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查海遺址博物館

阜新市查海遺址博物館

查海遺址位於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鎮查海村,地處東北三大名山之一的醫巫閭山西麓。查海,是蒙語“查哈爾”的轉音,是明代初期的北元察哈爾部東遷至此的部落名稱。查海遺址在查海村西五華里的水泉溝北坡上,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原始部落遺址,距今已有7600年,加樹輪校正超過8000年,被考古學界稱為“中華第一村”。

基本信息

簡介

查海遺址博物館查海遺址博物館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鎮查海村。距阜新市區25公里,距省會瀋陽160公里。是集科考、觀光為一體的古蹟遺址旅遊景區。查海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聚落址,距今7600年,加樹輪校正已超過8000年。從1987年至1994年,先後經過7次大規模發掘,查海遺址面積為3萬平方米,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各類文物上千種,在其中8000平方米的範圍中,已發掘半地穴式房址55座、墓葬12個及大量的窖穴、灰坑等遺址。1992年,阜新市政府在遺址上修建了查海博物館。

根據查海遺址的重大發現而建成的查海博物館為一所專業性遺址博物館,專題陳列了查海遺址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等各類代表性文物。博物館為框架結構,建築面積877平方米,高11米,由6個半地穴式人類住址組合而成,牆體裝飾為樹幹形樹枝色,內設石器、陶器等展廳4個,最引人注目的是高9米、長60米的原始自然風貌的全景畫,向遊人展示8000年前原始社會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情景。除專題陳列之外,在遺址內展示的還有龍形堆石和房址等。景區內展示的半地穴式房址,直接劈鑿於花崗片麻岩上,方向一致,密集有序,排列成行,呈方型圓角半地穴式,按使用功能分大、中、小三種攢尖結構房屋建築,是人類從遊牧轉向定居到形成村落的開始,因此,堪稱“中華第一村”。其中,出土的玉玦等玉器是迄今為止世界考古史上發現最早的玉器,被譽為“世界第一玉”;出土的龍紋陶片和長19.7米的大型石堆龍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形象,被譽為“中國第一龍”。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因此將阜新譽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當你走進中華第一村這片8000年前古老文明神奇的土地上時,你會感到阜新人的驕傲,並產生無盡的遐思。

館址位置

阜新市查海遺址博物館位於遼寧省阜新市阜新縣沙拉鄉查海村朝力馬營子。郵編:123113

管轄隸屬

該館1992年9月4日正式開館。隸屬於阜新市文化局。

館舍介紹

查海遺址博物館屬新建館,設計新穎,造型獨特,意在表現原始人類地穴式房屋特點。占地面積75600平方米,建築面積877平方米。

展覽設定

該館設4個文物展室。一個反映查海遺址原始生活的巨幅畫面展室,長60米,寬9米。

第一展室:主要展出的是石器,共展出展品37件。

第二展室:主要展出的是細石器和陶器,共展示57件。

第三展室:主要展示的是龍紋陶片和獸骨,共有展品55件。

第四展室:主要展示的是玉器、玉訣玉匕等共有展品14件。

館藏作品

博物館共有藏品163件。其特點是石器比較多,且多屬於生產工具,分為打制器、磨製器、石刀、石斧、石鏟、石磨盤、石磨棒等。陶器外壁都裝飾著“之”字紋、幾何紋、席紋、龍紋等,共有40餘種紋飾圖案。這些展品反映了查海人當時制陶工藝的先進水平。

該館重視研究工作,曾發表的論文有《遼寧阜新查海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的發掘與探討》、《阜新查海遺址的發掘與初步分析》、《阜新查海新石器時代遺址試掘》等文章。

開放時間

每周開館六天(周一休息) 每天上午8:00-下午17:00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