在其西側又各連套房密室一間,前置小天井一方,南首小天井置花台一座。花台上至今尚留百年以上瓜子黃芽一株,其茂盛之葉超過屋檐。原本還有狹窄小巷通連前花廳修廊抵涼閣,現閉塞。

明月樓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是唐朝詩人徐凝詠揚州的名句,後人便將"二分明月'做為揚州的代稱.揚州獨占明月風流,揚州文人以賞月吟詩詠懷為樂事,清代中葉,員姓豪門依唐徐凝詩意建成此園。

揚州園林揚州園林

至今園內有井一口,井欄上刻“道光七年杏月員置”到是如史書,鐫刻了園史的真實。主樓寓園之極北,七間長樓面南,中懸清代詩人錢泳書匾“二分明月樓”。既如屏嶂擋住北邊殘景,又以敞廊、美人靠形成登高觀月的好去處。折角向東,黃石山一座,嶙峋峭拔,又在山上依山勢築東閣三間,西向主樓和東部夕照閣相連,這樣明月西沉時可依閣送月;西南角,又置迎月樓三間,與東閣正好錯開,又能遙遙相望,這樣月上東山時可在閣

中迎月。樓閣都在園的周邊,既擋住園外的破敗之景,嘈雜的人聲,又在較為窄小的天地內留下中部開闊的空間,而東閣西閣的錯置,避免了嚴整、擁塞,有了疏朗、開闊,形成了幽雅、寧靜的氛圍。

與周邊形成對比的是園中間的園林小品,扇面亭、伴月廊、月亮橋,那門洞漏窗或如滿月,或似殘月,或象新月,亭廊橋畔鋪地以碟瓦卵石,形成水面漣漪,其間巧點黃石,好似水面汀嶼,造成人的錯覺。尤其是月色朗照之夜,月亮清輝籠罩佳園,遍地鋪銀,樹影斑駁,秋蛩鳴應,人疑乎在山澗探幽,在水畔漫步,沉浸於月色蕭色之中,這種實景和虛景的結合,天上人間的有機交融,使人感到無水卻有水意,無山卻有山情,真是山山水水在意中,誰能不遐思陶醉?由衷讚嘆“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

二分明月樓公園占地僅1031平方米,但通過月光,山色,水意,樹影,亭閣,漏窗交織互映,極富內涵,尤其令人感興趣的是,這座園林地處揚州中心最為擁擠的商業主幹道上,對門即第一百貨商店,實屬鬧中取靜之所,人們購物觀光之餘,入園小憩,品嘗山石,或聽一支清曲,或吹一段管蕭,其樂無窮.

劉莊

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廣陵路272號。初名“隴西後圃”,建於清光緒間,民國十一年(1922年)歸鹽商劉氏,修築後改今名,占地6160平方米。大門南向,園在住宅以北,以院落分隔。園入口有月洞門,上額“餘園半畝”,有南向廳屋三間,廳後有院,廳西有廊通院西半亭,西南牆下築湖石花壇,植有白皮松等花木。東院內,北有樓閣臨虛,貼牆疊山,南有水池,上疊湖石假山一組。後院荒蕪,院牆上尚殘存明王秉錞刻《潑墨齋法帖》石刻數方。園南部住宅東西三軸,前後各四進,保存有楠木廳。現為廣陵區公安分局使用,局部裝修已改動。

怡廬

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嵇家灣。民國初錢業經紀人黃益之建,揚州疊石名家餘繼之設計。坐北朝南,大門東向,園分前後兩個院落,占地460平方米入門為一庭院,北面居中有花廳三間,東、南兩面有遊廊相接。西偏依牆疊宣石假山,上植叢桂。牆中部有門通廳西小院,院中南北兩面相對築有小屋,北額“藏拙”,南額“寄傲”,統稱“兩宜軒”。其後院有書齋三間。在工人廣場建設過程中已整修。怡廬地處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內,可納入街區或工人廣場,讓市民或遊客參觀。

汪氏小苑

揚州園林揚州園林

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地官第14號。系鹽商汪伯屏所建,占地近4000平方米。大門南向,園與住宅融為一體,曲折多變。有“迎曦”、“小苑春深”等四個庭院。住宅東西三軸,前後各三進,建築裝修精緻。中路正宅前有水磨磚雕門樓,東部花廳系柏木樑柱,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前後有卷棚,廳內罩格精工雕琢,屏門上嵌有紋飾精美的大理石。小苑是我市園林中別具一格的佳作,為東圈門片歷史文化街區重要的文物旅遊景點,已整修對外開放。

西園

西園亦稱“御苑”、芳圃,在大明寺西側。園始建於乾隆元年(1736年),為郡人汪應庚所築。西園利用蜀崗的自然丘陵,加以人工的奇妙點綴,形成四周山嶺環抱,在造園藝術上別具一格。嶺間古木參天,沿水種竹,富有濃郁的山林野趣。乾隆數度南巡,“御苑”亦日臻完善,以其寺廟園林的獨特風韻,躋身於揚州的大型園林之中。《平山堂圖志》對她作了這樣的描述:“園在蜀崗高處,而池水淪漣,廣逾數十畝。池四面皆崗阜,遍植松、杉、榆、柳、海桐、鴨腳之屬。蔓以藤蘿,帶以梅竹。夭桃文杏,相間映發。池之北為北樓,樓左為御碑亭。樓前為瀑突泉,高五丈餘,如驚濤飛雪。東有屋如畫舫浮池上。臨池為曲室數楹,修廊小閣,別具幽邃之致。園中瀑突泉二,以擬濟南稍泉林之勝。……”可惜園毀於鹹豐間兵火。晚清雖有增修,可是到民國時,已是“惟餘古木藤蘿,荒池怪石,使懷古者增無窮感喟”之境。解放後進行了三次大修。1963年,重新疊石堆山,新築井亭,從城內移建船廳於此;1979年又從城裡移建了楠木廳和柏木廳,還新建了山亭,環園鋪設了石徑,石徑緣池而轉,池周地勢高、窪、深、懸,石徑貫空在綠樹翠竹、亭館之間,或隱或現,人行其間,如人重山復水之中,野趣橫生,風韻已不減當年。在山水的布局上,相形度勢,景色十分自然,給人以青山綠水、山明水秀之感。在廣闊的水面上散布著大小不等的島嶼,島與水連,水繞島環,把有限的空間構成一幅生動優美的湖山畫軸。

徐園

揚州園林揚州園林

徐園位於揚州市瘦西湖公園內,園中有園是瘦西湖的特色。徐園構築於"桃花塢"舊址,位於瘦西湖長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韓園桃花塢故址。為紀念參加辛亥革命的軍長,後被袁世凱派人炸死的徐寶山而重建的園中園。園中有黃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內有池塘,池水與湖水相通。過池是館軒,取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之意,而稱聽鸝館。整個院落工整而又具變幻。繞過徐園,立於小紅橋,小金山聳立,湖面陡然放開。徐園規模不大,占地0.6公頃。但結構得體,庭院起承轉合,錯落有致。內有聽鸝館、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館等景。聽鸝館前陳列鐵鑊兩具,相傳為南朝簫梁時鎮水之物,並立有《鐵鑊記》碑文,相傳是南朝梁時期的遺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徐園”的書寫運用了兩種不同的字型,卻是和諧成趣,它是辛亥革命時期軍閥徐寶山的祠堂。

徐園作為瘦西湖的屏風,使景區由序幕拉開,進入高潮,構園手法十分高超。

平園

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南河下723所內。鹽商周靜臣所建,占地3447平方米,大門南向,系磚刻門樓。園在住宅西偏,園門東向,上有楷書“平園”石額,園內以花牆分隔為南北兩院落,花牆正中開月門,上有石額,南題“惕息”,北題“小苑風和”;南院中有三百年廣玉蘭兩株,北院中有南向花廳五間,廳內置楠木格扇,裝修精緻。廳南沿牆疊有湖石假山。今作宿舍。

其他

除此之外,揚州尚有一定遺存的園林還有棣園、小圃、華氏園、朱氏園、劉氏園、青雲山館、盧氏意園等等。萃園、冶春園已經拆除重建。影園遺址已發掘。壺園、八詠園、冬榮園、魏園等花園已毀,遺留建築大多移至瘦西湖,僅存住宅 。

瘦西湖內現存的小園除徐園外,還有鳧莊、小金山、月觀等等。

異同

從審美角度看,蘇州園林與揚州園林風格趨近卻不趨同,細到造園時間、造園者身份、造園藝術、境界、空間布局等方面時自成一體,有著各自獨特的美。

1造園時間

從時間上來看蘇州園林的造園時間整體上要早於揚州園林。在階段上看,蘇州園林大都建於成熟前期,即我國歷史上的宋代至清初時期(公元960——1736年)。園林體系的內容和形式已經完全定型,造園藝術和技術基本上達到了最高水平。以蘇州四大名園為例:滄浪亭始建於五代吳越時期,北宋慶曆年間,詩人蘇舜欽購園整修成形;獅子林為至正二年,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禪師所建;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留園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太僕寺少卿徐泰罷官歸田後,於此大治園圃,後清嘉慶三年,廣西右江兵備道劉恕擴建。

揚州園林處於成熟後期,此階段相當於清王朝的中期和後期。例如:揚州園林的代表作——瘦西湖,雖然隋唐以來便有人“擇地構園”,但真正形成“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格局,還是在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後的“爭地構園”;著名的個園為清代中葉鹽商黃應泰所建的私家園林;何園則是清代光緒年間道台何芷舠所建。這一時期的園林繼承了上代的傳統,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就,同時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爛熟”的情況,反映了末世的衰頹跡象。處在封建社會即將解體的末世,文人、士大夫普遍爭名逐利,追求生活享樂。傳統的清高、隱逸的思想越來越淡薄,這點從揚州園林的娛樂、社交功能上升上可見一斑。

類別 園名 造園時間

蘇州園林滄浪亭 北宋慶曆,1045年

網師園 南宋,1174——1189年

獅子林 元至正二年,1342年

拙政園 明正德四年,1509年

留園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

揚州園林

個園 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

何園 1862-1883年

小盤谷 1894-1904年

2造園者

江蘇園林多為文人寫意式園林。明清時期,蘇州科舉入仕者居全國之最,文人為官,不得意的很多,蘇州園林就是這些文人官場失意後,回歸鄉里,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營造園林作為市隱之所,以修身養性。因此,明清時期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世紀至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全城有大小園林共200餘處,現尚保存完好的有十餘處,作為蘇州園林典型代表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耦園、滄朗亭、獅子林和退思園,就產生或定型於這段時期。下面以滄浪亭和拙政園為例。詩人蘇舜欽北宋慶曆年間丟官,流寓蘇州,因喜愛盤門附近景色,購園整修,並築一亭,借引屈原《漁夫》中“滄浪之水”歌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足”之意,取名“滄浪亭”。王獻臣曾經任監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罷官歸隱,花了16年時間在唐代詩人陸龜蒙宅舊址上建園,“灌園////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命園名為“拙政園”。

和蘇州園林不同揚州園林的主人以富商為多,“造園時在保留江南園林淡薄、清況韻味的基礎上,還憑藉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借鑑北方皇家園林雄偉恢弘和高貴富麗的風格,建築追求高貴富麗,形成雅健的南北過度特色。”③這些富商多為安徽徽州籍的儒商,他們除富有外,往往還捐一個空頭官銜,以顯耀其身份。因此,揚州園林與蘇州園林設計指導思想大致上是一致的,都帶有文人風格。所不同的是揚州園林的園主除享受“詩情畫意”,標榜風雅外,還追求豪華,炫耀富有,並用園林作為招待賓客洽談商務的交際場所,使揚州園林在總體面貌,建築尺度,材料規格等方面都帶有高級華麗的格調。如愛在園林建築中多用樓層;木材喜選用楠木、紫檀、紅木等;樓層鋪設方磚;牆面做工格外精細等等。

類別 園名 造園者姓名 造園者身份

蘇州園林 滄浪亭 蘇舜欽 北宋詩人

拙政園 王獻臣 御使

獅子林 天如禪師 僧人

留園 徐泰 太僕寺少卿

環秀山莊 蔣楫 乾隆刑部員外郎

耦園 陸錦致 雍正保寧知府

網師園 史正志 南宋侍郎

揚州園林 瘦西湖 眾多 徽商

個園 黃應泰 兩淮鹽總

何園 何芷舠 光緒湖北漢黃道台、江漢關監督、駐法會使

3造園藝術

江蘇古典園林在造園藝術上已經相當成熟,創作方法以寫意為主,十分注意園林的人工因素與自然諸要素的和諧統一。蘇州古典園林和揚州古典園林都非常注重順應自然,在疊山、理水、樹木花卉的布置以及建築經營中無不體現這種思想。造園家們還採用以小托大,力求含蓄的造園手法,將整個園林布置的極具詩情畫意,力圖表現文人寫意園林的風格。蘇州園林追求淡薄隱逸的境界,整個園林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注重文化和藝術的統一,因此蘇州園林的“書卷氣”和“雅逸”的藝術格調極濃。相比而言,揚州園林則是文人園林風格的變體,園主儒商合一,附庸風雅而效法士流園林,或者本人文化不高而聘文人為他們籌劃經營,從而在市民園林的基調上著以或多或少的文人的色彩。因此,揚州園林南北風格兼具,雄偉與秀美並收,構思精巧,講究人文與自然的巧妙結合,造園藝術獨樹一幟。陳從周在《說園(五)》中極好地概括了兩者的優點:“餘嘗謂蘇州建築及園林,風格在於柔和,吳語所謂‘糯’,揚州建築與園林風格則多雅健……”。

3.1疊山

蘇州園林和揚州園林中假山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在選材用料和堆疊手法上都有一定的差異。

蘇州當地盛產太湖石,園林中的假山石料多用太湖石(其中以太湖洞庭西山產者最佳)。揚州地處沖積平原,缺少石材,園主多利用販鹽船回載造園所需的名貴假山石材,如大理石、太湖石、高資石、斧劈石、靈璧石、宣石等,品種較之蘇州園林要齊全的多。

蘇州園林由於採運石料較方便,故園中假山所用單體石料較大。如:留園三峰中的“冠雲峰”,高6.5米,重約5噸。這樣巨大的石料在揚州園林中則極為罕見。因為其石料運自外地,運輸十分不便,故揚州園林中石料較小。

蘇州園林以石假山為主。如:獅子林、留園、環秀山莊中的假山都是以全湖石堆疊而成。揚州園林因缺乏石料,多採用“石包土”的堆疊手法,峰巒多用小石包鑲。疊山時根據石形、石色、石紋、石理、石性等湊合成整體,但時間一長,疊石易脫落,山形易損壞,所以揚州園林中一些極佳的作品,未能完好地保存下來。

3.2理水

江蘇園林的水型有水池、溪澗、潭、泉、灘等。其中以水池最為常見。

蘇州古典園林面積一般不是很大,常以水池為中心,水池形狀多取自由不規則式,沿其周圍設定建築,籍以形成向心、內聚的格局,這種格局使人在有限的空間內感到開朗而寧靜。稍大一點的園林,像留園使水池稍偏一側,騰出一塊面積堆山疊石,廣種花木,以形成山環水抱的格局。蘇州園林中的水面雖小,卻因水而秀,使園中多了瀲灩的水光與粼粼的碧波。每當“風起時,吹皺一池春水”,蕩漾的細波使水面靜中生動,別有一番風情。平靜的水面還能到映出天上的雲彩與地上的景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④虛實相生的天光雲影,會給人帶來無窮無盡的遐想。

拙政園水景堪稱一絕,採用了“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開池沼”的方法,在水面上利用挖池泥土堆了兩座島山,作為前後水面的分隔,各式建築均依水而置。荷風四面亭前的五典小橋玲瓏剔透,使水面向西一直流滲出去,呈現瀰漫之勢。水景中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小滄浪水院,小飛虹廊橋與左右兩條貼水遊廊,構成了完整而又開敞的流通水院。靜水中略點幾塊小石,岸邊石磯上灌木蔥蔥,構成了一幅江南水鄉的恬靜畫面。整個靜水佳景採用了分散手法:讓水體向四角延伸,化整為零,從而豐富了水面的形態,擴展了水體的層次,使之更顯得縱深很大、層次豐富、景觀深遠。

揚州古典園林中的水池似少變化,不若蘇州古典園林那樣盡情發揮水的瀰漫之意,具有南方園林向北方園林過度的特徵。相比而言,揚州園林水體較大,一些園林採用了北方園林中常用的聚集手法,一些園林還採用了北方園林中常用的聚集手法:集中用水,使水面成為園林的主要景觀。“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⑤瘦西湖就是一個典型,整個湖面碧波一片,環望亭台樓閣,出沒波間,極富雲水情趣,相比蘇州園林水面的清秀顯現出一種雄秀。

類別 園名 水面面積

蘇州園林 滄浪亭 約1畝

拙政園 約30畝

獅子林 約3畝

留園 約5畝

環秀山莊 約半畝

耦園 約半畝

網師園 不足1畝

揚州園林 瘦西湖 百餘畝

個園 約8畝

何園 約9畝

小盤谷 約1畝

劉莊約半畝

3.3建築

江蘇古典園林和以北京為中心的帝王園林不同,絕大多數是南方風格的私家園林。由於園林所處地域的自然環境不同,園主的身份不同,蘇州園林和揚州園林在平面布局、建築外觀、空間處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處理方面都有不同之處。

蘇州園林是典型的江南私家園林,園林布局靈活,樸素典雅,建築物顯示出輕巧纖細、虛幻空靈的風格。相比揚州園林建築體形則往往較大,屋角起翹比蘇州園林厚重粗挺,屋內陳設也是揚州當地的“雅健”風格,呈現出江南園林向北方園林過度的性質,獨具一番風格。

蘇州園林中廳堂規模一般小於揚州園林,室內空間也不如後者寬敞,裝修,梁架用料等也不如揚州園林複雜、華麗。蘇州園林的園主多為失意文人,追求意境美,園林一般用作園主市隱的居住之所。揚州園林的園主多為富商,園林不光用做居住,還用做商業會客、洽事、禮儀等活動,加上其為顯示富有,不惜用名貴木料,裝修亦十分豪華,樓閣比蘇州園林高大。

類別 園名 樓名 樓體

揚州園林 個園 壺天自春樓 七間二層樓,歇山頂

何園 蝴蝶廳 兩層七楹樓,歇山頂,雕刻字畫極其精美

二分明月樓 二分明月樓 七間二層樓,歇山頂

蘇州園林 拙政園 遠香堂 四開間,一層歇山頂

留園 明瑟樓 半樓形式,面闊僅一間

環秀山莊 有谷堂 三開間,一層懸山頂

以橋為例,蘇州園林中橋的尺度一般較小,往往取簡潔的造型,橋身矮,讓人接近水面,便於觀魚賞荷,產生凌波漫步之感,同時人的視點降低,也可以使水面比實際更為開闊,典型的如拙政園中的小飛虹。揚州園林的橋顯得複雜精緻得多。瘦西湖上的五亭橋就是典型的例子,為揚州兩淮鹽運使高恆,為了迎接乾隆皇帝二次南巡,以邀聖賞,特僱請巧匠設計,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而建。28根大紅圓柱支撐著五個亭子,亭亭相通,大亭端坐中央,小亭對稱相圍。亭頂黃瓦青脊,金碧交輝;飛檐下雕樑畫棟,彩繪典麗;周圍石欄的柱端皆作獅形,雕鑿精巧。橋基為大青石砌成,橋身為拱券形,橋身下有15個券洞,大洞有3個,可供畫舫通行。每當浩月當空之際,各洞銜月,銀色蕩漾,眾月爭輝,倒掛湖中,可與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媲美。

江蘇園林建築的用色,總體上崇尚淡雅樸素忌濃艷絢爛。但隨園林所處地域的自然環境的不同,亦有一定的差異。蘇州園林多柔和淡雅。揚州園林則顯雅健,呈現南向北過度的趨勢。

蘇州園林中建多採用冷色,屋面時常為灰色或素色,梁枋柱頭用栗色,掛落用綠色,配以灰白色粉牆,都是一些冷色調,對比強烈又協調,既與近旁傳統民居色調相諧,又與江南多見的灰白天色諧和。灰白的江南天色,秀茂的花木,玲瓏的山石,柔媚的流水,形成良好的過度,配合調和,給人以淡雅幽靜的感覺。這種粉牆黛瓦的景色曾令無數人心醉:“這種素白的院牆延伸開去,為深沉的山石與蒼鬱的林木鋪設下潔淨無比的背景,在山石林木所交結的空隙中閃動著點點片片的空白。特別是在多雨的江南,迷濛的細雨中,粉牆的白色已經收斂住它的光芒,幾乎溶化消失入銀灰色的天空。這時整座園林猶如袒露在浩無邊際的大地上,使院牆實體所構築的空間邊界一化而為飄渺的虛空。”⑥“且看幽閣清流,小橋臥波,粉牆低埡,花影扶疏,有亭翼然,朗照似撫,日迷塔影,綠樹怡神,長廊侵雨,霧失樓台,其色彩之清麗,形象之豐瞻,園境之淡泊,園意之深邃,非身臨其境無以形容。”⑦

揚州園林中色彩的運用總體上和蘇州園林十分接近,只是個別建築上用色略顯濃重,有些許北方園林的味兒。如五亭橋就採用了江南園林中極其罕見的黃頂。

3.4植物配置

江蘇園林中的花木多數選用當地眾多的傳統品種,且注意其背景,花色濃重的置於粉牆前,如翠竹、芭蕉;色淡的見於綠叢前或空曠處,以充分發揮素材的特徵,表現脫俗的美感。

蘇州園林面積小,且多封閉,四周圍有高牆。園中喬木並不多見,多灌木、藤本和一些草本、水生植物。花木配置,本著“貴精不在多”以簡潔取勝的指導思想,同時也考慮高低疏密及與環境的關係。種多種樹,配置構圖如畫構圖一樣,注意樹的方向及地的高低,考慮樹葉色彩的調和對比,常綠樹與落葉樹的多少,開花季節的先後,樹葉形態,樹的姿態,樹與石的關係等。使不同的花色、花期相互襯托,做到“好花須映好樓台”的效果。

揚州園林中地方性樹種以柳、松、柏、榆、楓、槐、銀杏、梧桐等最為常見,尤其是江南後期園林中幾乎絕跡的柳。揚州園林相比蘇州園林有相應較大的水面,柳植水邊,三五成行,枝條疏修,長條拂水,高可侵雲,柔情萬千,饒有風姿,頗多畫意,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揚州園林山石間的喬木要比蘇州園林森嚴得多,不宜像蘇州園林那樣用栽花來修飾,常用盆景來點綴,水池之中,亦用盆荷入池。

蘇州園林的主人們還愛巧用花木在咫尺之地中營造出某種意境和情趣。如春天到拙政園西部的十八曼佗羅花館賞山茶花,海棠春塢看海棠,夏天到拙政園遠香堂、荷風四面亭賞荷,秋天到留園聞木犀香亭桂香,而怡園的梅林、獅子林的問梅閣則是冬日觀梅的好地方。相比這種手法在揚州園林中並不多見。

4境界

江蘇古典園林是自然美、藝術美與理想美的完美結合,無處不顯現著造園者的胸襟抱負、情趣氣度,是運用山石、清泉、花木、亭閣建築等景觀宣洩自己情感,表達自己意念之作。

蘇州園林的主人們大都倦於仕途,欲覓得一處清靜之地作為市隱之所,所以蘇州園林中逍遙無為,追求自在生活,渴求親近自然的意境較為濃重。蘇州園林的耦園,在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處園林,寄寓了園林主人夫婦雙雙歸隱,共度晚年的美好願望;西園有“藏書樓”與“織簾老屋”,意為夫婦可在山林老屋讀書明志,織簾勞動;東園築有“城曲草堂”,喻示他們不羨“華堂錦幄”的豪華,而自甘草堂白屋的清貧;樓內還有“雙照樓”與“枕波雙隱”顯示了他們真摯誠篤的夫妻感情。

揚州園林的富商主人們,愛標榜風雅,追求豪華,講究生活的詩情畫意。個園就是其最具特色的一景,步入園中,看著修竹亭亭玉立,石筍破土而出,會使人聯想到萬物萌生,氣象萬千的明媚春光;荷花池畔疊以青灰色石峰,使人仿佛看到冉冉升起的夏雲,過橋入洞似入炎夏濃蔭;坐東朝西兀立班駁的黃石假山,峰巒起伏,山勢雄偉,登山俯瞰頓覺秋高氣爽,秋意蕭瑟;光潔圓潤的白色宣石,如隆冬白雪,使人猶對冰雪寒冬。此系列假山再配以取名生動的“宜雨軒”和“透風漏月”廳等建築,簡直就是生活在詩畫之中。

江蘇古代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文人墨客活躍。蘇州、揚州還是當時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因此江蘇古典園林中擁有眾多匾額、楹聯、刻石、題詩等,運用文學手段,揭示景觀特色,開拓景觀意境,引導遊園者領悟園林景色。

拙政園的梧竹幽石,楹聯為“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道出了粼粼清波,磊塊假山,清風明月,虛實相濟的迷人境界。“與誰同坐軒”,亭名來自蘇東坡《點絳唇》詞中:“與誰同坐?——清風、明月、我。”表明了園主人與清風明月為伍的高雅情操,同時也包含了對蘇東坡的崇敬之情。

揚州瘦西湖二十四橋原來為一磚砌小橋,因唐代詩人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一詩中“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而” 聞名遐邇,至今仍令無數遊人心馳神往。

蘇州網師園內有一幅楹聯寫到“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這幅疊字聯語,描繪了網師園晴雨俱佳、寒暖皆宜的江南庭院風光,游者可以由此感受到園中不同季節不同時間的景象。園內還有一亭,題名“月到風來”。游者身在亭中,細品亭名,即使眼前艷陽高照,暑氣蒸人,也可以想見中秋之夜,涼風送爽池水映月,波光粼粼的動人情景。

5空間布局

園林的空間布局就是在選定園址組景立意的基礎上,進行總體規劃與總體構思,將山水、建築、植物等造景要素,組成一個有機統一的空間藝術。

江蘇園林造園的立意是在有限的庭院環境中創造一個生意盎然、花木蔥蘢的自然環境,這種環境往往需要用高牆與城市中喧鬧的市井隔開,使園主可以在這種生機蓬勃的環境中怡然自樂。為了達到這一境界,江蘇園林在造園選址上順其自然,空間布局上採用自然式不規則形式,建築形式、色彩也取自由式,植物造型自然,通常不修剪,並注意保護古木。

蘇州園林和揚州園林在造園過程中有著太多共同之處:造園者以山水、花木、建築、題景、楹聯、匾額等為素材,以山水畫家的寫意手法為依據,在園址上進行三維空間的靜態和動態的描繪。在園林的自然美基礎上,通過造園的藝術手法,對造園要素取捨,提煉,加工強化,上升為巧奪天工的“藝術美”,使整個園林成為一個有層次,有主次,有呼應的空間藝術品。

蘇州古典園林愛在道路上下工夫,園林中的主要路線一般圍山取環形布局,外圈靠牆並選擇相對較高處布置亭、軒等建築作觀景點。園林中的道路常用迂迴盤曲的手法,在不大的範圍內增加遊覽線的長度,造成景色更加豐富,層次更多更深的效果。揚州園林將布局中的“密不插針,空可走馬”的藝術美發揮到淋漓盡致。何園占地14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建築比例占50%。建築雖多,卻沒有擁擠的感覺,而是收放有度,處處體現了以小見大的手法。難怪同濟大學陳從周教授遊園後寫詩稱讚:“江南園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揚州;水心亭上春波綠,覽勝來登一串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