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防風

關防風

編輯詞條

【出處】《神農本草經
【基源】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ez.)Schischk的根。主產於東北及內蒙古東部。春、秋兩季採挖。本品氣微香,味微甘。以條粗壯、斷麵皮部色淺棕、木部淺黃色者為佳。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歸經】辛、甘,微溫。歸肺、肝、脾經。
【功效】祛風解表,祛風濕,止痛。

【套用】
1.外感表證本品甘緩微溫不峻,以祛風解表見長,治外感之證,雖以風寒為主,風熱表證,亦可配伍使用。治風寒表證,頭痛身痛,兼惡風寒者,常配伍發散風寒藥,如《攝生眾妙方》荊防敗毒散,以之與荊芥、羌活等藥同用;治外感風寒夾濕,頭痛如裹,身重肢痛者,又常以之與祛風散寒除濕藥配伍,如《內外傷辨惑論》羌活勝濕湯,以之與羌活、川芎等藥同用;治風熱表證,發熱惡風者,須若風寒濕邪郁而化熱,關節紅腫熱痛,成為熱痹者,與清熱除濕,通經活絡藥,如薏苡仁、地龍等同用。以之與薄荷、連翹等疏散風熱藥同用。因其發散作用溫和,對衛氣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風邪者,又常以之與益衛固表藥同用,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如《丹溪心法》玉屏風散,以之與黃芪、白朮同用。
2.皮膚瘙癢本品有祛風,除濕止癢之功,可用於多種皮膚病,其中尤以風邪閉郁肌表,皮膚瘙癢較為常用。常與薄荷、蟬蛻、白鮮皮等長於祛風止癢藥同用;瘙癢一症,多屬血虛風燥,故又常以之與當歸、生地等養血潤燥藥同用。
3.風濕痹痛本品能祛風濕,止痹痛,亦常用於風濕痹痛。療風濕寒痹,肢節疼痛,筋脈攣急者,常配伍其他祛風濕,止痹痛之品,如《醫學心悟》蠲痹湯,以之與羌活、獨活、秦艽、桑枝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一定的止痙之功,在外可辛散外風,又能息內風以止痙。用治風毒內侵,引動內風而致肌肉痙攣,四肢抽搐,項背強急,角弓反張之破傷風,常與祛風止痙藥同用,如《外科正宗》玉真散,以之與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藥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本品藥性偏溫,陰血虧虛,熱病動風者不宜使用。
【參考資料】
1.本草文獻 《神農本草經》:“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
《名醫別錄》:“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
藥類法象》:“治風通用。瀉肺實如神,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風邪。”
2.化學成分

(圖)關防風關防風

本品含揮髮油、甘露醇、β谷甾醇、苦味苷、酚類、多糖類及有機酸等。
3.藥理作用本品有解熱、抗炎、鎮靜、鎮痛、抗驚厥、抗過敏作用。防風新鮮汁對銅綠假單胞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煎劑對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並有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