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長泰

閻長泰

閻長泰,化學教育家與分析化學家。早年參與製革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所發表的學術論文是製革化學基礎研究的良好開端。20世紀50年代後他著重於山東大學化學系的學科建設,為該系的發展與提高做出了貢獻。20世紀70年代末,他的工作轉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和色譜領域的科研工作,新型熱穩定性較好的氣相色譜固定相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色譜工作者的關注。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閻長泰 閻長泰

1917年11月2日生於山東省利津縣 。

1936-1937年北平燕京大學學習。

1938-1941年成都華西大學化學系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1941-1946年成都華西大學化學系任助教、講師。

1947-1948年山東大學化學系任講師。

1948-1950年英國利茲大學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50-1987年山東大學化學系任副教授、教授。

1951-1956、1958-1966、1980-1984年 山東大學化學系任系主任。

1956-1957年山東大學任教務處處長。

1959-1988年山東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

1963-1982年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理事會理事。

技術成就

閻長泰,1917年11月2日出生於山東省利津縣。他大學畢業後長期服務於教育事業,到退休為止,把近50年的精力貢獻給了祖國的化學和教育事業。

閻長泰於1936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學學習,抗日戰爭開始後,1938-1941年在成都華西(協和)大學化學系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助教,1945年被聘為化學系講師,為該系學生講授普通化學。在華西大學期間,師從張銓教授,承擔製革化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曾有四篇論文刊登於《中國化學會會志》,其中“中國橡椀鞣質與皮粉結合的研究”系列論文顯示植物鞣質與皮膠原的結合可用“吸著學說”闡明,被當時製革界認為是製革化學基礎研究的良好開端。

1946-1948年,閻長泰參與了私立青島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化工科的籌建和教學工作,對他來說是一次獨立的建設化學實驗室和採購實驗儀器和藥品的良好鍛鍊。1947-1948年任山東大學化學系講師,為數學、物理兩系學生講授普通化學。

閻長泰於1948-1950年去英國利茲大學皮革工業系研究生部學習,學位論文內容屬於膠原化學領域,獲理學碩士學位。1950 年秋,他懷著為新中國建設出把力的願望,回到山東大學化學系任副教授,1978年任教授直到退休(1987年)。最初的十幾年中,為化學系本科生講授過無機化學、製革化學、油脂化學、蛋白質化學等課程,而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主要是培養研究生,為他們講授過有機物結構分析、色譜法等課程。在教學中,他既注重學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在條件許可下又強調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及時將最新科研成果吸收到教學中,使學生既獲得紮實的理論基礎,又啟發了開拓性的創新意識;在講課中使基本知識與套用相聯繫,如為生物系學生講授有機化學時就有意的增添了有機化合物對生物體的作用,從而提高了他們對有機化學與生物學間關係的認識。

閻長泰對我國科學教育事業重要貢獻之一是他在擔任山東大學化學系系主任工作的較長時間內,使該系的學科建設有較大的發展。解放初期,化學系是一個師資較為貧乏,實驗設備簡陋,圖書資料稀少,專業課程設定不完善的舊攤子。他深知,建立和發展科學教育事業要靠大量的人才儲備,因此以極大的熱情,努力創造條件,選派教師進修深造。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與系內有關人士商討,化學系先後派出20多名教師進行較長時間的進修學習,其中有的是他的同齡人,也有比他年輕的同志,而他自己卻在教學第一線上堅守崗位。經過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到20世紀60年代前半期,該系已成為在教學上比較成熟、科研工作也有成就、設備比較完善、圖書期刊較為齊全的教學單位,不但培養本科生,而且還招收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有機化學(蛋白質化學)和物理化學(電化學、量子化學)等專業的研究生。

閻長泰密切關注著化學這門學科發展的新動向,抓住時機,開闢有發展前途的晶體化學、量子化學、有機矽化學、膠體化學等分支學科。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支持和選派有較高水平和潛力的中青年教師跟隨著名化學家盧嘉錫教授和唐敖慶教授學習晶體化學和量子化學:選派有經驗的教師參加蘇聯專家在南開大學舉辦的有機矽化學學習班。他又積極爭取,先後從著名化學家傅鷹教授那裡分配來四名膠體化學研究生到化學系任教和開展科研工作。這些分支學科當時列為該系的新的生長點。

改革開放後,閻長泰的科研工作轉向色譜法。20世紀80年代初招收有機分析(色譜分析)方面的碩士研究生。他指導研究生對高分子多孔小球GDX系列對水中微量有機物的吸附、富集及分離做了比較系統的研究,為環境檢測積累的大量詳實的數據,刊登於《環境化學》,國內外有關單位曾來函索取論文全文。他還以較多的精力指導多名研究生於氣相色譜固定相的合成與性能進行了連續幾年的研究和探索,成果主要發表於《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和《色譜》兩份學報;合成了幾種新的熱穩定性較好的氣相色譜固定相,得到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也受到過國內外色譜工作者之關注和較好評價。有10多名學生在他的指導下完成了研究生學業並獲得學位。他於退休後將他為本科生講授有機分析課的講稿加以整理和擴充,編成20多萬字的《有機分析基礎》一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於1991年出版。此書曾被國內幾個大學用作教材。該書未列入經典的定量測定部分而是以色譜法取代,這也是一種新的嘗試。

閻長泰十分關心山東省化學化工事業的發展和從業人員學術技術水平之提高。他在1959-1988年長期擔任山東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時,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極力推動和倡導舉行全省性不同規模、不同學科的各類型年會和暑期講習班(包括中學教師),效果良好,深受廣大會員的支持和讚揚。

閻長泰在業餘時間積極參加社會活動,1983-1987年被選為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第六屆常委會委員。他是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83-1992年被選為中國民主同盟山東省委員會第三、第四屆常委會委員。

半個世紀對一個人來說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可以告慰的是閻長泰於20世紀80年代初再次出任化學系主任時,經國家教委批准,該系設有一個博士點(物理化學)和四個碩士點(無機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物理化學);晶體化學已由校屬研究所發展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晶體材料研究所,量子化學列為校屬理論化學研究室,他們一直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是國內主要科學研究基地。有機矽高分子和膠體化學也承擔了多項國家科研項目,為國內科技界所重視。1985年學校公布,經國家教委備案,閻長泰被任命為山東大學化學系名譽主任,進一步肯定和支持他對該系所做的貢獻。

主要論著

1 閻長泰,陸懋蓀,高連存.高分子多孔小球GDX系列對水中微量有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吸附容量及吸附速度的測定.環境化學,1982,1(5):372

2 閻長泰,陸懋蓀,高連存.高分子多孔小球GDX系列對水中微量有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Ⅱ.環境化學.1983,(2):39

3 閻長泰,陸懋蓀,高連存等.高分子多孔小球GDX系列對水中微量有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Ⅲ.環境化學,1983,2(3):47

4 閻長泰,陸懋蓀,唐鴻茂.熱穩定的氣相色譜固定相的研究(Ⅰ)。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3,4(4):428

5 閻長泰,陸懋蓀,唐鴻茂等.熱穩定的氣相色譜固定相的研究(Ⅱ).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3,4(5):643

6 黃慕斌,司芝坤,閻長泰.有機矽化合物及有機矽聚合物作為氣相色譜固定相的研究.色譜,1987,5(3):139

7 黃慕斌,司芝坤,閻長泰.含雜原子有機矽氧烷用作氣相色譜固定相的研究.色譜,1987,5(4):221

8 陸懋蓀,於東海,閻長泰.環糊精毛細管色譜固定相對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的分離作用.色譜,1989,7(1):33

9 鄧淑梅,黃慕斌,閻長泰等.氯丙基聚矽氧烷的合成及其用作氣相色譜固定相的研究.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90,11(5):471

10 黃慕斌,張渡溪,閻長泰等.氣相色譜和氣相色譜/質譜方法用於枳殼揮髮油的定性鑑定和定量分析.色譜,1990,8(15):32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