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生命萬里行

“關愛生命萬里行”活動以預防青少年心理危機、加強生命教育、關注青春理想信念為主旨。該活動小組是由湖南省醴陵一群學生髮起的,創立之初名叫春譜聯盟會。2004年4月30日,該活動小組在醴陵一中312班教室正式成立。從起初的不被社會重視到現在擁有一定影響力的社會公益群體,曾受到總理兩次批示。“關愛生命萬里行”活動獲得多次榮譽,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

關愛生命萬里行

關愛生命萬里行”活動小組是由湖南省醴陵一群學生髮起的,創立之初名叫春譜聯盟會,以預防青少年心理危機、加強生命教育、關注青春理想信念為主旨。2004年4月30日,“關愛生命萬里行”活動小組在醴陵一中312班教室正式成立。這個由普通中學生髮起的活動,在整個社會引起他們根本沒有預見的關注和影響。從株洲醴陵發跡,到遍及全國發展,從過去只有100多名參與者的學生社團組織,到現在擁有一定影響力的社會公益群體,乃至受到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關愛生命志願者的親切關懷,來自海內外的註冊志願者超越著民族、地域、年齡與職業,在關愛生命事業領域逐步實踐著自己對生命的莊嚴承諾,實踐著中國志願者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精神。
▲ 在全國乃至海外多個地區設有工作站、聯絡處,全球志願者80%擁有相關專業資質;
▲ 國家及省市有關部門領導、全球部分組織領袖、著名的專家學者組成頂尖顧問團隊;
▲ 與海內外眾多知名公益、教育、科研、醫療、文化、傳媒等機構有深度合作;
▲ 努力讓更多人加入志願者的行列,最終形成一種潮流,並在全社會建立一種穩固的愛心承傳的理念;
▲ 創立一個為青少年和弱勢群體提供心理和社會支持服務的公益組織。

總理兩次批示

2005年11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老師通過有關途徑向“關愛生命萬里行”活動小組全體組員表達問候並表示感謝,並對“關愛生命萬里行”活動小組及青少年自殺現象作出重要批示:“關愛生命、關愛特殊群體,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各級政府、學校、團組織應有的職責;有關部門對來信反映的問題和建議要予以重視並認真研究。
2010年12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老師第二次對“關愛生命萬里行”活動小組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5年來,同學們通過參加‘關愛生命萬里行’的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實際、接觸民眾、接觸生活,成長進步之快,真讓人高興,也讓人對青年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應該幫助、支持和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克服困難,永遠前進。”
五年了,全國的關愛生命志願者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老師2005年第一次批示的鼓舞下,以學生的態度,以戰友的情誼,盡己所能為社會提供心理和社會支持服務。特別是2010年,國家連續經歷了西北大旱,玉樹地震和舟曲土石流等特重大災害,與災害同在,不難發現災難中人民的需要和渴望正是溫家寶老師的足跡,也是關愛生命志願者追隨的足跡。溫家寶老師給關愛生命志願者的第二次重要批示,讓關愛生命志願者更加堅持了對愛的渴望,對信念的追求,以及對生命創傷的難以承受的同情。關愛生命志願者將按照總理批示的要求“繼續努力,克服困難,永遠前進。”

主要貢獻

★ 近5年,有黨和國家、省市部委領導人的支持,同時也受到包括專家學者、公眾人物等海內外華人的關注,已經數十多萬人通過各種途徑關注。累計有1000多位有自殺意念的朋友通過書信、網際網路、電話、面對面等方式分別向我們志願者進行相關方面的心理求助,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朋友。其中我們把部分青少年接到這邊,在我們這裡或待一天,或待一周,或待半個月,最長的待了104天,他們在一個新的、平等的、沒有太多壓力的環境中,開始重新認識自我。
★ 近5年,在許多學校進行有規劃的生命教育試點工作;並通過主題講座、學生論壇、學生沙龍、辯論賽、討論會、電影賞析等各種方式在全國舉辦100多場次的生命教育活動,內容涉及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禁毒和預防愛滋病教育、法制教育、死亡教育等內容;
★ 近5年,共發放《淺談生命教育讀本》等生命教育類圖書、手冊上萬餘本,印發各類宣傳單數萬餘份,舉辦關愛生命展覽多次;各類媒體專訪、點評60餘次,在報紙、期刊發表文章10多篇;
★ 近5年,促成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預防自殺、生命教育的相關議案或建議;
★ 近5年,我們在全國建立起了8個工作站,多個聯絡處,建立了一支遍及全國且以心理諮詢師、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醫務工作者為主體的危機干預和生命教育的志願者隊伍,30%擁有研究生學歷,90%擁有相關資質;配備有國際經驗和長期策略洞察力的內部專業經營團隊;我們擁有國內國際頂尖的顧問團隊,可以隨時給予業務指導;
★ 近5年,特別是主辦的一年一屆的茉莉花論壇項目已經成為加強改進未成年人和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探討市場經濟環境下自我價值實現與生命和諧問題的交流平台;
★ 自從首屆茉莉花論壇於2006年5月2日在湖南省醴陵第一中學舉辦以來,到目前為止,茉莉花論壇還分別在上海徐匯中學、四川成都蜀仙園度假村、綿陽安安縣京安小區、長沙民政學院如期舉辦四屆,實現了論壇召開年會化、主題務實化、運作公益化的期盼:
★ 2008年汶川地震以後,組織了五次關愛生命赴川行動,行程步及北川、汶川、理縣、安縣,輻射人群達上萬人,在物質幫扶、心理援助、孤兒助養、諮詢義診、教學輔導等方面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有關促成下,2009年7月還與國際計畫一起在北川聯絡建立了一個工作站(2008年6月-2009年6月由志願者在北川建立了聯絡處),提供心理與社會支持服務;2010年玉樹地震和舟曲土石流發生後,先鋒志願者24小時抵達災區,組織力量為老人、孩子提供醫護、心理和社會支持,為救災工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共救災各類病人超萬人次,發放物資達80多萬。
★ 更重要的是,全國的關愛生命志願者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繼續以志願者的心態和品格盡著自己公民的責任,甚至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受到各級政府各類形式的嘉獎,部分從我們中走出的志願者還在自己所在地發起成立了公益組織。
2010年5月14日,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謳歌在“4·14”玉樹地震中湧現出的各條戰線上的先進人物與事跡,由青海省委宣傳部、新華通訊社青海分社、青海日報社、青海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見證》——“4·14”玉樹地震救災大型圖片展,其中設立專區展示關愛生命志願者參與抗震救災過程使用過的工作證件、袖章、橫幅及相關器械。

我們的文化

核心價值:尊重生命,是人類的最高任務
團隊精神:超越民族、地域、職業、年齡
最高目的:在全社會築起一道尊重、信仰、珍惜、誠信、寬容、敬畏、美好的人道長廊
最低目的:使浮沉於塵世的靈魂在震驚中得到洗滌,使可能墮落的精神獲得向上奮進,珍惜生命的力量
入組誓詞: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兒女,忠於人民,忠於祖國;我們是關愛生命志願者,奉獻自我,奉獻關愛。我們弘揚道義精神,傳播健康文化。我們互敬,互愛,互學,互助,互讓,互諒,互慰,互勉。我們呼籲全社會關愛生命,呵護心靈。心繫天下,為民為善,立志高遠,求實求新。我們將無愧於我們生存的生命,無愧於我們生存的時代。

我們的工作

生命教育:少年期的叛逆,青春期的好奇,人人有之,如何在這生命成長的狂風暴雨期,引導他們走上和諧發展的人生軌道,這正是我們生命教育科研、實踐等活動目的之所在。我們聯合部分學校作為主陣地,利用課內課外相結合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教育,內容涉及心理教育、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禁毒和預防愛滋病教育、死亡教育等。在未來三年,我們將組成講演團隊,為國內大中國小開展以“燃起青春的夢想,不做頹廢的一代”為主題的生命教育巡迴演講。
心理援助:隨著我們活動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越來越多處於心理危機狀態的朋友會通過不同途徑聯繫到我們各地的志願者,尋求心理援助。我們從事心理援助工作的志願者大多是心理諮詢輔導師、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或具有相關資歷的人士。主要通過書信、網際網路、電話、面對面、生命拓展訓練並結合家庭-社會幹預等形式,科學地開啟求助者的心靈窗戶。目前還在研發建設“傾聽銀行”,以“銀行”的運作機制,通過對“傾聽”進行登記、計賬、點評、回報等配套措施,探索一套“關愛生命,呵護心靈”的新模式。
成長夥伴:我們台灣一位志願者曾帶著恐懼走進少管所,她驚訝地感嘆到:“沒想那裡的孩子個個長得面目清秀,生命充滿了活力與朝氣,根本沒有留下犯罪的面相!”無論是少管所的孩子,還是經歷重大創傷性事件的孩子,是值得關注的特殊群體。我們通過成為“成長夥伴”的方式,長期與他們的交流感受他們內心世界。用愛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人格去薰陶,盡我們的最大努力使他們走出人生的低谷,樹立起積極勇敢生活的信心。
知識普及:每個人或多或少或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存在著生命和心理困惑,心理壓力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要面對的問題。近年來,我們把積累的知識和技術通過多種教育宣傳手段相結合的形式帶進了學校,帶進了社區,帶給了更多的人,以普及提高目標人群的心理自我調適能力為重點生命教育與心理科學知識,以發揮我們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工作志願者的骨幹作用。
理論探究:我們堅持研究過程與項目目標並重的原則,自主、有效、細緻、科學地開展研究與學術交流工作,為我們的實踐工作提供學術支持。目前我們共撰寫有論文報告二十多篇,在報紙、期刊發表文章10多篇,還集合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經濟學、哲學、傳播學、法學和政治學專家正在開展改善社會支持網路、生命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科學研究。
政策倡導:我們在實踐中也逐漸形成了對於一些社會問題的系統看法,並且這些問題往往是單憑我們無能為力的,需要政府、全社會共同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利用包括聯繫全國人大代表、給領導寫信等一切可以努力的形式,為我們期盼的目標而做著一切可能的努力。目前,我們連續幾年促成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預防自殺、生命教育的相關議案或建議,也在各地區推動相關立法議程。
赴川行動:5.12汶川地震發生後,我們的志願者第一時間自發趕到災區,提供志願服務。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我們聯合相關機構又啟動了5.12關愛生命赴川行動,計畫5年內組織十批海內外心理學、醫學、教育學類等專業的志願者前往地震重災區,利用專業優勢開展醫療諮詢、心理援助和思想安撫等工作,還將帶受災鄉親需要物品和技術支持。
學術交流:“茉莉花開,鄙夷一切高高在上的權勢;茉莉花開,揮斥所有莫名其妙的虛榮;茉莉花開,卸去所謂成熟的那個假面具;茉莉花開,維護心中那片難得的真誠。於是,隱藏著一顆奔流著正直、善良的心,有時複雜,有時彷徨,有時又意氣風發。把自己的心交出來,說出自己的淚與歡笑,會發現時間原本這么美麗。回首來時路,自己一定會為自己喝彩—生命無悔。”由我們主辦的一年一屆的茉莉花論壇項目已經成為加強改進未成年人和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探討市場經濟環境下自我價值實現與生命和諧問題的交流平台。
在關愛生命大軍這個大家庭里有,來自多個民族和幾乎中國所有地區的志願者,他們年齡最大的81歲,最小的6歲,無論是政府官員,還只是普通的打工一族,無論是聞名中外的教授,還是普通的中學生,他們來到這個家庭後,都只有一個名字:關愛生命志願者。他們只有一個彼此的稱呼:戰友。在所有活動中,任何人都得不到額外的照顧,更沒有超人珍貴。關愛生命大軍的每一次會議從不設主席台,關愛生命大軍所有活動的飲食起居都全部統一安排,管委會和項目司令部是所有活動的唯一中樞神經系統,不能遵守這種規則的都一律請出隊伍,違反共有法則的人都將在合適的時候遭受得體的責任追究。就是這種沒有年齡限制,沒有地位懸殊地超團隊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並心甘情願地為其付出,為關愛生命事業奉獻。
2005年起,“關愛生命萬里行”活動小組及發起人肖敬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天津電台、浙江電台、長沙電台、株洲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湖南衛視、湖南教育電視台、青海衛視、成都電視台、株洲電視台、醴陵電視台、新華社、光明日報、瞭望東方周刊、人民政協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中國保險報、中國教師報、中國學生健康報、CHINA DAILY、People's Daily、21stCentury、華盛頓郵報、香港星島日報、香港大公報、中國青年雜誌、大眾科技報、教育信息報、法律與生活、婚姻與家庭、湖南日報、南都周刊、中國商報、長沙晚報、瀟湘晨報、南京日報、浙江日報、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假日100天、西部商報、南方農村報、遼寧青年、家庭雜誌、蘭州晨報、家庭導報、成都晚報、華西都市報、湖南工人報、國中生雜誌、生活雜誌、課堂內外雜誌、少男少女雜誌、《讀者》、《意林》、株洲日報、株洲晚報、今日醴陵報等幾十家媒體採訪報導。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央視國際、國際線上、中國日報網、中青網、光明網、中國廣播網、中國經濟網、中國金融網、中國台灣網、中國新聞網、法制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中華網、騰訊網、百度、部落格網、TOM網、千龍網、北青網、東方網、南方網、北方網、紅網、四川新聞網、華龍網、大河網、東北新聞網、奇虎網、大洋網、漢網、星辰線上、互聯星空、貓撲、廣視網、湖南線上、基礎教育網、21CN、遲雅青春熱線等近百家網路媒體作了相關轉載報導。

2010年全國關愛生命優秀組織和個人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路線方針指引下,全國上下在為青少年和老年人提供生命關懷服務,自願推動從事老年醫療護理和臨終關懷服務事業發展,生命教育等相關領域等方面湧現出了許多志願服務的優秀個人、組織和項目。舉辦全國十佳生命關懷志願者表彰活動,就是要深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切實發揮志願者在生命關懷建設中的示範引導作用,引導和激勵更多人特別是青年人參與志願服務,促進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生命關懷教育先進組織單位:醴陵市教育局;瀏陽市教育局;長沙民政學院社會工作系
生命關懷志願服務先進組織單位:共青團醴陵市委;共青團瀏陽市委
生命關懷先進學校:醴陵一中;醴陵南門中學;醴陵青雲學校
生命關懷志願服務先進集體:瀏陽義工聯合會
生命關懷優秀論文:
周忠良《開啟智慧之窗—談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王新民《第二屆家庭之旅親子游日誌》
林海全 《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婦女》
談衛那《大自然的人生劇場》
生命關懷愛心大使:汪國真 袁野 劉晶晶 羅加輝 方勇 李斌 陳旭
“全國十佳生命關懷志願者”獲獎者(10人):
董亞寧 上海同濟大學社區輔導員
張大諾 北京西城區志願者聯合會培訓導師
李騰富 湖南瀏陽義工聯副理事長
高正榮 廣東深圳市義工聯合會理事會會長
吳方舟 甘肅靖遠縣農牧局農村能源辦公室主任
孟凡龍 黑龍江省哈爾濱人,國家心理諮詢師
蘇少隆 福建愛心公益協會常務會長
張 寧 退休前任《新疆教育學院學報》副主編、副編審
毛智文 湖南婁底市紅十字殘疾人愛心互助會副會長
楊增和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周恩來研究組組長(局長)
“全國優秀生命關懷志願者”獲獎者(14人):
薛斌如:北川羌族自治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李遠護:湖南省瀏陽市大圍山鎮東門完小教師。
謝秀珍:四川省成都人,自由職業。
趙發偉:青海省西寧市人,喪葬服務公司入殮師。
黃中紅:北京朝陽區管莊東里醫院院長。
周小飛:江西省廣豐中醫院兒科主任。
劉 磊:河南紅五月公益聯盟發起人。
胡方真:湖南省醴陵市船灣鎮樂家中心國小教師。
李忠標:湖南省永州人,畢業於株洲市湖南工業大學冶金學院。
李 培:湖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孝基金執委會公共事務部部長。
郭昌泓:安徽省中國梨都青年聯盟主席。
常宏斌:甘肅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床醫學學生。
王宏濤:黑龍江省佳木斯人,高級麵點師。
張炳鉤:浙江省蒼南縣壹加壹應急救援中心理事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