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沫

關於姓氏由來有三種說法:一種是出自姜姓,以封地名為氏。 另有一支闞姓是黃帝的姞子孫,有封在闞(山東嘉祥縣北)的,其後人以國名為姓。 闞古代春秋時期,齊國有位高官叫“止”,受封享用闞地的物產,人們就稱他為闞止。

尋根溯祖

得姓始祖:闞止。根據《尚友錄》的記載,闞姓為春秋時期齊國卿士闞止的後代,望族出於會稽。《姓氏考略》記載,闞是春秋時代魯國的一個地名,故地就在今天山東省汶上縣西南的南旺湖附近。這個地方,正是我闞氏家族的發源地,祖先“以地為氏”而姓了闞。
關於姓氏由來有三種說法:一種是出自姜姓,以封地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大夫名止,被封於闞邑,世稱闞止;一種是出自姞姓,上古時有闞國(今山東省嘉祥縣北),是黃帝姞姓子孫的封國,其後代以國名為姓,稱為闞氏;一種是出自蚩尤,《皇覽·冢墓記》記載,蚩尤冢高七丈,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因而說蚩尤姓闞,所以後代亦姓闞,並於每年十月祭祀蚩尤。《續夷堅志》記載,華州有蚩尤城。相傳蚩尤闞姓,所以叫做闞蚩尤城,周圍闞姓比較多。

遷徙分布

闞姓因仕宦等原因,部分人從今山東汶上遷徙,逐漸融入全國各地。其中一支沿京杭運河南遷至眙盱,揚州,江浙,又有一小支,從眙盱沿淮河上溯向西,散居於淮河兩岸。一支於明朝末年,隨軍駐紮北京南口鎮,因屢立戰功,朝廷降旨家族墳地可種45棵萬年松,現後人多居於昌平區南口鎮北虎峪村,約有200人,一支於民國左右北上,來到北京,現散居於北京通州區,又以通州區胡各莊鄉黎辛莊居多,約有150人左右,之後有部分外分,唐山樂亭、灤縣、遷西等地居多,約3000人。現有大部分居住在山東境內,其中:新太的汶南、放城、土門,萊蕪的寨子、丈八丘、逯家以及泰安、荷澤、博山、高密、臨沂、沂源、沂水、平陰居多。新中國成立前後有部分人外

郡望堂號

漢置天水郡,現在甘肅省通渭縣。《姓氏考略》記載:音瞰。齊邑,魯昭公在乾侯取闞是也。齊大夫食采者氏焉。望出天水、會稽。

 史書所載 

 
 春秋
 闞 止 
 漢朝
 闞 樂 
 三國
 闞 澤 字德潤。三國時吳國山陰人。少時家貧,幫人抄書為業,每抄完一篇,朗讀一遍,追師論講,究覽群籍。後來不但成為學者,而且精通曆法數學,並舉孝廉。進拜太子太傅。每次朝廷大議,經典所疑,都請教於他。以儒學勤勞,封為都鄉侯。
 晉朝
 闞 適 西域長史文書事郎中
 南梁
 闞道德 梁始興忠武王碑陰提名吏
 北魏
 闞 倞 闞 駰之祖
 闞 玖 闞 駰之父
 闞 駰 字玄陰。後魏時敦煌人。博通經傳,聰敏過人,三史群言,經目則誦。時人謂之宿讀。注王朗《易傳》,撰《十三州志》,行於世。官秘書考課郎中,給文吏30人,典校經籍,刊定諸子3000餘卷。為中國文化史的整理作出了貢獻。
 後魏
 闞 爽 高昌太守
 闞伯周 闞義成之父 高昌王
 闞首歸 闞義成之兄 高昌王
 闞義成 高昌王
 唐朝
 闞 棱 伏威邑人 左領軍將軍 越州都督
 闞司倉 
 五代
 闞 璠 統軍使
 宋朝
 闞 洞 開封人官尚書郎
 闞 沫 宋興國軍人登第
—————元朝之後尚未整理 參考《闞氏故實》(合肥闞鐸霍初)

[闞氏屬地]
天水郡,今甘肅通渭縣西南。
[闞氏來歷]
闞(kàn)是春秋時代齊的一個地名,闞姓是一個以封地名命名的姓氏。據《姓氏考略》云:“齊邑,魯昭公乾侯取闞是也,齊大夫食采者氏焉。”這一支闞氏是齊大夫止的後裔。
另有一支闞姓是黃帝的姞子孫,有封在闞(山東嘉祥縣北)的,其後人以國名為姓。
[闞氏名望]
闞姓名人,春秋時有齊大夫闞止,三國時吳有中書令闞澤,晉有學者闞駰,唐有越州都督闞稜,元有萬戶府知事闞文興
闞 古代春秋時期,齊國有位高官叫“止”,受封享用闞地的物產,人們就稱他為闞止。他的後代,就以封地為姓,世代相傳。闞地就在現今山東汶上縣一帶。而闞的先人,追溯上去就是姜太公,即輔助周文王,周武王的姜尚。姜尚也是齊國的創建人。所以闞姓是源自姜姓的。而姜姓始祖正是神農炎帝,炎帝出生於陝西歧山西南的姜水之演,就以姜為姓,闞屯正是炎帝的傳人。
闞姓先人還有如:【闞洇】後魏時候人,自小聰敏好學,在學界就已出名,後來在朝中做尚書官。他整理校定了前代學者的著作三千多卷,為中國文化史的整理出了一份力。他又著《十三州志》,留下文化遣產。【闞棱】唐朝猛將,善用雙刀,無人能敵,戰功赫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