閘河

閘河

閘河屬淮河水系,是濉河的支流。古名天然閘河,發源於徐州十八里屯廢黃河南。主要支流有西流河、山河溝、姬溝、濉符大溝等。姬溝北端,蔡里西北,有化家湖(華家湖)水庫,應為蔡里湖和土型湖的總匯。湖中有舊城址。

簡要概述

閘河閘河
濉河支流——閘河,古名天然閘河,發源於徐州十八里屯廢黃河南。南宋建關二年(1128年)因黃河下游南徙,明弘治七年(1494年)起黃河獨流流經徐州奪泗奪淮期間,黃河分洪道之。據《行水金鑒》記載,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5年),為了確保徐州的安全,及時降低黃河水位,分減黃水,建築“王家山天然石閘一座,以泄黃漲,十八里屯東西兩頭,各建天然石閘一座。”東西兩道泄洪溝,在虎山腰匯流,至毛場北入安徽省蕭縣境。閘下無河,黃水漫流而下,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在閘下開河以除水患。即今之閘河。

地理概貌

閘河,流經江蘇銅山、蕭縣、淮北、宿縣,入宿稱股河,在王家閘口匯入濉河,全長72.36公里。主要支流有西流河、山河溝、姬溝、濉符大溝等。姬溝北端,蔡里西北,有化家湖華家湖)水庫,應為蔡里湖和土型湖的總匯。蔡里湖,四山環繞,北面山隘龍鬚橫,湖中有舊城址。在蔣疃附近曾發現碑刻“硯墨城南關”。

歷史記載

光緒《鳳陽府志》稱閘河為“土型湖”,即古白瀆故道,為三國古水利“鄭陂下流”。光緒《宿州志》:漢獻帝時,鄭渾為沛郡太守,水潦為患,百姓飢乏。於相、蕭兩縣界興陂褐,開稻口,民賴其利,刻碑頌,曰鄭陂。《魏志鄭渾傳》:渾於蕭、相二縣界,興陂遏灌稻田,號鄭陂。”)境內段園自毛場、石台、新蔡、烈山、宋疃的劉莊入宿縣。受益範圍為杜集區石台鎮,烈山區新蔡鎮、宋疃鎮、烈山鎮等。

北汝河沙潁河水系沙河支流

沙潁河水系地處河南省中原腹地,貫穿平頂山、禹州、許昌、長葛、漯河、周口等市,是淮河流域最大支流之一,在河南省境內全長410km,流域面積為34470km。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