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理工學院

閩南理工學院

閩南理工學院(Min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創辦的以工學學科為主,兼有理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文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具有獨立頒發高等學歷文憑資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前身為創建於1998年的石獅長興工業學校;2001年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泉州光電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08年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高校,更名為閩南理工學院;2012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8年1月,學校新增為福建省2018-2020年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單位。學校位於福建泉州石獅市,截至2018年3月,學校占地面積1100餘畝,總建築面積48萬多平方米;11個教學單位,專業35個;有教職工1100餘人,全日制在校學生15000餘人。

基本信息

辦學歷程

閩南理工學院閩南理工學院
1997年9月,石獅興達集團長春理工大學簽訂了建立產、學、研聯合體的協定。雙方取得共識,決定發揮各自優勢,互惠互補,合作辦學。引進長春理工大學人才,在石獅建立科技園區,組建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和產品生產基地。合作分三步曲:第一步,創辦中、高等院校,培養儲備人才;第二步,開展科學研究,進行中試;第三步,開發科技產品,轉化為生產力。

1998年5月,經省教委批准,興達集團與長春理工大學聯合創辦長興工業學校。同年,教育部朱副部長與福建教育廳王副廳長到該校考察,對學校給予了充分肯定。

1999年元月,學校向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教育廳提出申辦大專院校的請求。福建教育廳在向省政府的請示報告中指出:“石獅興達集團公司與長春光機學院聯合籌辦長興職業技術學院,設定的光電技術套用、電子技術套用等套用型專業,填補我省高等職業教育中光電技術專業空白,對推動我省確定的十大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的光電一體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有比較廣泛的前景。”

鳥瞰圖鳥瞰圖
1999年5月,由福建教育廳牽頭,長興職業技術學院與福建醫科大學聯合辦學,設定了醫學影像和生物醫學兩個專業,填補了福建醫科大學上述兩個專業的空白,並經福建省政府批准,同意籌辦福建長興職業技術學院。

2001年3月,經專家評估並經福建省政府批准,福建長興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泉州光電信息職業學院,重點培養福建亟需的高新技術人才。2001年底正式建院並在省教育廳的重視關懷下,興達集團與長春理工大學合作籌建長春理工大學二級校,培養本科生。

2006年寶蓋校區正式開始建設,2006年省政府同意在泉州光電信息職業學院的基礎上組建本科學院,並列入福建省“十一五”重點項目之一。

2007年10月學院接受國家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評估結論為“優秀”,是福建省唯一一所從專科升格為本科的普通高等學校。

2008年4月,教育部同意在泉州光電信息職業學院基礎上建立閩南理工學院,同時撤銷泉州光電信息職業學院的建制。

2009年獲省級“第十屆文明學校”稱號。

2015年12月,學校順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2018年1月,學校新增為福建省2018-2020年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單位。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閩南理工學院閩南理工學院
截至2013年,學校共有教職工1082人,其中專任教師67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的教師205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的369人。學院聘請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王淀佐,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孫傳堯為兼職教授。

系部專業

系部設定

校門校門
截至2013年,學校設有光電與機電工程系、電子與電氣工程系、信息管理系、經濟與管理系、財務與會計系、土木工程系、服裝與藝術設計系、英語系、體育系、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基礎教研部、實踐教學中心、繼續教育學院等十三個教學單位。

專業設定

截至2013年,學校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力系統方向)、通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與計算科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工程管理、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商務英語、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等25個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與製造、建築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會計電算化、工商行政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6個專科專業。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閩南理工學院閩南理工學院
截至2013年,學校有省級教育改革試點項目1項;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項,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項;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公共基礎課實驗教學平台4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平台4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省級精品專業2個;省級精品課程4門。

省級教育改革試點項目:“產學研用聯合培養光機電套用型人才”改革試點(試點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測控技術與儀器、服裝設計與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

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通達集團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服裝工程方向實踐教學基地、經濟與管理實踐教學3S實踐基地、RFID技術實訓中心

省級公共基礎課實驗教學平台:機械工程基礎課實驗教學平台、計算機基礎實驗實驗教學平台、大學物理基礎課實驗教學平台、電工電子基礎課實驗教學平台

省級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獲得年份 負責人 課程名稱 獲得年份 負責人
光學製造技術 2007 簡民 會計學原理 2007 李列東
模擬電子技術 2007 遲岩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2011 孫維義
獎助學金

學校設有“閩南理工學院獎學金”、同時學生還可參加“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貧困助學金評選。

1、學院“閩南理工學院獎學金”分特等、一等、二等和三等,獎金分別為1200元、600元、300元,獲獎比例為學生總數的21%。

2、國家獎學金,金額:8000元/每生、每年評選比例為學生總數的0.15%。

3、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每生、每年評選比例為學生總數的2.4%。

4、國家貧困助學金,分特困生和貧困生兩個等級。特困生等級:4000元/每生、每學期評選比例為學生總數的4.6%貧困生等級:2500元/每生、每學期評選比例為學生總數的13.9%。

實習就業

閩南理工學院校園風光閩南理工學院校園風光
截至2013年,學校先後構建了福建省、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個就業網路。先後與國內120多家知名企業簽定了緊密型的校企合作協定。畢業生廣泛就業於福建中遠集團、建設銀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廈門友達光電有限公司、泉州港務集團、泉州太平洋貨櫃有限公司、泉州電信局、萬利達集團、通達集團、恆安集團、木林森集團、大帝集團、鳳凰光學集團、TCL集團、上海光學集團、蘇州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等全國知名企事業單位。

硬體設施

寶蓋校區實驗樓與校牌寶蓋校區實驗樓與校牌
截止2013年,學校建有蚶江校區、寶蓋校區。

寶蓋校區:三棟教學樓,一棟實驗樓,一個校內實訓基地,一個校內實習工廠,一棟圖書館,三棟學生餐廳,三個學生宿舍區,1個標準運動場,1棟體育館,1個排球場,1個羽毛球場,教師公寓等一批配套設施。設施還不夠完善,預計5年內可以達到一般本科類學校的環境標準,學校還在不斷建設中。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寶蓋風景區(寶蓋校區)

蚶江校區:一棟行政樓,一棟實驗樓(6層),一棟主教樓,一棟階梯教室,一棟圖書館,8棟學生宿舍,兩棟教師宿舍樓,一個體育館模型(裡面是用來開會的),一個運動場,兩個籃球場,一棟食堂。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厝仔工業區(蚶江校區)

實驗設施:學院十分重視在生產實踐中提高學員的職業能力。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占地35.4畝,建築面積13.5萬多平方米,內設有光學冷加工廠、模具廠、電子廠等。引進多家企業創建了機械加工、光學冷加工等實驗室,實訓基地。使學員不僅能接受崗位技能的訓練,還能接受社會主義市場的洗禮。

截至2013年,學校建有580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實驗教學樓,設定光學工程重點學科、電氣工程重點學科、現代設計與製造技術、CAD/CAM、Proe、數控加工、金相及熱處理室、注塑成型、MPTS模組化生產培訓系統、模擬電路、數字電路、感測技術、高頻電路、通信原理、單片機、PLC、光電信息、光纖通信、嵌入式、信號與系統、智慧型儀器與虛擬儀器、圖像處理、電力電子、電力系統、電機拖動與自動控制、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學、工程測繪、ERP、金融證券交易模擬、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銀行業務模擬、商務談判、稅務信息化、審計管理信息化、服裝立體裁剪、服裝CAD、成衣工藝、服裝攝影、紙樣結構、服裝專業畫室等89個實驗(訓)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7500多萬元。學院還建有65000多平方米的學生生產性實習(訓)基地,內設有光學冷加工廠、模具廠、電子廠等。

學校領導

院長:潘世墨
黨委書記:吳永年
副院長:許聰海、許明芳、許棟樑、許樹成、許為勇
黨委副書記:黃昆民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精密工程研究所

精密工程研究所於2008年5月成立,是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的一個科研機構。填補了學校在光學冷加工平面加工方面的技術空白。

節能技術研究所

閩南理工學院閩南理工學院

節能技術研究所位於閩理工學院(蚶江校區)實驗樓,由閩南理工學院和廈門盛行科技電子有限公司於2007年5月共同創建的。下設塑機節能裝備研究室、商用智慧型廚房研究室及新能源套用研究室。

服裝經濟研究所

服裝經濟研究所成立於2014年3月,是依託於經濟與管理系的科研機構。主要致力於服裝經濟管理和區域經濟發展等相關問題的研究,承擔了多項省級以上課題。

另外還有信息系統研究所、光電技術研究所、電子信息研究所、人文語言研究所等其他研究機構。

科研成果

類別 項目名稱 所在單位 負責人 項目來源
科技 先進模具自由曲面自動拋光技術研究 光電與機電工程系 劉偉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DSP與FPGA的紅外圖像處理系統研究 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系 陳洪科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新型精密陶瓷密封環的超精密加工工藝研究 光電與機電工程系 王偉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虛擬樣機在減速器設計中的套用研究 光電與機電工程系 梅標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Pro/e在注塑模具CAD/CAM技術中套用研究 光電與機電工程系 許艷華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圓柱直齒輪的正擠壓成型工藝研究 光電與機電工程系 陳偉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硬質合金軋輥磨削冷卻水處理控制系統的研究與設計 實踐教學中心 張琨英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帶五次項的非線性Schrödinger方程的多辛算法 信息管理系 徐金平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融合安全機制的RFID防碰撞協定研究 信息管理系 崔玉勝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RFID技術的閩派服裝產業新模式的研究 信息管理系 周雲玲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神經網路的提升小波圖像去噪研究 信息管理系 林德貴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常微分方程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的研究 信息管理系 楊英鍾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輪帶系統的震動分析與控制 基礎教研部 余小剛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FPGA的實時圖像採集系統研究 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系 鄭洪慶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負極材料Sr0.75Ti0.875Nb0.25O3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基礎教研部 左友翠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新型混合儲能式太陽能LED照明系統的研究和設計 實踐教學中心 邱瑞東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MCU的遙控鎖研究與設計 實踐教學中心 盧志財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電路板剪下機控制系統的設計 實踐教學中心 鄭清蘭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車牌識別系統關機技術的研究 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系 楊曉玲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PRO/E的電動卷閘門控制盒模具設計與成型工藝 光電與機電工程系 秦立慶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多水印的商標防偽技術的研究和套用 信息管理系 夏嫻瑤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立方晶系多晶體細觀馬氏體相變的有限元模擬 基礎教研部 賈秀麗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積分邊值問題的正解 信息管理系 郝俊靈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環形磁鐵包膠注塑 光電與機電工程系 鄭森偉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技能鑑定網上報名系統開發 光電與機電工程系 陶慶鳳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WEB的上市公司增強信息數據查詢系統設計探索 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系 溫洪明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CA6140普通車床G控制系統的設計與改造 實踐教學中心 葉坤煌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ODBC與FTP的機房管理系統的設計 實踐教學中心 劉陽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電火花加工控制系統的設計與研究 實踐教學中心 王文武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自動溫控電風扇控制系統 實踐教學中心 林建華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網路化管理的繼電接觸控制實驗教學平台研究 實踐教學中心 陳永健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PLC控制的帶式運輸機控制系統 實踐教學中心 林二妹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導軌表面圖像識別技術的研究 實踐教學中心 李和仙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光敏三極體的照度計設計 實踐教學中心 王麗君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模擬電路故障檢測新技術研究 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系 於雷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JavaEE實現海西食品安全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系 何慶新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基於圖論的改進分割算法在紅細胞計數中的套用探索 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系 楊先花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數據挖掘技術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套用研究 信息管理系 王方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泉州高校畢業生電子商務創業研究分析 信息管理系 鄭新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導數分擔公共值問題的研究 信息管理系 韓俊峰 福建省教育廳
科技 網路教學輔助系統的構建與研究 信息管理系 解姍姍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閩派傳統民族風格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套用研究 服裝管理系 餘慶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探索民辦高校師生“三感”“四心”的有效途徑 學生處 莊林議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福建省行業收入差距與經濟成長研究 信息管理系 韓建玲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石獅紡織服裝出口轉內銷戰略研究 經濟與管理系 李春虹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新時期專題實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套用於研究-以認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為例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 張宇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 陳華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大學生境遇生活:高校思政有效接受的突破口研究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 丁玲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民辦高校大學精神的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 李燕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物聯網技術在物流行業中的套用研究 實踐教學中心 江忠君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閩南理工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和招生規模的數學模型 實踐教學中心 李彥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高校大學生人際溝通與交流能力培養研究 學生處 江藝敏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校企合一”-打造民辦教育新模式 電子與電氣工程系 安玲玲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試論泉州民辦高校學習型黨學生黨支部建設 黨政辦 莊秋琴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以就業為導向構建民辦高校特色校園文化 學生處 林益彬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泉州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行銷組合策略研究 經濟與管理系 林劍花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數據挖掘在智慧型遠程教育中的套用研究 實踐教學中心 劉林香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民間信仰與高校學生信仰構建橫向研究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 錢秋月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學生公寓社區化管理的實踐與思考 黨政辦 許書煙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從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探索體育教學
-以閩南理工學院為例
軍體教研部 余建通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提高網路學習者效率的調查與研究 實踐教學中心 王炳堃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新時期民辦高校後進生轉化研究 實踐教學中心 袁岩鳳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與海西經濟建設關係的研究 英語系 陳敏芝 福建省教育廳
社科 人民幣升值背景下海峽西岸經濟區企業國際市場行銷策略研究 實踐教學中心 李震 福建省教育廳

學術資源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有館藏資源為圖書104.06萬冊,其中紙質圖書(含期刊合訂本)86.76萬冊,電子圖書17.3萬種;中外文資料庫2種;每年征訂中外文期刊、報紙350餘種,電子期刊資料庫5808種。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閩南理工學院閩南理工學院
    校訓
  • 正己立業 自強不息

    “正己”語出《孟子》:“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意指要讓別人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須自己先做到,端正自己,天下萬物便隨之端正。

    “立業"語出《<漢紀>序》:“斯皆明王賢臣命世立業。”意指建樹功業;建立事業。

    “自強”語出《禮記·學記》:“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意指自我勉勵,自己努力向上,奮發圖強。

    “不息”語出:《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指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 校花

  • 第3屆科藝節開幕式暨“十佳歌手”總決賽第3屆科藝節開幕式暨“十佳歌手”總決賽
    荷花

    在學校的中央廣場的正中有一朵用多塊花崗岩大理石鑲嵌而成的巨幅荷花,呈現瑩白,透徹。

    精神象徵:潔白的花瓣其象徵著那些品性高潔,剛正不阿,潔身自好,優雅大方。

    文化活動

    學院志願者在2009年石獅海峽西岸博覽會上學院志願者在2009年石獅海峽西岸博覽會上
    學校有製圖CAD協會、街舞協會、手工協會、攝影協會、手語協會、心理協會等社團。

    學校每年舉辦有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校園運動會、大型迎新系列活動、基礎文明月、寢室文化藝術節、金話筒杯主持人大賽、社團之日大型遊園活動、新生杯籃球賽等活動。

    另外,學院團委還注重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組織開展品位較高的文體活動和主題團日活動,比如:“紀念五·四愛國運動配樂詩朗誦大賽”、“紀念一二·九愛國運動演講比賽”、“雷鋒志願者活動”、“一二·四法制宣傳日系列活動”、“清明節祭奠革命先烈系列活動”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